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计算了原子核弥散层核子间的距离,分析核子间的作用,并探求重元素寿命递减的力学根源.  相似文献   

2.
原子核是由有限多核子构成的自束缚体系.研究原子核的共振态,一方面能得到原子核壳层结构、形状、软硬等性质;另一方面还能理解宇宙中元素的形成和演化的信息.由于原子核的共振态由原子核内的核子-核子相互作用决定,研究原子核的共振态还能获得核子-核子相互作用的信息,并检验各种理论模型是否合理.介绍原子核的各类共振态和它们在核物理...  相似文献   

3.
文章回顾了原子核物理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里程碑.首先介绍了原子核的发现与组成,并概括了基于这些发现所进行的包括原子核质量与半径在内的粗块性质的研究,以及原子核壳层模型的建立.随后,从原子核壳层模型出发,总结了自旋对称性和赝自旋对称性等原子核微观结构的相关研究.作为核结构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文章详细回顾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对于转动原子核的研究.最后结合21世纪核物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当前核物理的研究热点和重要课题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壳层模型是原子核结构研究领域最为成功的模型之一,制约其广泛应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对于某些原子核,其组态空间太大.原子核配对壳模型的提出,使得利用壳模型讨论中重质量原子核的性质成为可能.介绍如何在原子核配对壳模型中引入Lanczos算法,以便未来利用该模型讨论中重原子核的相关性质.  相似文献   

5.
提出稳定原子核的质子壳层模型,模型假设原子核中质子位于核的外表一层,建立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数学表达式,给出模型的计算结果,最后列出由模型推演出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表面δ力(SDI)作为有效相互作用,计算了壳层原子核的结合能,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的相当好。说明在这两个壳层中包括非单满壳层的原子核用表面δ力来处理仍很成功。  相似文献   

7.
通过原子核有效电荷的变化解释核外电子排布出现的穿透、屏蔽、和相对论性效应的原因.推测原子核和层子表现的电荷均是有效电荷,并以此说明原子电中性及凝集物质微粒出现分数电荷.  相似文献   

8.
原子核壳层模型现已成为核结构理论的基础,其基本思想在于原子核内存在着一个好的自洽场与弱的剩余相互作用。文献〔1〕、〔2〕用壳层模型计算了一些轻核的结合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其工作本身也是对壳层理论的检验。但其共同的特点是用实验值来确定参数,从而躲过了这些参数对自洽场径向波函数以及剩余相互作用的依赖关系,因而对它们的具体形式没有提供多少信息。 本文采用谐振子波函数,假定核子间的剩余相互作用为修正的δ-相互作用,计算了1d_(3/2)—1d_(3/2)壳层原子核的基态结合能,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原子核的壳层模型自1949年提出以来,对于总结与联系大量有关原子核基态及激发态性质的实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壳层模型在它的广泛的意义上,提出原子核内存在着一个好的自洽(?),以及核子间的剩余相互作用是较弱的,也就是说核子在核内的单粒子运动是核内部主要运动机构之一。近年来在壳层模型的基础上已进行了大量的计算。与实验比较,得到不同程度的符合。这些计算的可靠性受到了—些不可避免的限制。这是因为我们对核力的知识还很不充分,更不用说在它的基础上求出好的自洽(?)与相应的剩余相互作用。这里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否可以绕过核力及自洽(?)的困难,直接利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要介绍了格林函数协变密度泛函理论及其对奇特原子核结构的研究进展.首先,文章简要回顾了奇特原子核的研究现状和传统理论处理连续谱遇到的问题.随后,系统介绍了格林函数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的基本公式,包括格林函数的相对论平均场(GF-RMF)近似和格林函数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GFRCHB)等,详细给出了利用格林函数方法求解径向Dirac方程和RCHB方程的相关公式.最后,介绍了格林函数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的应用,包括利用GF-RMF理论研究原子核单粒子共振态,给出共振态的能量和宽度以及利用GF-RCHB理论研究丰中子Zr同位素的巨晕现象,给出密度空间分布的弥散性质以及对晕现象起着重要作用的共振态的能量和宽度等.  相似文献   

11.
许多教科书把n+0.71等经验规则作为判断原子(外层)轨道能级高低次序的依据,而且对电子排布的根本原则——能量最低原理的表述不正确,造成在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问题上的概念混乱,本文对此作了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量子理论中微观粒子系统对库仑电场势能的影响, 将作用于核与电子间的电磁场进行核心化和定态化处理, 并将原子的电磁作用分解, 分别研究壳层电场和磁场对电子的作用.  通过分析各种原子的壳层球半径、 电子轨道偏角和电子的运动速度, 可知电子运动的“轨道”截面小于且偏离原子“赤道”平面, 并按原子的极相进行配置和运动.  计算主族元素中44种原子的基态能级表明, 所得结果与第一电离电势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探求原子核稳定线公式,结合液滴模型,得出核电荷的上限.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在合金触媒参与下石墨转变为金刚石的机理。认为在超高压高温条件下,石墨以碳原子集团的形式扩散到溶剂合金中,形成似胶体溶液的扩散区。在合金触媒的催化作用下,正离子化的碳原子集团相变成金刚石结晶基元。结晶基元达到过饱和时,经体扩散在合金与石墨的界面上形核生长,沿金刚石[111]和[100]方向长大,长成立方-八面体。  相似文献   

15.
The number of baryons detected in the low-redshift (z < 1) Universe is far smaller than the number detected in corresponding volumes at higher redshifts. Simulations of the formation of structure in the Universe show that up to two-thirds of the 'missing' baryons may have escaped detection because of their high temperature and low density. One of the few ways to detect this matter directly is to look for its signature in the form of ultraviolet absorption lines in the spectra of background sources such as quasars. Here we show that the amplitude of the average velocity vector of 'high velocity' O vi (O5+) absorption clouds detected in a survey of ultraviolet emission from active galactic nuclei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when the vector is transformed to the frames of the Galactic Standard of Rest and the Local Group of galaxies. At least 82 per cent of these absorbers are not associated with any 'high velocity' atomic hydrogen complex in our Galaxy, and are therefore likely to result from a primordial warm-hot intergalactic medium pervading an extended corona around the Milky Way or the Local Group. The total mass of baryons in this medium is estimated to be up to approximately 10(12) solar masses, which is of the order of the mass required to dynamically stabilize the Local Group.  相似文献   

16.
试论纳兰边塞词的时代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兰性德在中国词史上是个特异的存在。他那与其出身、身份、教养等极不相称的词作风格,引起人们多方的分析与揣测。笔者试图以边塞词作为切入点,探求他这种不相称的由来和表现。纳兰边塞词这种抑郁感伤的情绪与他所处的时代是分不开的。清朝不同于唐王朝和宋王朝,社会上弥漫的晚明遗民情绪与满族旗人特有的感伤情绪相交织,在满汉思想文化冲突的大背景下,构成那个时代特有的悲情色调,体现于纳兰的词作中,形成挥之不去的凄迷与逃避的情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四个立论为基础对原子的存在提出“空间限制”和“时间限制”概念。从“空间限制”考虑,原子存在的界限是Z=131-153号元素;从“时间限制”考虑,原子存在的界限是Z=125号元素,由此认为周期系界限的大体范围是在Z=125-131号元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晶体相场模型模拟衬底分别为平面和凸面时外延层的生长过程。【方法】研究晶格错配度较大(ε=0.10)且衬底倾角较小(2~5°)时,系统自由能和外延层总原子数的变化,分析衬底曲率和衬底倾角对系统自由能曲线和总原子数曲线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衬底曲率为平面时,系统自由能随着倾角的增加而增加,外延层总原子数也随着倾角的增加而增加;衬底曲率为凸面时,系统自由能随着倾角的增加而减少,外延层总原子数也随着倾角的增加而减少。【结论】通过微调衬底的倾角能改变系统的自由能和外延层总原子数。  相似文献   

19.
在奇A核基态I0=K=1/2时,科里奥利力作为核内单粒子运动与核整体转动的重要耦合项,使同一转动带中角动量为,的相邻能级与带首的能级间隔发生上、下跃动的显著变化,形成旋称劈裂现象,得到优惠带与非优惠带.文章对此及产生的原因,结合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