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湄洲湾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2000年10月在湄洲湾海域6个站位采集表层沉积物样。采用GC/MS法分析其多环芳烃的含量。结果显示:在这些沉积物样中,美国环保署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较为均匀,其范围为196.7~299.7ng/g,平均值为256.1ng/g;显著低于长江口、珠江口及其欧美主要港口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对多环芳烃特征组分的比值(菲/蒽比值,荧蒽/芘比值)及16种多环芳烃中四、五和六环总含量的百分比的分析表明:湄洲湾表层沉积物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燃料的高温燃烧。  相似文献   

2.
太湖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及其毒性评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有机萃取和色质联用分析太湖沉积物中15个多环芳烃,其中12个被检出,包括5种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PAHs代表物.分析结果表明,太湖北部的多环芳烃总量明显高于中部和南部。低分子量多环芳烃与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的含量差别不大,但在地域上比例有所变化;根据荧蒽/芘(Fl/Py)的比值统计,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石油燃烧,部分为煤和木材的燃烧形成.基于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环境质量标准,在9种同系物中有3种超过毒性风险效应低值,但都小于毒性风险效应中值,因此太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环境毒性相对较低.太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不均匀分布也反映了沿湖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3.
松花江吉林市江段江水中多环芳烃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松花江吉林市江段中多环芳烃来源,采集了松花江吉林市江段2013年5月(平水期)、2013年8月(丰水期)和2014年1月(枯水期)的江水、沉积物、废水、降尘、降水及地表径流样品,测定了其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降水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进行分析,同时计算松花江吉林市江段中多环芳烃的输入通量。结果表明:江水中多环芳烃来源较为广泛,不同水期江水中多环芳烃来源有一定的差别,但所有水期石油源和交通源均是江水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平水期和丰水期沉积物中PAHs的主要来源是燃烧源,其次是石油源。松花江吉林市江段的多环芳烃最主要是通过上游来水的方式进入到江水中,其它输入方式按输入通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废水排放、降尘、降水、地表径流。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海洋沉积物中多环芳烃致癌活性指标计算的经验公式K=[1-|Ec+Ec′|/4]×100%对海洋沉积物中一些多环芳烃的致癌活性进行计算,其计算值与实验值较为符合,可应用于监测海洋环境污染与海洋环境质量评价。讨论了海洋沉积物中的致癌机理。  相似文献   

5.
多环芳烃的环境分布及其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围绕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有毒物质多环芳烃,介绍了该类污染物质来源、性质、危害及不同环境领域中污染现状,尤其针对不同领域中其分布、存在形态、归趋模式等进行了综合评述,讨论了国内外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海洋及沉积物所应用的生物修复原理和相应科学技术研究,其中包括微生物基本代谢原理、微生物共代谢机理和应用,阐述了微生物基因调制研究的最新动态和通过激发微生物生物活性,加速多环芳烃降解的多种技术手段,最后总结了多环芳烃环境污染的有关控制途径及其管理规范,并展望了生物修复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对贵阳红枫湖表层沉积物16种优控多环芳烃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红枫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总含量为273.6~944.3 ng/g,具有不利的生物影响效应,存在养殖动物的食用安全隐患;其污染来源以高温燃烧产物为主,主要由化石燃料及木材的高温燃烧废气及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等人为污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朱晶 《科技资讯》2008,(15):95-95
参照美国EPA方法,索氏抽提沉积物样品。抽提物经硅胶氧化铝层析柱分离,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昭阳湖南部(大捐)沉积物中的16种多环芳烃进行了分析和鉴定。通过加回收率指示物标样定性,内标法定量,在大捐站点发现了多种多环芳烃,并对其含量分布和来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太湖饮用水源地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和溯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引起的水质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为探究太湖饮用水源地多环芳烃的污染情况,对太湖饮用水源地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采样,对多环芳烃进行了定量检测,分析了研究区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浓度分布,同时采用2种方法(特征化合物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溯源分析.结果表明:太湖饮用水源地表层沉积物检测出11种PAHS,总量介于nd~280ng·g-1之间,平均值为114ng·g-1.和国内外其他湖泊、河口及海湾地区相比,太湖饮用水源地PAHs污染处于低水平.太湖饮用水源地表层沉积物PAHs组成以4环及5~6环PAHs为主(分别为43.86%和50.88%),2~3环PAHs相对较低(5.26%).太湖饮用水源地表层沉积物PAHs主要来源为化石燃料(包括汽油、柴油、煤、木柴等)的燃烧,但也与石油污染有关.本文成果可为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丰水期、枯水期黄河入海口8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进行提取分离,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10)定量分析。丰水期沉积物中共检出15种2-5环PAHs,而枯水期沉积物中共检出25种2-6环PAHs。丰水期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总浓度在90.13~351.36ng/g之间,枯水期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总浓度在39.34~218.92ng/g之间。同国内外其它河口、海湾相比,黄河入海口沉积物中PAHs相对较低,PAHs含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丰水期PAHs浓度高于枯水期PAHs浓度。由多环芳烃参数菲/蒽、荧蒽/芘与甲基菲/菲比值表征黄河入海口表层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于燃料不完全燃烧。  相似文献   

10.
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对流域水环境会造成严重破坏,而且传统的研究与分析方法也无法满足实际要求,根据流域污染状况,需要深入分析水体中各类沉积物及悬浮颗粒物当中的多环芳烃污染实际情况。基于松花江流域实际情况,对其多环芳烃污染源解析过程中对因子分析方法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并验证分析结果的真实性,提出污染治理建议,希望能为后续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贝类预警"技术在淮河五河段水污染物追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集自淮河中游五河段的沉积物和淡水贝类样品,利用ICP-AES 和 GC-MS 进行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分析,结果表明砷、铅、铬超标,多环芳烃在沉积物中的含量最多,研究区域的PAHS污染严重.这些有毒污染物可能来自上游工业区的淮南和蚌埠段,在贝类软体中有较高含量.因此,这些污染物有可能经食物链富集于其他生物体内,对水生态系统产生损害,进而影响到水产品食用安全,应进一步加强研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应用植物油淋洗可去除土壤中高浓度多环芳烃,为进一步去除多环芳烃,采用高级氧化(臭氧氧化、过氧化氢和紫外线联合氧化)对两种含多环芳烃植物油进行处理,并考察了运行参数对多环芳烃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具有氧化植物油中多环芳烃的能力,对蒽和荧蒽的氧化能力强于菲.用紫外线、10%过氧化氢,在pH=3的条件下处理MO植物油,总多环芳烃的去除率最高,为81%;按此条件对含高浓度多环芳烃EO植物油处理8 h,总多环芳烃去除率为76.5%,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主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骆马湖表层沉积物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来源进行源解析,探讨几种主要燃烧源PAHs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于煤炭和秸秆燃烧以及交通工具尾气排放,累计贡献率为99.7%.  相似文献   

14.
对北京石景山古城地区大气中有机质浓度,各族组成及其饱和烃,多环芳烃的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大气飘尘芳烃中共检测出40多种多环芳烃,其中很多属于美国国家环保局(EPA)优先控制污染物,具有致癌和怀疑有致癌的多环芳烃,其主要来源于煤的不完全燃烧,也有相当部分来源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其中煤化石油所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从本次所测定的典型多环芳烃的含量即可发现,经过几年大力整治,特别是经过北京市蓝天工程,2001年大气中的多环芳烃含量比1997年低得多,使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兰州市大气降尘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的来源及存在的健康风险,采集兰州市大气降尘样品,对降尘中多环芳烃进行了因子分析,判断了降尘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并对大气降尘中的多环芳烃进行了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大气降尘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的总量为28.9mg/kg,其主要组分为苊和苊烯,二者占多环芳烃总量59.6%,7种致癌芳烃占多环芳烃总量的26.9%。因子分析的结果认为尾气排放和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兰州市大气降尘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兰州市大气降尘中PAHs的毒性当量浓度TEQBaP为2.57mg/kg,其主要贡献者为环数更高、毒性更大的5环苯并[a]芘,占TEQBaP的82.1%。  相似文献   

16.
多环芳烃是一类具有高毒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沉积物是多环芳烃的主要环境归宿.在化学物质的概率生态风险评价中多应用经典频率理论,但在小样本情况下用频率代表概率进行统计推断,其精度和可信度值得商榷.为提高小样本情况下生态风险评价中参数估计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以贝叶斯方法为基础构建模型以估计暴露分布及效应各参数,并定义了暴露分布与效应分布的联合概率为生态风险,利用参数估计产生的模拟样本结合蒙特卡罗方法估算了风险,以提高统计推断效果.将此方法应用于太湖沉积物多环芳烃的联合生态风险评价中,研究结果揭示,其生态风险在可信水平为90%的可信区间为0.24%~9.69%.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效应分布参数是风险估计的主要不确定性来源.  相似文献   

17.
沉积物中有机成分的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GC-MS对污染严重的官厅水库沉积物中的有机成分进行了初步的定 性分析和归类,并探讨了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对不同的提取方法、提取时间的探索,得到了样 品提取的最佳条件.优化了固相萃取的条件,并在此条件下用固相萃取对土壤样品中的多环 芳烃类、有机酸类化合物进行了富集和纯化,GC-MS分析检出了80种多环芳烃、29种一元酸和6种二元酸.  相似文献   

18.
煤气化多环芳烃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煤及其气化产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在一台小型常压流化床气化炉上进行了以空气和水蒸气为气化剂的煤气化试验,经索氏萃取和K-D浓缩后,采用带荧光检测器和二极管矩阵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原煤、底渣、旋风焦、布袋焦和煤气中被US EPA列为优控污染物名单的16种多环芳烃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煤气化前后多环芳烃质量分数和毒性当量质量分数的分布特征相似,但多环芳烃的组成和质量分数不同;煤化程度增加,原煤多环芳烃质量分数和毒性当量质量分数减小,煤气化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先接连后减,毒性当量质量分数与煤化程度呈线性关系;部分煤种气化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高于原煤多环芳烃质量分数,且煤气化多环芳烃的种类分为原煤未分解的多环芳烃、热解合成的多环芳烃、自由基高温缩合生成的多环芳烃.  相似文献   

19.
泉州湾表层沉积物对多环芳烃潜在降解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泉州湾设置7个站位,测定了2004年2月航次表层沉积物在添加PAHs后呼吸活性的变化,结合多环芳烃降解菌的数量及细菌总量的测定,对泉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潜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添加碳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的呼吸活性,外加PAHs对各站点的影响有别,同一样品受菲、芘、荧蒽的影响各不相同,其影响程度与本土降解菌的数量有一定相关性,表明细菌在海洋环境PAHs的生物降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 d后各样品的呼吸作用强度逐渐接近自然对照样,可见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有着强大的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与降解PAHs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土壤中多环芳烃富集特征及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伟 《海峡科学》2009,(6):147-149
介绍了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来源、在土壤中的迁移、富集特点,并对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联合修复三种技术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今后土壤中多环芳烃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