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东升  王菊华  黄黄  丁建南 《江西科学》2012,30(6):757-761,801
近几年,耐药性新型"超级细菌"的屡屡出现,主要是滥用抗生素的结果,这引起了各国科学家和医药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已知细菌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产生灭活酶、改变靶位、主动外运、生物被膜屏障、外膜通透性降低等。目前,生物医药研究人员主要从微生物、动物和中草药中筛选和开发新型抗生素和抗菌药。此外,人工合成抗菌药也日渐兴起。  相似文献   

2.
天然微生物脂肽本质上是抗菌肽的一种,是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抗菌性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但抗肿瘤、杀虫及溶血栓等生物学活性还有待于深入研究.为深入探究抗菌脂肽的结构特性和抑菌机制,需要高效和有目的 筛选出多种产脂肽微生物.综述了产脂肽的3类微生物脂肽的结构特征、作用机制及应用情况等,分析了产量低及实践应用不成熟等问题,并对未来脂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化学药物治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临床治疗中常因乳腺癌细胞产生多药耐药性而导致化学药物治疗的失败。本文就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单味中药成分、中药复方及中药联合在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性中的应用及目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胡琪  邓斐  吴学玲 《科技信息》2008,(10):12-12
本文综述了木质素的定义、结构特征、木质素降解微生物、降解酶系及酶活性的调节、木质素的降解机制和木质素微生物降解研究中的瓶颈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性分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铜绿假单胞菌是重要的医院感染条件致病菌.由于各种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导致了铜绿假单胞菌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而且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通过多种途径产生耐药.而从分子水平对其耐药性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冷适应微生物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冷适应微生物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应用前景。方法:收集有关冷适应微生物的国内外近期研究资料并加以综合归纳。结果:近年来国内外对冷适应微生物的冷适应机制研究和应用范围的拓展均取得了可喜成绩。结论:对冷适应微生物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业应用价值,前景诱人。  相似文献   

7.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不仅会引起食品腐败,造成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威胁,因此亟需开发高效、安全、不影响食品品质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控制技术。益生菌是近年微生物和食品科研领域研究热点,益生菌除具有调节和改善健康功能,其本身及代谢物对微生物较强的清除和抑制作用,使其可应用于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控制。明悉益生菌及其代谢物类型、潜在的抑制微生物机制以及应用现状对相关控制技术的研发至关重要。分析了现有益生菌及其代谢物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抑制机制,主要为破坏细胞结构、影响遗传物质复制、阻断能量代谢途径、干扰群体感应系统、控制生物被膜形成、竞争关键性营养物质等方面的单机制或多机制联合作用;同时基于目前益生菌及其代谢物在食品安全和品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实例,探讨了其在果蔬、肉类等食品中的应用方式、应用条件,对货架期的延长效果等;分析了益生菌及其代谢物在抗菌效能提高、活性包装、与其他食品品质控制技术联用等方面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旨在为基于益生菌及其代谢物的食品安全和品质控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源天然产物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资源之一.近年来,利用微生物共培养产生各类天然产物的研究发展迅速.微生物共培养是一种通过模拟(微生物)栖息地/栖息环境以激活可能的沉默生物合成基因簇并进而诱导微生物产生新次生代谢物的有效方法.与菌株纯培养相比,共培养不仅增加了次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多样性,而且其生物活性及产量也得到了提高.文章就近5年来真菌与真菌、真菌与细菌、细菌与细菌等3种类型的微生物共培养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同时简要介绍了用于分析共培养作用机制的多组学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微生物共培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的进展及挑战.综述旨在为微生物共培养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并为微生物药物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当今,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导致传统抗生素的疗效受到限制。抗菌蛋白是一类多样的天然抗菌分子,广泛分布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通过与细菌相互作用破坏其完整性,从而实现杀菌作用。与传统抗生素相比,抗菌蛋白还具有增强宿主免疫响应、降低细菌耐药风险等优势。阿米巴穿孔素A(Amoebapore A,APA)是一种由阿米巴原虫分泌的古老天然抗菌蛋白,通过增加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破坏细胞结构展现广谱杀菌活性。对APA的活性机制进行概述,旨在为开发以天然抗菌蛋白为基础的新型抗生素提供理论基础,以更好地解决抗生素耐药问题。  相似文献   

10.
昆虫过冷却点的测定及抗寒机制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鞠瑞亭  杜予州 《武夷科学》2002,18(1):252-257
本文综述了昆虫过冷却点测定方法和抗寒机制的研究进展 ,并就利用冰核微生物开展生物防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植物抗病性的分子机制一直是植物病理学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和实验室正在大量分离和培养与抗病有关的突变体,并且寻找和研究与抗病有关的基因和抗病机制.研究表明,在病原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病原信号的传导和抗病性激发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调节因子和基因,并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抗病性的分子研究进展,阐述了植物抗病性分子机制和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12.
 从基因编辑技术在昆虫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杀虫剂作用机制及抗性机制研究、昆虫抗药性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昆虫毒理相关的基因组学研究等方面,综述了2017年昆虫毒理学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昆虫毒理学研究的新方向、害虫抗药性治理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铜绿假单胞菌是耐药性十分突出的一类院内感染条件致病革兰氏阴性细菌.本文从生物被膜、细胞密度依赖式毒力因子、外排系统、基因盒一整合子系统及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几方面对其耐药性机理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未来对微生物耐药性研究和应用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4.
低温寒害是影响农作物分布、产量和品质的主要胁迫因子.植物抗寒机理研究是比较活跃和进展很快的领域.从植物抗寒的生理生化基础、植物对低温的信号感知、低温信号在植物中的传递及植物冷反应基因的表达调控等四个方面对目前植物抗寒机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抗寒研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有机物 PP改善磷酸铝砂抗湿性的机理 ,认为在稍高于软化点的温度下加热固化 ,可使有机物 PP包裹在砂粒表面 ,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水分子进攻阳离子与“O—”之间的化学键 ,结果使磷酸铝砂的抗湿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制备并研究了新型桥面黏结材料.选用柔性和耐久性能优越的单组分聚氨酯作为黏结材料,探讨了其与集料的黏结机制.利用优质集料和国际稀浆封层协会微表处技术指南(ISSA A143)中Ⅱ型级配制备出了新型桥面黏结材料.性能研究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拉伸剪切性能、抗疲劳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该材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桥面铺装材料.  相似文献   

17.
玉米抗旱性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的抗旱机理十分复杂,其中适应干旱的形态结构特征是玉米长期进化的结果,通过生理代谢调节也是玉米适应抗旱的有效手段之一.玉米抗旱性是由多基因控制,呈现典型的数量遗传.对玉米抗旱机理及其基因工程改良的最新进展作了系统的介绍,并探讨了今后玉米抗旱性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植物抗旱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植物生理学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在植物抗性机理的研究方面也是如此。近年来,国内外在植物抗旱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主要从5 个方面对近几年国内外的一些实验研究进行了探讨和评述,即植物在水分胁迫下的渗透调节、体内CO2 再循环、激素调节、基因响应、活性氧的产生和清除机制等,并对耐旱性转基因植物的发展前景作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9.
新型磷铝酸盐水泥与硅酸盐水泥粘结界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界面的抗拉、抗折、剪切强度 ,系统地研究了磷铝酸盐水泥与硅酸盐水泥试样界面的粘结性能 ,并对“磷 -硅” ,“硅 -硅”界面进行比较 ;同时借助于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能谱等测试技术 ,初步分析了界面区的粘结机理。试验结果表明 :“磷 -硅”界面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 ,界面结合力是物理结合和化学结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