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苯骈三唑、邻羟基二苯甲酮、水杨酸酯类化合物构成了几种重要类型的紫外吸收剂。本论文研究了反应型和共混型紫外吸收剂在聚苯乙烯体系中的抗光氧化降解行为,对其紫外吸收及光氧化降解的内在机理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荧光检测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生物医学等众多领域,具有选择传感功能的荧光分子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用乙二胺连接罗丹明B和7-二乙胺基-3-醛基香豆素合成了一个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系统RC,合成方法简便、快速,产物经核磁共振、质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RC对pH值表现出灵敏的荧光响应能力,当pH值等于或大于5.7时,RC在500 nm发射香豆素的特征荧光,随着酸度增加(pH值从5.7到3.8),500 nm的发射带逐渐消失,同时在580 nm产生强荧光,荧光颜色从绿色逐渐变为黄色,最后变为橙色.这归因于从香豆素到开环罗丹明B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因此,RC有望发展成为一个有价值的pH值比率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散共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的负载有1,8-萘酰亚胺染料的荧光微球。利用供体和受体染料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荧光微球在激发供体染料时同时实现了供体和受体染料的双重荧光发射信号。结果表明:当微球中染料的浓度相对较低(质量分数小于0.2%)时,荧光共振能量就可以有效地发生转移。聚合过程中增加供体或受体染料的浓度都会提高能量转移效率,这是浓度增加使得染料分子间距离缩短造成的。通过调整微球中染料浓度可以获得不同能量转移效率、具有荧光编码信号的系列荧光微球。这类粒径均一的荧光微球在多元生物分析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用吖啶橙—酚藏花红能量转移体系作为荧光探针用于小牛胸腺DNA的测定,线性范围(0.04~8)μg/mL,检测限为0.07μg/mL。对0.8μg/mL小牛胸腺DNA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89%。该荧光探针用于混合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量子点作为新型的荧光探针应用于共振能量转移技术中,该文评述量子点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结合作者课题组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对(Ca,Na,Ce)P_2O_7紫外荧光粉的制备,组成及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该荧光粉的最佳组成为[Ca_(2-x-y),Na_(x),Ce_(y)]P_2O_7,其中x=y=0.185;该荧光粉在254nm紫外照射下,能发射出波长范围在300~400nm,波峰在335nm的紫外光,这种波长范围的荧光粉是制造黑光灯的良好材料。还对该荧光粉的形成和发光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9.
何家骐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1993,(2)
通过丙酮分别与苯甲醛、取代苯甲醛在碱性条件下缩合,合成了七种取代的二亚苄基丙酮,测定了他们的熔点,紫外吸收光谱,并用紫外光谱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光物理行为。 相似文献
10.
纳米二氧化钛/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结晶及抗紫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熔体共混方式制备了纳米TiO2/聚丙烯(PP)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晶特性、力学性能和抗紫外性能.结果发现:纳米TiO2对聚丙烯有一定的结晶成核作用,填充纳米TiO2的改性PP的球晶尺寸明显小于纯PP;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随着纳米TiO2含量的增大,复合材料对紫外光的屏蔽效果越强. 相似文献
11.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4,39(24):2040-2040
12.
应用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对九种芳香单酮与稀土离子(Eu ̄(3+),Tb ̄(3+)间的能量转移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能量关系、苯环上猝灭取代基团及空间效应对能量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枝状聚乙烯亚胺和柠檬酸为原料,低温熔融法一步合成水溶性的氨基化碳点,碳点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出明亮的蓝光.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其与碲化镉量子点在液相和固液界面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实验结果表明:液相中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远大于固液界面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且能量转移具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14.
在气体样品池条件下,研究了Rb(5Pi)+Ne碰撞能量转移过程。将调频半导体激光器的波长稍微调离共振线,用激光激发光学薄的Rh蒸汽和低密度Ne的混合系统,激发态RbNe(E)通过解离或碰撞转移产生出Rb5P态。在不同的Ne气压下,测量直接荧光5P1/2→5Si/2和5P3/2→5S1/2转移荧光,由谱线的峰值强度比给出Rb5Pj态布居的相对大小,利用速率方程和最小二乘法得到碰撞转移截面和碰撞转移速率系数。实验结果表明,Rb5Pj精细结构碰撞转移截面是8.33×10^-18cm^2(当压强P〉133Pa)和5.94×10^-17cm^2(当压强P〈133Pa),相应的转移速率系数是5.53×10^—13cm^3/s和3.94×10^12cm^3/s。最后分析了转移截面随压强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利用基本强度量乘以与其共轭的基本广延量的平衡方程,导出了能量传递和转换的普遍化动力学分解关系。该普遍化分解关系式表示出了任意形式的能量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传递和转换关系,可以由此导出各种形式能量的动力学方程。利用这个普遍化方程导出了在工程领域常见的动能、化学能、压能和热能传递和转换的动力学分解关系。利用这些分解关系式给出了系统总能量的变化方程。这些动力学关系式清楚地反映出,在满足能量守恒的条件下,系统内部不同形式能量之间存在的可逆或不可逆的转换关系。能量的动力学分解关系有助于加深对能量传递和转换的理解,可以为合理地利用能源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体系中酸性染料四溴荧光素(TBF)、四碘荧光素(TIF)、四氯四碘荧光素(TCTIF)、四氯四溴荧光素(TCTBF)分别与碱性染料中性红(NR)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NR对各酸性染料的荧光都有较强的猝灭作用,据此求得不同温度下NR与各种酸性染料的结合常数K.发现K值随反应温度上升而下降,且随酸性染料取代基的电负性增加而增大,证实了该反应为单一静态猝灭过程.由反应焓变、熵变确定NR与酸性染料间的结合力主要是静电引力.依据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探讨了不同温度下各酸性染料与NR相互结合时,能量转移效率、能量给体与受体间距离r等参数,各体系r7 nm表明该荧光猝灭是通过非辐射能量转移过程产生的.并发现随着染料取代基的电负性增加,能量转移参数的某些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单光子计数技术,在纳秒级时间分辨荧光光谱仪上,通过真空升华超增感染料对薄膜的荧光寿命测试,并比较在溴化银单晶上形成的超增感体系的荧光寿命,研究了超增感过程中的能量传递,提出超增感剂的激子能带模型,并以此探讨了超增感机理。同时,对增感染料的固态薄膜的荧光光谱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基于水溶性共轭聚合物PFP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检测氧化损伤DNA的方法。通过加入DNA修复酶来识别并切除被氧化的DNA碱基,获得含磷酸基团核苷酸空隙的DNA,再通过羟基引入荧光标记物,加入PFP后可得到PFPDNA复合物,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进行氧化损伤DNA的检测。对方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查和优化,包括PFP的浓度、DNA修复酶的种类、DNA聚合酶I的用量以及芬顿反应的时间等。研究表明,基于PFP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检测氧化损伤DNA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优势,可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对老年疾病的预防医学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Eu2和Mn2共掺杂的BaMgAl10O17∶(Eu2+,Mn2)荧光粉,并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共掺杂体系中,存在着Eu2到Mn2的高效的能量传递.文章在实验的基础上,以Forster - Dexter的能量传递理论为依据,对体系中可能的能量传递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电偶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