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角度,结合我国现实论述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认为应该积极做好各项准备,抓住历史机遇,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马克思的文本为基础,通过对学界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有关论点的爬梳,深刻揭示了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进程,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纵向上指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的总体历史进程,横向上指人类进入世界性的普遍交往以后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专指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世界历史时代;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世界历史纵向发展的根本动力,由生产力发展导致的世界市场和世界交往是推动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机制,由于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有可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并最终实现社会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3.
4.
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是指各民族国家在普遍交往的推动下,整个世界开始形成为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统一的整体世界的历史。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是相对于相互分裂的民族历史与地域历史而言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近十年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研究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并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扬弃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提出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阐述了人的发展既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核心,又是世界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针对学界在从马克思的文本中追溯全球化的理论渊源时出现的分歧,我们认为全球化是世界历史的应有之意,但二者又是有严格区别的。而“分工”这一马克思的批判锐器为我们理解二者的微妙关系提供了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现代性具有肯定和否定双重向度并进行了革命性改造。马克思的未来追求正是通过对现代性的批判到对商品的分析、即资本的批判即现代性扩散的世界市场即世界历史的大门打开的。现代化是现代性的获得过程,全球化是流动的现代性。全球化是马克思的历史地平线。“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研究全球化的理论精品,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的观点看待、把握、应对新全球化的时代挑战。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的"七·一"讲话,核心内容是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三个代表"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进一步发挥。本文旨在从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理论的新视觉,进一步揭示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实质。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核心是"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理论的进一步发挥,本文的要诣就是要提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思想意义和理论基础诸方面论述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刘勇  孙晓婷 《科技信息》2010,(12):53-53
马克思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创立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展示出全球视野中思考问题的预见性,全球化视角验证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称谓不同,都是表示了各民族、区域、国家相互联系、融合的现象。人类的历史在全球化过程中使人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把当代中国社会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置于世界历史时代,考察了当代中国社会化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定位,目标模式,结构模式和化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评析逆全球化现象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通过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逆全球化现象的缘起、主要表现及其本质,充分认识到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合作共赢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人们应把握好全球化发展的大势,在做好防范风险准备的基础上进行战略调整,以积极的姿态引领和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指导分析当前全球化环境下中国农业的现状,可以发现,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世界的扩展,暂时形成了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结构,而这种结构延伸到国内会加剧城市与农村的分割,造成城乡差距过大,影响国家稳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必须使国家整体逐步移到世界体系的中心位置,而不能允许国内的城乡严重对立。所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这种背景下就显得非常及时和必要。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伴随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第三次现代化浪潮冲击下的世界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格局:新的现代化理论提出,现代化的发展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多种立足于本民族特色的现代化模式。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邓小平创立了中国特色的、开放的、全方位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其社会发展理论所依据的一种理论范式,其特质在于存在着多维向度: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所有制向度、历史主体人的发展的向度、"真正人类历史"的向度、生产工具的向度.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究得出:东方社会可以有不同于西方社会的发展道路--"跨越式发展".中国选择"跨越式发展"道路具有必然性和可能性,是中国实现迅速崛起的唯一选择,同时验证了马克思社会形态"跨越式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7.
自2005年胡锦涛提出"和谐世界"以来,它已越来越被世界人民所欢迎和接受。"和谐世界"的理念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看,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理论。从马克思到胡锦涛,中间经过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几代领导人。他们面对不同时期的世界发展形势,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理论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进行了发展,提出不同的见解。他们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和谐世界理念是理论和实际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提出了"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的科学论断,并积极倡导、组织实施了对外开放,使我国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作为方法论考查全球化及其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能更进一步使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国家加入全球化并不是意味着资本主义化,而是顺应历史的潮流,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胜利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经坎坷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是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新型现代化,它的走向是“一个主题”,即建设有中国物色的社会主义;“三大支撑”,即经济腾飞,人格再造,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