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克下组砾岩储集层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薄片鉴定、孔渗分析等实验,系统开展储集层纵向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及宏观物性变化的研究。结合驱油剂动态损耗实验,采用基于交叉验证的逐步回归法,探究储集层特征对驱油剂损耗规律的影响;并应用Petrel建模计算油藏范围内驱油剂损耗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储集层矿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低,储集层呈现中-低孔隙度,渗透率纵向变化大,非均质性显著;驱油剂动态损耗量受储集层特征控制,与储集层渗透率、孔隙度、黏土矿物含量等地质特征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应用Petrel建模可以实现快速、准确、可视化的油藏范围内驱油剂损耗量计算。在地质条件复杂、驱油剂损耗机理未完全探究清楚的情况下,通过逐步回归法直接从数据中建立模型;并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筛选和优化,是驱油剂损耗量计算领域的一个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两相滴定法分别考察磺酸盐驱油剂在砂岩表面的吸附损失及在多孔隙砂岩中的驱动损耗。结果表明:磺酸盐类驱油剂在砂岩表面的吸附损失主要与砂岩的表面积正相关;在驱动过程中,多孔隙介质的孔隙体积及孔喉结构是造成驱油剂滞留损失的主要原因;在砂岩表面的吸附及在多孔隙介质中的滞留都会使驱油剂在溶液中的有效质量浓度急剧减小;通过组分间的增溶作用,增加磺酸盐驱油剂在水相中的溶解性能,减少溶液中游离分子的数量,能够降低磺酸盐驱油剂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驱过程中的聚合物窜流是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七东1区克下组砾岩油藏特殊的复模态孔隙结构,通过室内并联岩芯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聚合物驱窜流特征及调剖对策。研究表明,砾岩油藏渗透率变异系数低于0.3时,聚合物驱不发生窜流;渗透率变异系数高于0.5时,聚合物改善剖面作用有限,发生窜流,且窜流导致聚合物驱见效后高渗岩芯含水率迅速回升;随着渗透率变异系数增大,聚合物在高渗层突破时间缩短,聚窜发生越早和越严重,聚窜后高渗层吸液百分数从52%增大到75%;聚窜后及时调剖,能有效控制聚窜和发挥聚合物驱作用,采收率提高28.75%;聚合物驱全过程调剖是治理聚窜的理想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2):5597-5601
砾岩油藏比砂岩油藏更加复杂特殊,不能把砂岩油藏聚合物驱油的方法直接应用到砾岩油藏。分析了砾岩油藏的储层和孔隙特征,对已经开展的砾岩油藏聚合物驱工业性试验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对比分析了试验区与砂岩油田聚合物驱含水、注入压力、见聚时间、产聚上升速度、提高采收率幅度等。在实验室配方研究的基础上,开展聚合物注入浓度、段塞大小、注入速度和注入时机等敏感因素的分析,得出聚合物驱工业扩大化试验最优注聚参数:聚合物注入时机:含水率85%,平均注入浓度:1 500 mg/L,注入段塞大小:0.6 PV~0.7 PV。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黏土矿物对CH_4的吸附规律和页岩储层对CH_4的最小储集空间界限,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构建三种黏土矿物伊利石、蒙脱石和高岭石的微观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在不同压力、不同孔径空间下三种黏土矿物对CH_4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孔径和压力的增大,CH_4气体在三种黏土矿物层间的吸附量逐渐增大;不含水的黏土矿物对CH_4的最小储集空间为0. 4 nm,三种黏土矿物对甲烷的吸附能力随孔隙大小的变化而不同;随着孔径的减小或压力的增大,CH_4气体在三种黏土矿物孔径中吸附越稳定;随着孔径的增加,CH_4气体在黏土矿物孔径中出现多层吸附;三种黏土矿物中吸附的CH_4分子之间的距离均大于0. 075 nm,距离CH_4分子0. 125 nm处出现另一个CH_4分子的概率最大。研究结果对页岩气赋存特征和渗流规律具有重要基础认识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裂缝分布复杂、孔隙度低、非均质性强的特点,综合岩心、测井、生产动态资料分析油藏裂缝特征、控制因素及其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提出了裂缝型砾岩油藏开发调整的措施建议。首先从岩心及成像测井资料分析入手,确定了砾岩储层发育的裂缝类型及特征。然后通过分析区域构造演化、应力场变化及沉积岩石类型与裂缝形成的关系,揭示了裂缝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确定了裂缝主要走向,总结了裂缝的分布规律及平面展布形态。最后结合注采井组的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裂缝对开发效果的影响,提出了裂缝型砾岩油藏在注采井网调整、加密井设计、注水参数选取等方面的技术政策。分析结果表明,裂缝的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既是油气富集程度和油井产能高低控制因素,又是导致油藏水淹水窜、高含水开发的主要因素。而采用注采井排与裂缝走向的夹角在45°左右、低注水量的小井距五点法线状注水的井网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特低-低渗透裂缝型砾岩油藏的开发效果,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安塞王窑区长6储层属于特低渗透油藏,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期,注水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难度大。CO2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水驱的不足,是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一种重要方式。以安塞王窑区长6特低渗透油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块的地质特征和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应用地质建模技术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优选了适合该试验区的CO2驱开发方式,并且进一步优化了地层压力、采油速度、水气交替时间、关井气油比和总注气量等参数。此次研究成果将为CO2混相驱现场试验流程建设、试验的实施提供基础参数,对安塞油田全面实施CO2驱油技术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是目前常用的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它以岩芯压汞资料为基础,对岩石微观孔隙结构 与渗流能力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进而确定储层物性下限。研究表明,过高的注汞压力可能影响岩石孔隙结构状态, 这引发了注汞压力的高低是否会对物性下限分析产生影响的思考,应该如何选取恰当的压汞数据来获取符合实际地 质情况的物性下限值。目前,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明确和有针对性的研究。以川中P 地区致密砂岩气藏为例展开了 较为深入的研讨。分析结果表明,当注汞压力从30 MPa 增加到200 MPa 时,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确定的有效储层物 性下限数值呈下降趋势。当注汞压力接近目的层位地层压力时,分析结果与生产测试等结论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不同类型土壤的吸附和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静态条件下,研究了北京地区4种不同类型土壤对氨氮和有机物的吸附和降解效果,在室内进行了15℃和24℃情况下的静态吸附实验,以及室内静态降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氨氮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基本符合线性模式,有机物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基本符合指数模式,黏土和重粉质黏土试样对氨氮和有机物的吸附规律都是随着温度升高吸附量反而下降,氨氮和有机物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元坝地区长兴组气藏属于超深类高温、高压、高含硫的三高气藏,目前生产制度下的井底温度、压力条件远高于硫元素固态熔点条件且即将低于酸气析出硫的临界条件.因此在较长的生产过程中,井底温压条件下酸气析出硫呈现液态.现有的硫析出模型均建立在等温储层的基础上,为了探究储层温度分布对酸气液硫析出的影响规律,基于实验测试数据建立了非等温液硫析出及预测模型,对比分析了等温储层和非等温储层液硫析出的差异性.结果 表明:相比于恒温储层,储层到井筒之间温度的降低会导致酸气中液硫析出提前发生;不考虑储层-井筒温度的分布情况,将会低估液硫析出的压力条件;储层等温分布条件下的液硫析出范围计算结果偏小,储层-井筒温度的非均匀分布会加剧近井附近的液硫沉积量.高含硫气藏储层到井筒之间的温度分布对硫析出条件、析出范围、析出量的影响明显,应当充分考虑储层温度的分布特征,不可以"等温储层"的假设来简单处理.  相似文献   

11.
以马尾松浆厂提供的碱木素为原料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球形木质素吸附剂SLBA.然后以活性翠兰KN-G为吸附质研究其在这种含有季铵基团的球形木质素吸附剂上的吸附特性.并进行吸附影响因素的优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翠兰KN-G在吸附剂上的吸附效果取决于吸附质溶液的pH值和吸附质的初始浓度.初始浓度的增大有利于提高平衡吸附容量.在3~8的pH范围内,去除率从12.3%迅速升至98.6%,当溶液的pH值为10.0时,去除率达100%.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即(Ce)/(qe)=0.0002136 0.001225Ce.而且,平衡常数的无量纲系数RL为8.711×10-4,远小于0.1,说明活性翠兰KN-G在SLBA上的吸附很容易进行.而且,SLBA吸附剂的饱和吸附容量为816.3 mg/g,总的穿透容量为761 mg/g,吸附效果明显优于活性炭.吸附在SLBA吸附剂上的活性翠兰可用乙醇、双氰胺-甲醛缩聚物和盐酸混合物解析,解析率可达9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