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论述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个科学论断,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切实按照这一思想推进社会观念的更新和改革的深入发展,去年7月份,国家科委、  相似文献   

2.
1991年5月26日、27日,在中国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学术讨论会交叉学科分会场,出席会议的代表、列席代表、特邀代表等百余人,就邓小平同志1988年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为主题,热烈讨论了如何理解、认识、运用这一科学理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李宝恒同志主持了会议。会议发言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1988年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讲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我得知这一论述后,当 时只是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法简单地理解为这是对科学在生产力中的地位进一步的强调,并且认为这种强调非常必要,没有再做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试论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整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但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实现,却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完成的,而且科技的生产力和社会功能实现的程度如何,效果怎样,这不仅取决于科学技术自身的特性,同时它还与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整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一 (一)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正是高度概括了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生产力的关系。 (二)起于18世纪下半叶的上一次产业革命,正和马克思指出的“把自然科学併入了生产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科学技术成为一般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新的技术革命(包括原子能的利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半导体晶体管以至随后的集成电路的出现,宇航的开始等等),直接推动了世界范围又一次产业革命。它和上一次产业革命有着两方面的显著不同:一是上一次产业革命主要是工业化,而这一次  相似文献   

6.
由河北大学软科学研究室主任、河北大学科技开发公司总经理钱时畅教授著的《科技经济结合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论证和落实途径》一书已由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四编十三章组成。第一编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科学论断.我国改革开发27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也创造了无数的世界惊奇,这些惊奇背后无一不蕴涵着科技的含量与创造者的智慧.同时也和我国与世界上科技发达国家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密不可分.沈阳市与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等国的科技先进领域的合资合作发展事态良好,一部分日资、韩资企业已经成为促进沈阳经济发展的动力.但沈阳市与我们的近邻俄罗斯的科技合作项目却不多.  相似文献   

8.
为推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入研究,为做好中国科协“四大”学术会议交叉学科分会场的筹备工作,中国科协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盟工作委员会,于1991年5月17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学术讨论会。会议由李宝恒同志主持,来自各个方面的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郭书田同志首先发言。他对在农业上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谈了六点意见:第一,要稳定农业科技人员的队伍。现在的情况是,原有的农业科技人员拢不往,新的农业科技人员又下不去农村。这里面关键是个政策问题;第二,要努力在乡一级建立和推广科技站,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第三,农业系统内,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工作分属于教委、科学院、农  相似文献   

9.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十分重要。如何落实,我提出以下几项建议: 第一,把发展科技,主要是在我国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与改革、开放并列为党和国家的三大政策。这样,党的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就发展成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科技两个基本点。我这样建议,是体会到;邓小平同志1988年提出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过这次科协代表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8):1-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我国科技事业也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党和国家始终把科学技术摆在战略地位,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11.
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必须首先使人们的观念现代化。在这种观念更新中,最为重要的,又是树立和强化人们的科学技术意识。 从1978年邓小平同志重申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巨大作用[1]到1988年把科学技术摆到“第一生产力”的位置上,从1982年中央正式提出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到十三大,再次强调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应该说,全国都越来越懂得实现经  相似文献   

12.
试论科学技术传播的社会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大量事实和充分论证,阐明科学技术传播的积极的社会价值,同时也对其消极的方面作了一些分析。作者认为,科学技术传播是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环节或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评述“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政治效应理论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当代科学技术是一种新控制形式的观点。作指出,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理论存在种种不足,但是他们较深入地探讨了当代科学技术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提出一种独特的科学技术政治学的理论,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当代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关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正面政治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评述“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政治效应理论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当代科学技术是一种新控制形式的观点。作者指出,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理论存在种种不足,但是他们较深入地探讨了当代科学技术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提出一种独特的科学技术政治学的理论,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当代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关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正面政治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于老的“四种消费品理论”是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现状”与“现今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角度”提出的。多年来,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但是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尚无更多的改变。于老从生产力的角度试图将“四种消费品理论”引入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生产一消费”理论体系中,细化并且深化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消费环节  相似文献   

16.
论科学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在,全世界都在谈论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对提高综合国力的决定性意义;在我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已经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历史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是,如何使科学意识成为一种公众意识,造成一种科学化的社会精神氛围(ethos)。这个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我国现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导向,关系到四化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17.
论科学价值库理论创立的客观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价值库理论是在“已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新形势下,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分析研究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之经济价值的创造、累加、转移和实现的理论体系。它的创立有其客观必然性;(1)有其科技经济功能在现代得到充分发挥和实现的社会经济基础;(2)有其深层次客观的矛盾动力源泉;(3)有其充分的成熟的思想、理论条件,因此它不是纯粹思辨的结果,而是时代的反映,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技性科学”这个新词的出现,是科学技术学研究的新特色。它是科学观的一次转向,形成了技性科学观。技性科学观告诉人们,进入现代以来,几乎所有的科学研究和发现都依赖于技术的发展,科学与技术越来越不可分离;而现代技术又都是“社会性技术”,所有技术都与社会紧密相连,技术以社会技术系统的面貌呈现出来。技性科学观给科学技术政策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关注科学技术创新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科学技术体系命运的社会因素,充分认识人文社会科学在技术形塑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技观的变革是科技工作的根本变革,国家主流科技观应当与时俱进。21世纪以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更加突出;科技成为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科技已是最具时代性的先进文化。总之,当代科技已经成为核心综合国力,仅仅把科技看成生产力已经远远不够了,应当着力构建"核心综合国力科技观"。"核心综合国力科技观"是对"科技是生产力"观点的继承和发展;这一变化,绝不仅仅是科技社会功能范围的扩大,而是关于科学技术的性质、功能、以及科技与社会互动关系认识的质的飞跃。构建新时代科技观的着力点主要是:继续深化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牢固树立科技是国家安全根本保障的信念;充分认识科技文化的引领作用等。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哲学的教学应该致力于我国国民科技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中,科学技术的含量一直偏低。事实上,处在跨世纪边缘上的中国现代文人,也依然没有完全摆脱经学独尊的文化阴影。虽然,新文化运动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扯起了“科学”和“民主”两面大旗。可是,热闹了不到三年,便是“其焰渐衰”。“国粹”仍然重于科学;武断依旧强过说理。纵观中国历史,中国国民的科技素质从来就没有被很好地培养过。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的强大威力已经被我国国民切身地体察到了。“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充斥了大街小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