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澳大利亚奥古斯塔市渔民杜伦斯·郝特士,一天正在大海捕鱼时,遇到暴风袭击,顿时海面波涛汹涌,他驾着渔船挣扎时被一个巨浪迎面打翻进海里。这时,恰好一条大鲸向他游来,张开了血盆大口,把他吞进了嘴里。当他被吞进嘴里时,为了求生,死劲抓着鲸口腔与喉咙之间的软组织,不让鲸把他吞进胃里,这样,使他仍然获得氧气供应,不致于窒息  相似文献   

2.
阿根廷的海岸边上,一条雌性脊美鲸在众多热烈追求者中选中了一条雄鲸,它们的鳍状肢互相摩挲着,然后滚在一起,看起来很像是在拥抱,亲热一阵后便分开,它们的鳍状肢紧靠着,在大海中并排而游,它们相伴相随在海面上忽起忽沉,直至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外。  相似文献   

3.
献身于海洋事业的航海人,时常会看到这样一幅壮丽的自然奇观:平静的海面突然有一股波浪翻滚,一头巨大的"浪里白条"斜刺出海面,在一个庞大的身影跃入蔚蓝色天空的同时,带起山一样令人眼花缭乱的飞溅的白色泡沫;庞然大物在空中翻了个筋斗,又斜刺入海水中,再次卷起那壮观无比的"千堆雪".这就是如今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巨鲸"跳舞"之奇观.  相似文献   

4.
营救座头鲸     
王广树 《科学之友》2006,(11):56-57
“超渔”号渔船的几个潜水员从橡皮艇上跳入大海。他们紧急地向一头漂浮在水面上苦苦挣扎的鲸游去。海面上腾起的水峰有53°,周围泛起啤酒般的泡沫。那个巨大的海洋动物不停地抽搐着。那是一头座头鲸,大胸鳍的长度超过2.7m,翘在水面上足有1m高。他们用一种高强度尼龙粗绳将鲸的鳍部、嘴部、头颈部和尾部缠绕住。由于身体沉重,绳索勒破了鲸的皮肤……40岁的职业潜水员詹姆斯·莫思基托在水下作业已有20多年的历史,他在一家海底冒险游览公司做导游,每年从9月中旬到11月中旬带领冒险游览者潜入圣弗兰西斯科湾费拉隆群岛一带海域寻觅大白鲨。去…  相似文献   

5.
即使在风平浪静的时候,也会有一些动物从海面上蹿出来,有时是体形巨大的鲸,有时是小小的鱼儿.然而,它们一般蹦起来后又立即落入大海,只有很少量的海洋动物能在空中飞翔.此前,人们一直以为海洋中只有飞鱼才会飞翔.然而,最近英国一位摄影师发现鱿鱼也会飞翔,而且飞翔的高度可达20 m.  相似文献   

6.
颜世璎 《科学之友》2005,(11):50-51
大海中鲸的歌声使海洋科学家和海洋研究爱好者为之沉迷,鲸的声音在我们听起来很像是美妙的音乐.但是无论是陆地上的鸟儿,还是深海中庞大的鲸,它们的"歌声"是否也承载着某些情感信息,是否也表达了它们的喜怒哀乐呢?  相似文献   

7.
广角镜     
长须鲸是海洋中无与伦比的“歌剧演员”,它们的低频歌声常常能传播数百公里。研究者使用固定在拖缆上的麦克风,搜寻长须鲸的鲸歌,一旦捕捉到鲸歌,就设法确定“演唱者”的位置。当“演唱者”浮出海面的时候,就采集它的一小块皮肤样本。通过分析其中的遗传物质就能够确定这头长须鲸的性别。研究者惊奇地发现,尽管在被调查海域中既有雄性也有雌性长须鲸,但是演唱者全都是雄性。据此推断,长须鲸的歌声很可能是一种求偶的信号。由于长须鲸习惯独自生活,这种歌声能够吸引数百公里外的雌性长须鲸来到食物丰富的繁殖地与雄性交配。由于某些军用或商用声纳的频率范围与鲸歌几平相同,有专家认为,这很可能会干扰长须鲸的繁殖,使这种本来繁殖率就较低的物种处境更加艰难。  相似文献   

8.
动态     
《科学24小时》2015,(3):18-19
<正>北极露脊鲸,帮助人类更长寿众所周知,大多数哺乳动物都会在100岁左右走向生命的尽头。然而,作为地球上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鲸鱼家族中却有一个例外——北极露脊鲸,它们的寿命往往会超过200岁。为什么它们能比其他鲸鱼物种更长寿呢?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在露脊鲸体内,存在着一种独特基因,这种基因能帮助它们抵御癌症,并修复DNA损伤,这就是露脊鲸不会患上心脏病和癌症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9.
生存是自然界中一切动物的本能。然而,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不断地上演着动物自杀的骇人事件。这究竟是何原因呢?最悲壮的鲸群自杀动物自杀事件中最为悲壮的是鲸群的自杀。  相似文献   

10.
露脊鲸的进化树显得很奇怪——尽管它们所生活在的海洋是一脉相通的,这种鲸鱼却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分化出三种类型:北太平洋型、北大西洋型和南半球型。最近, 科学家通过研究蚕豆大小的寄生物——鲸虱,终于破解了这个奥秘。鲸虱实际上是一种外形与螃蟹相似的甲壳类, 它们终生附着在鲸鱼的皮肤上,以鲸鱼的蜕皮为食物。鲸虱的基因比鲸鱼本身能更完整地揭示鲸鱼的进化历程,这是因为鲸虱的繁殖速度更快,并且每条鲸鱼的体表都寄生着多达7500只鲸虱。科学家分析了来自各大洋的露脊鲸体表的线粒体DNA,这种遗传物质以相对稳定的频率发生变异,所以通过其变异情况就能看出鲸群的分化时间。结果表明,露脊鲸群是从600万年前到500万年前的某个时期开始分化的。当时,分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海水很浅, 因而两边的鲸鱼被限制在各自的海域独立进化。与此类似, 当时的赤道海水温度很高,所以南、北半球的鲸鱼也只能独立进化。最终,就出现了如今的三种露脊鲸类型。  相似文献   

11.
很久以前,自然历史学家们就已经认识到鲸是哺乳动物.但这样一种独特的巨兽究竟是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进化的,而这样一种庞然大物本身又是怎样幸存下来的呢? 一、鲸是如何进化入水中的 古生物学家们曾绝望地感叹,他们永远不会追踪到鲸的祖先在陆地上行走时的倩影了.作为若干世纪后的见证物,只有从化石记录中才能多少了解到这一进化最早时期的某些支离破碎的情节或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12.
科技传真     
海浪发电试验装置开始运转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设立在三重县南势町五所湾的海浪发电实验设备日前正式开始运转发电。制造这套浮体式海浪发电装置的目的是研究如何将海浪能源有效地转换成电力能源。它设在距离南势町1.5千米的海面上,长50米,宽30米,最大吃水8米,外形像一头巨鲸。  相似文献   

13.
海底沉鲸     
有动物学家早在1934年就推测,巨鲸死后沉入洋底,很可能最终变成洋底生物口中的美食.然而,直到半个多世纪后,科学家才在海底亲眼看到了巨鲸的残骸. 1987年,一组美国科学家搭乘潜水艇至水下1200多米海域考察,无意中发现了一头巨鲸的骨架.这具长达18米的骨架沉入洋底至少已有数十年时间,但依然保存得十分完整.科学家发现,目前它已经成为大约43种12000多个深海生物的定居场所.这些物种大多跟人们在深海热液系统中找到的生物十分类似.  相似文献   

14.
有腿的鲸鱼     
几百万年前,鲸也许象现在在海中航行一样曾在陆地上行走。至少这是一位古生物学家从新近的发现里引出的结论。五千万年前鲸是怎样从一地迁徙到另一地的?它们也许是靠四条腿行走。密执安大学的古生物学家Phillip D.Gingerich在巴基斯坦干旱的喜马  相似文献   

15.
鲸歌悠扬     
“卡霍拉号”科考船离开毛伊岛才30分钟,船上的美国夏威夷大学海洋哺乳动物实验室研究人员就确定有一群座头鲸在不远处的水面喷水,科考船随即朝这群巨兽驶去。 不久,船就驶近鲸群。大约有10头雄鲸正围绕在一头雌鲸周围。雄鲸们正在争夺“首席护卫长”的“职位”:“首席护卫长”离雌鲸最近,是她的“贴身保  相似文献   

16.
余家驹 《世界科学》2003,(10):20-23
真正的全记忆 1885年德国哲学家赫尔曼·伊宾豪斯(Hermann Ebbinghaus)得出结论,我们学到的知识在一小时内就有三分之二会从大脑中淡忘,正是这条令人沮丧的“遗忘曲线”让我们用电子记事贴把电脑屏幕贴得满满的,或一直嘟哝着记在脑子里诸如披风大衣之类的  相似文献   

17.
大海中鲸的歌声使海洋科学家和海洋研究爱好者为之沉迷,鲸白勺声音在我们听起来很像是美妙的音乐。但是无论是陆地上的鸟儿,还是深海中庞大的鲸,它们的“歌声”是否也承载着某些情感信息,是否也表达了它们的喜怒哀乐呢?为什么我们管鸟儿、鲸,以及各种昆虫发出的声音称之为它们的“歌声”呢?因为在它们发出的声音里传送着某种信息,让我们感受到音乐之美,我们能感受到它们流畅悦耳的韵律,令我们为之动容。多年来,科学家们谨慎地求证着,试图解开动物的歌声之谜。人类逐渐认识到动物发声中内在的音乐特性,以及动物的“音乐”对动物互相之间的交流沟通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北极奇缘     
一、用枪口指着我 望着辽阔无边的北冰洋,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我不知道究竟该干什么.只身一人,孤掌难鸣.应该驾上一艘汽艇,到海上兜兜风,从近处观察一下那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块.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看到海豹或北极的鲸.可是,千万不要遇上北极熊.听住在这儿的爱斯基摩人说,那家伙力大无比,海豹的脑袋它轻轻一拍就开瓢,它就是用这种办法捕食海豹的.想到这儿,不敢再想下去.可是再过几天我就得返航了,总得带点什么回去.爱斯基摩人的文物最好,海鲸什么的骨头也行,总不能两手空空而归吧!  相似文献   

19.
一头巨鲸死去,它的尸体沉入深海底。许多年后,一艘潜艇在海底进行科学考察时偶然发现了它。正是这头死鲸的尸骨向科学家揭示: 海洋深处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驼背现象时有发生,驼背产生的原因也较为复杂,少数人是因先天性脊柱发育不良或脊柱本身病变引起的,多数人是因后天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