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实物期权方法将企业家和风投经理的时间偏好纳入风险投资最优投资时机研究框架,分析同质性和异质性时间偏好对风险投资进入时机,股权分配和预期投资增长倍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或风投经理的时间不一致程度越大,风险投资进入时机越晚,这与双方预期信念的影响是相反的;最优股权分配取决于企业家和风投经理的相对时间不一致程度,时间不一致程度较大的一方更愿意索取股权;时间不一致偏好下风投经理的预期投资增长倍数只取决于自身的时间不一致程度,而企业家的预期投资增长倍数与自身和风投经理的时间不一致程度相关.本研究为激励风险投资“投早,投小,投科技”,完善金融支撑创新体系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2.
双障碍期权在经理激励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信息披露不规范,内部人操纵现象严重,以及外部因素对市场冲击等,加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情况下,采用标准期权作为经理股票期权薪酬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创建双障碍期权模型,并将其用于经理股票期权激励,其结果不仅有利于遏制经理追求期权收益的冒险行为,而且能调动经理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星  陈刚 《系统工程》2003,21(6):55-60
一方面由于内部人的利益驱动,诸如追求较多的津贴、炒作股价以套利,使得作为内部人的经理存在操纵公司利润的动机和偏好;另一方面由于经理人拥有关于公司与其当前以及未来的收益流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当前和潜在的股东所不拥有的(即在公司经理与股东间存在信息的非对称性),这就给经理人操纵利润创造了条件,所以上市公司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利润操纵。信息非对称的程度越高,利润操纵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利润操纵的程度也就越深。文章先介绍非对称信息与利润操纵间的关系,然后从经理人迎合股价炒作以获得资本利得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动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一个附带法律机制的激励合约模型来讨论法律完备度、股权激励与股价操纵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新《证券法》的推行提高了法律完备度,抑制了一部分股价操纵。但是,从激励合约来看,股权激励弹性、经理人声誉偏好、市场波动性等特征可能会带来股价操纵的反向增加,新兴市场的股价操纵短期内可能会不降反升。而且,法律完备度的增加是缓慢的,依赖于法律执行力,而股权激励弹性、市场波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却立竿见影。对激励弹性高的公司进行重点监管、建立经理人声誉指数将有助于提升股价操纵监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从内部视角出发,利用代理成本、控制权等理论,研究公司治理对股权激励方式选择的影响,提出高管持股比例、董事会结构、终极控制人性质、股权集中程度、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两职设置等变量对股权激励方式选择的影响途径及后果,并选择我国资本市场已实施股权激励的样本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考虑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股权分置、企业规模、信息不对称等实际因素,通过对均衡价格中各因素的分析得到了一个波动性模型.实证研究表明,股本规模越小的公司,波动性越大,且股权分置改革将有助降低市场波动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我国2010–2019年高科技企业数据,按照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相对比例关系衡量企业创新策略,实证检验了业绩型股权激励行权业绩条件对企业创新策略的影响.结果显示,行权业绩条件越严格,企业越倾向于选择技术引进策略.对股权激励契约条款交互作用的研究发现,股权激励的强度越大、行权有效期越短以及授予限制性股票的上市公司更能发挥行权业绩条件对技术引进策略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指出,业绩型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策略的影响在信息不对称水平高、代理问题严重、两权分离度高的企业中更显著.本文研究拓展了最优契约理论,分析了高管选择不同创新策略的内在逻辑,丰富了业绩型股权激励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也为高科技企业优化股权激励方案、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提供了政策建议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8.
费率结构对证券投资基金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一类线性费率结构对基金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基金管理费率不对称程度的增加,基金经理所选择的投资组合偏离基准组合(在本文即指市场组合)的程度将增加.特别地,当因基金的收益小于市场组合的收益而对基金经理的处罚为0,即基金管理费率不对称程度最大时,基金组合将完全偏离市场组合.同时发现,基金经理风险规避系数越小、因基金收益超过市场收益而对基金经理的奖励程度越小,以及证券A(代表基金组合中不同于市场组合的部分)相对市场组合的收益越大而波动越小,则基金组合偏离市场组合的程度也将越大.研究还表明,基金组合偏离市场组合程度的增加不一定导致基金收益的方差的增加,这表明在以前的一些实证研究中用基金收益的方差来度量基金的风险不一定有效,用基金组合偏离基准组合的程度来度量基金的风险更合适.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公司不同种类风险与经营者股权激励强度的关系.通过模型推导得出,当经营者不能买卖公司以外的市场证券组合时,经营者最优股权激励强度与公司非系统风险成反向变化关系,而与公司系统风险的相关关系不确定;当经营者能买卖公司以外市场证券组合时,经营者最优股权激励强度与公司非系统风险成反向变化,与公司系统风险无关,这为实践中经营者股权激励合同的设计进一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不对称与股权结构: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由于中国市场不采用做市商制度,在没有Bid-Ask数据的情况下改进了以前的模型,从而对中国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进行了度量.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国有法人股、机构持股、大股东之间相对力量对比等股权结构因素对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程度随着国有、法人股比例增加而增加;随着机构持股比例上升而上升;随大股东之间的股权集中程度提高而加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构建信息不对称情景中担保人全体股东价值保值限制条件下的担保定价以及市场交易撮合模型,并论证信息不对称结构与信息粉饰影响担保市场撮合机理,发现:1)在信息互不对称下,担保人所有者权益价值粉饰使偿付概率低的担保人挤进了担保市场,使偿付概率高的担保人自愿退出市场;2)在债务人处于信息略劣势时,偿付概率低的担保人虽不会进入担保市场,但偿付概率高的担保人因财务信息粉饰过高定价,也不会进入担保市场,市场担保对象变少和规模缩小;3)在债权人处于信息劣势时,担保人所有者权益价值粉饰使偿付概率低的担保人会进入担保市场,符合条件的担保人会同时留在担保市场,担保人信息粉饰使债权人权益流向债务人,市场呈现过度信贷的现象.利用2007-2014年间我国上市公司提供担保数据样本验证了理论结论在我国的有效性,揭示信息粉饰为我国担保市场带来了虚假繁荣,增加了金融系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股权质押逐渐成为控股股东的融资渠道,由此产生的控制权转移风险影响了企业创新活动.以2013~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构建了"股权质押-管理层风险偏好-创新成效"的研究路线.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得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抑制企业的滞后一期实质性创新,但对滞后一期策略性创新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视觉,将股利政策作为一个可观测变量引入Tirole企业家道德风险模型,探讨在股权分置情况下降低代理成本的途径。在合理假设基础上,我们证明,控股股东对经理进行监督,不仅增加公司净现值,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效用也增加。“一股独大”公司支付现金股利,控股股东效用增加,中小股东效用不变;发放股票股利,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效用同时增加。股权制衡公司支付现金股利,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效用都增加;发放股票股利,控股股东效用不变,中小股东效用增加。  相似文献   

14.
经理人过度投资行为的柔性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经理人往往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这种行为损害了股东利益.本文在经理人过度投资行为决策柔性和投资项目价值不确定的条件下研究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通过建立模型,分析发现基于投资决策柔性时,经理人更倾向于过度投资,且要求更大的分成比例,进一步分析发现完善的市场机制、适度的股权集中及人力资本产权化可有效约束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5.
通过把控股股东代理的影响内生到实物期权模型中,分析了控股股东代理对负债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控股股东的存在加大了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了负债融资的代理成本,并导致企业过早投资.随着控股股东现金流权的提高,负债融资代理成本逐渐降低,表明控股股东对公司治理具有激励效应;随着控股股东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分离程度的加大,资产替代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表现为负债代理成本逐渐提高,表明控股股东对公司治理具有侵占效应.  相似文献   

16.
基于非对称演化博弈的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寻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市场制度的不完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的存在,基金管理人的"内部人控制"成为可能,这使得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在发展运作中存在寻租问题。本文通过非对称演化博弈分析了农业产业投资基金中的基金管理人和农业企业家的寻租问题。通过寻租博弈的四种情况分析了基金管理人和农业企业家寻租策略的演化路径和稳定状态,指出提高政府监管、完善市场制度是解决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市场寻租问题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刘端  陈收 《系统工程》2006,24(12):60-65
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权益再融资行为进行事后效果评价,从实证的角度探寻在市场有限理性条件下,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的动因和机理。研究发现,公司的权益再融资公告具有显著为负的价格效应,不同的权益发行方式具有不同股价效应.不同的市场态势中逆向选择成本的大小也不同;另外权益融资公司的长期市场回报呈下滑趋势,主要与权益发行前市场投资者的估价心理等因素有关。当公司的股票处于高估状态时,公司愿意通过权益进行融资,并且如果短期的信息成本(宣告效应)不占主导优势.那么可能出现伴随股价高估而来的投资过甚或募集资金滥用,这样长期的投资回报与高估水平呈现明显的反向变动。在牛市这种联动关系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管理者具有市场能力的委托组合投资管理合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假设管理者具有市场能力,研究委托组合投资管理中线性合同的激励作用.与以前研究结论不同的是,在管理者具有市场能力时,管理者的资产选择影响市场的均衡价格,线性合同能激励管理者去努力搜集信息.风险厌恶的管理者的最优努力水平是其风险分享比例的增函数,说明线性合同不但可以使风险在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进行最优分担,而且可以激励管理者的努力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从行为金融的角度对基金经理的噪声交易行为及其薪酬中的分红比例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基金经理噪声交易行为的理论模型,进而给定其薪酬的条件模型,分析了不同市场环境下当基金经理进行噪声交易时其分红比例的最优值。结果表明:面对股价的上涨(下跌),若基金经理表现的非常悲观(非常乐观)与保持理性相比,会得到较小(大)的收益(损失);若基金经理表现的乐观(悲观)反倒会比进行理性交易获得更大(小)的收益(损失)。此时,作为委托人,支付给基金经理的分红比例,随股票交易风险、基金经理风险厌恶程度及其机会成本的升高而增加;随股价上涨(下跌)幅度和基金经理能力及乐观(悲观)程度的升高而减少。最后给出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20.
钟凡  韩文强 《系统工程》2008,26(4):30-35
首先运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对沪深股市公司价格触限频率与股本规模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其次采用事件分析法对涨跌停现象进行波动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流通股本规模越小的公司,其价格触限频率更高,而中小企业板股票的价格触限频率高于主板股票近两个百分点.而股本规模与其波动溢出效应的关系并不明显.研究说明中小企业板的涨跌停幅度应大于主板幅度,以更好地体现价格限制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