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苏轼一生在政治上经历了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在文学上却是一位获得丰硕成果的作家。苏轼开创了以豪放为主调的多样风格,在词史上是一次重大革新。他对词的革新是多方面的。1、内容、题材的扩大。他扩大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境界。他不但用词写前人惯写的传统题材,而且用词抒写政治情怀、报国壮志、民生疾苦、农村生活等,空前扩大了词的创作视野;2、意境、风格的创新。3、形式、音律的突破。他把词当成与诗相同的言志抒情工具,为了表达内容的需要,宁可突破现成的律度而予以创新,决不为音律而牺牲内容。  相似文献   

2.
词是产生于隋唐鼎而盛于南宋的一种倚声文学。自隋唐历五代以迄北宋之初,均以温婉为宗,题材狭窄,风格旖旎,被作为“析醒解愠”、“娱宾遣兴”之具而披之管弦、付之清讴。其后,横放杰出的苏轼“以诗为词”,不受音律的束缚,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改变声律比词情更重要的要求,“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词境扩大,词体始尊。然而他的改革并没有得到全词坛的认可和响应,不仅他人难乎为继,就  相似文献   

3.
王慧 《长春大学学报》2005,15(1):71-74,90
李清照主要针对苏轼“以诗为词”的“亦‘自是一家’”的观点,为了维护词体的独立性,提出了“词‘别是一家’”说。本文从音律、题材内容和艺术审美三方面详细论析了李清照的这一词学观。  相似文献   

4.
关于苏轼词的主体风格,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从苏轼改变词风,提高词品,用词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制度入手,提出了“以诗为词”一说,同时对文学史上曾有过的关于“以诗为词”的阐释,大胆地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5.
唐五代文中词中,虽有如传为李白所作的格调高古的《菩萨蛮》、《忆秦娥》,也有象白居易、张志和那样感情真实、清新可诵的《忆江南》、《渔歌子》等;但就词坛总的倾向而论,写离愁别绪,女人的娇娆,柔情如水的相思和充满脂香粉气的生活是其主要内容。及至北宋初期,基本上仍是沿袭唐末五代的遗风;柳永虽扩大了词的题材与境界,使词从贵族官僚的华筵绮席走向城市旅邸歌馆,但内容依然以艳情羁愁为主。至于咏物词,唐五代至北宋中叶的文人词家是很少写的,只有苏轼以他的生花妙笔和写咏物诗的丰富经验,写了较多的咏物词。东坡于咏物词实有开拓之功,对南宋和后代词人写作咏物词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6.
苏轼是词坛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词学观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二是自是一家,开创了豪放一派。这种词学观念无疑具有开放的革新的意识,把词从艳科小道的品质和地位提高到诗的地位上来,使豪放与婉约并存,为词坛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苏轼词在风格上有多种多样的创新,但其主要风格是什么?本文就旷达的概念、苏轼的思想性格、词作的数量三方面论述了东坡词的主要风格应是旷达,并结合词作指出了旷达风格的具体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在多方面取得开创性成就的词人。他大量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容量;他从都市生活,山川自然中摄取题材,拓宽了词的视野,丰富了词的内容:他以“实说”体式重新确定了叙述视角和抒情模式;另外,他采纳市井新声,以口语俚词入词,开启了写通俗白话词的先河。  相似文献   

9.
苏词打破了诗词之间的界限,体现出词体不断向传统诗歌靠拢的趋势:题材上实现诗词合流,风格上诗词界限不断消弭,文本与音乐不断疏离,在功能上体现出由娱情向述志的转变,创作观念上诗词渐可等量齐观,技法上进一步向诗歌领域借鉴,这就是苏轼“以诗为词“的主要内容。苏轼之后词的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诗为词“的创作方式,由“要非本色“逐渐为后来词人接受。  相似文献   

10.
丰家喜 《科技资讯》2010,(21):239-239
苏轼是浪漫主义词人,已成定论。论者多循其革新解放精神和浪漫主义情调进行研究,而对苏轼的现实主义词风进行系统论述的则为少见。本文就苏轼的人生轨迹对其现实主义词风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苏词打破了诗词之间的界限,体现出词体不断向传统诗歌靠拢的趋势:题材上实现诗词合流,风格上诗词界限不断消弭,文本与音乐不断疏离,在功能上体现出由娱情向述志的转变,创作观念上诗词渐可等量齐观,技法上进一步向诗歌领域借鉴,这就是苏轼“以诗为词”的主要内容。苏轼之后词的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诗为词”的创作方式,由“要非本色”逐渐为后来词人接受。  相似文献   

12.
乐府诗在三曹诗歌中占半数以上。三曹乐府诗突破了乐府旧题的限制,旧瓶装新酒,古调写时事,有继承,更有创新。囿干生活经历、情怀与气韵的不同,三曹虽有一些选用同一辞调的乐府诗,内容风格却迥然不同;即使是都写游仙题材,亦各具风采。  相似文献   

13.
宋初诗文革新运动之后,词坛的革新也在一些词家的创作实践中悄无声息地进行着。较之传统词作,黄庭坚词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题材的扩大、语言的俚俗、词体的增加、新创作方法的尝试以及对音乐的进一步摆脱上。虽然后人对山谷词的评价毁誉参半,但黄庭坚对词的革新之功应永载词史中。  相似文献   

14.
苏轼是词坛上贡献至伟的一位重要人物,然而,就其创作实践产生的流弊来看,他又算得上词体终结的初始者。他的以诗为词,最终导致了词体特点的丧失;他的不协音律,导致了词与音乐关系的疏远,并最终使词丧失了和音乐结合的条件;还有他追求雅化的倾向,又造成了后人变本加厉地去求博求雅,以至于词体让人难以看慢。让词成为少数文人雅士把玩的工艺品,并使最终走向枯萎、衰亡。  相似文献   

15.
提起苏轼的词,许多人往往举《念奴娇》(大江东去)、《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等为例,似乎苏轼的整个词的风格倾向就可以从这几首词得到说明,这对一般读者来说是没有责任的;奇怪的是某些内行,仅凭苏轼的几首豪放词就对苏轼词的风格、风格基调下结论,认为苏词已经形成了“豪放风格”,以致成了“风格基调”,或说苏轼是”豪放派”的领袖”或“代表词人”。这不仅仅是误解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在治学方法上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有必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6.
苏轼的文学生涯历来引人注目,可以说他是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苏轼诗歌题材广阔,风格多样,在其生前就流行于世的《和陶集》就是其中之一。但现在人们却往往忽略了它。在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今天,我们有必要进行再认识。苏轼和陶诗是苏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由早期诗歌的豪放风格向后期诗歌的平淡风格转变的最明显、最集中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苏轼是我国古代少有的全才作家之一,他生活在十一世纪后半期的北宋社会,在王安石变法的新旧党争和北宋论文革新运动中登上仕途,跨入文坛.在他生活的时代,他以非凡的文学才能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并取规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在诗、词、散文方面,被后世举为北宋文坛巨擘.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兼豪健旷达,婉曲缠绵的风格于一身,并在题材上开拓极深;其文明白晓畅,韵味深厚.苏轼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有其多方面的原因的,除个人的才气,时代的风气等原因外,最主要的是与其作品风格相联系的复杂的思想内涵,即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融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的婉约词从题材内容,艺术风格两方面加以探讨,可看出辛弃疾不仅是矢志报金报国的铮铮英雄,而且是个精神生活非常丰富的“极有性情”的词人。辛弃疾改革与充实了婉约词的题材内容,柔中有刚的卓异风格又是他对婉约词艺术风格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平淡美的风格自古有之。到了苏轼,则进一步揭示了其美学内涵,提出了“寄至味于淡泊”的审美理想,并自觉地把这一审美理想引入词中,创造了不少清远恬淡的词章。苏轼这一审美理想的产生和实现,离不开其曲折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佛老思想的影响,也与陶渊明这一人物密切相关。前人在论及苏轼的平淡美风格时,主要论述他晚年创作的大量“和陶诗”,并仅限于此。本文试图从东坡词入手,说明平淡美在词中的实现及这一风格在整个苏词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他在诗、词、散文诸方面展现的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独特而又全面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且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他在《东坡乐府》中保存下来的三百多首词,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苏词的出现,标志着词这一新型文学样式,于柳永之后,再来了一次更新、更彻底的历史变革。苏轼以前的词人,他们的认识局限于“词为诗余”,乃文人末技,不过佐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