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弘文是明末清初泰山名士.他的思想蕴含了一种儒家涵养与道家情怀的心理情结,折射出明末清初的社会矛盾和思想文化背景,是当时社会心态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云南和越南就有着密切的往来,至少从汉代起滇越两地就有了较为完善的交通通道,经历唐、宋、元、明、清及近代的发展,形成了以“交州道”(又称“进桑道”)、“步头道”、“邕州道”及近代滇越铁路等为主要的陆上交通线,对两地经济文化的交往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对历史上(古代-近代)的滇越交通发展及基本概况作一个梳理。  相似文献   

3.
云南棒腿蝗雄性的首次发现(蝗总科:斑腿蝗科)郑哲民(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西安710062;作者,男,61岁,教授)云南棒腿蝗TylotropidiusyunnanensisZhengetLiang为作者1990年发表的新种,当时仅有雌性标本.笔者...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6):I0001-I0001
当今学界存在“修辞发达、思想缺席”的不良风气,既是一种浮躁心态,也是一种清谈之风。清谈之风,由来已久。魏晋时代就很风行,一般士人学子崇尚老庄,喜弄玄虚,鄙视实践,最后落得个清谈误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石(勒)刘(渊)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  相似文献   

5.
缪云台是云南近代的经济实业家和理财专家,他采取果断措施对富滇新银行进行一系列改革,重新恢复了富滇新银行的信用,最终使富滇新银行走上正轨。富滇新银行改革的成功使云南的金融得到稳定,促进了云南的经济建设和云南地方政权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近代云南的工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我国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分析AnalysisonIncomeGapofChina’sSocialGroups¥//李强,洪大用,宋时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北京100872)十六年前,改革与开放之初,小平同志针对当时平均主义盛行的状况,提出了“允许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科技》2008,7(6):34-34
2008年2月24日,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繁殖出一头子二代滇金丝猴。目前该猴健康状况良好。这是继2007年5月25日第一头子二代滇金丝猴顺利出生后,昆明动物所成功繁殖出的第二头子二代滇金丝猴。滇金丝猴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仅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和藏东南高海拔地区,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最濒危的物种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大理结合实际,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9.
面对知识经济的崛起,云南必须更加有效地实施“科教兴滇”战略。文章分析了知识经济的特点和对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变化以及云南科技教育现状,对云南省适应和发展知识经济必须建立完善的科技教育支撑体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彩云深处稼轩风--论稼轩词对滇词的深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弃疾作为宋词一位大家,影响深远。地处祖国边陲的云南,元、明、清三代竞有不少人的作品明显表现出“稼轩风韵”。滇词优秀作家有意追求“稼轩风”。他们以身世之感入词,表现真性情,并承袭了稼轩词中所蕴含的人格意识、社会批判与历史反思意识,觅求知音与“回归”(归乡、归隐)意识。其艺术风格,或潜气内转,或纵横捭阖,或悲慨淋漓,或超尘高蹈,从而使滇词具备了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相当的文化品住。  相似文献   

11.
蔡锷任云南都督时期,在政治上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一系列行政改革。使云南政治开始向民主化转型。在经济上整顿财政,振兴实业,投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云南工业化、都市化进程。在教育上扩大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推行军国民教育。促使云南教育向现代新式教育转变。蔡锷为云南的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李根源是云南重九起义的中坚人物,在革命成功初期是军政府的实际领导人。由于与思想倾向改良的蔡锷政见有别,以处理腾榆冲突为由离开决策中心,随后蔡锷通过组党的方式使云南革命势力纳入改良的旗下,作为同盟会领导人的李根源不得已离滇北上。  相似文献   

13.
随着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本实现,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意味着我国城乡生产力布局和人口的空间分布都会发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为深刻的变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丰富的内涵,涉及广泛而丰富的社会经济结构,而推动城市化进程则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云南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农业劳动多,农村人口比重大,如何推进城市化,必须根据云南的实际,制定正确的城市化目标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符号消费为主的社会,文化产品的精神性本质使之成为最主要的一种符号消费,符号消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石与核心。“云南十八怪”从地方性现象演变为云南省特有的文化符号,成为云南省的文化品牌,具有差异性、可变性、多样性的特点。文化符号的本质赋予“云南十八怪”产品开发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具有很大的开发与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5.
唐代《云南志》史料价值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志》《蛮书》的史料价值一直是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中一个聚讼纷纭的课题,由于该书的作者樊绰生平事迹多不详尽,无更多的史料可资考证,加上《云南志》一书所借用资料的出处及其可靠程度也有很多争议,所以很多研究西南民族史的学者对此书的史料价值持有异议,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分析全书的内容,并对其史料价值做出考证,说明《云南志》是迄今研究南诏前期社会情况最重要的地方风土志史料。  相似文献   

16.
云南壮剧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位于滇桂黔泛珠三角地带的滇东南一隅是云南通往内地的重要通道,明清以来商业繁盛,各地客商云集,为云南壮剧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文山地区古老而丰富的歌舞艺术资源为云南壮剧的形成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养料;明末内地戏曲艺术的传入为云南壮乡埋下了戏曲的种子;清代云南壮剧形成前后大量内地剧种特别是广戏各分支在云南壮乡的演出、传播、交流为云南壮剧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云南地处西南边疆,民族与化是多样性色彩,战国至西汉武帝以前,多民族的云南地区,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处于原始部落至奴隶制国家的各个阶段。武帝以前归属汉朝,至东汉时期,大部分民族与汉族融合,渐次进入封建社会,由青铜化发展至铁器化,说明武帝统一西南地区对经济社会进步产生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人类发展指数的云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持续发展社会学研究的方向,对云南省1985~2005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解析,并应用人类发展指数对其进行表达。结果表明:云南省各地市州人类发展指数较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人类发展指数相对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人类发展指数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忽必烈既是元朝的建立者,也是影响元朝一代统治的杰出帝王。他亲自率军平定大理国,并结下深厚的云南情结。为了构筑用兵中南半岛的基地,并大量汲取云南的各类资源,忽必烈先后派第五子忽哥赤和重臣赛典赤经营云南。在忽必烈的精心指导和积极支持下,赛典赤对云南的治理取得成功,云南再次统一于中央王朝的版图,并出现安定繁荣的局面。忽必烈治理云南的贡献,还表现在成功地实现管理制度方面的重大变革,如云南正式成为中央直辖下的一省,并与中央政府建立直接的密切联系;自中庆入湖广达大都驿道的开通,为明代建立贵州省准备了条件;创立成效显著的土官制度,由此开创边疆治策多样化的时期,同时启动了对南部边疆的深入经营与全面开发。  相似文献   

20.
The global climate underwent tremendous changes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Last Glacial Period to the Holocene. At almost the same time, human society transitioned from the Paleolithic to the Neolithic. Theref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y during this period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Yunnan Province is a region with a great abundance of Paleolithic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China; however, Neolithic sites are relatively few. There has also been relatively little research on paleoclimatic conditions during the Paleolithic-Neolithic transition in Yunnan. Phytoliths, as a highly durable and long-lasting form of plant microfossils, can be an important means for reconstructing paleoclimate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Naminan site in Jinghong, which was occupied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the Paleolithic to Neolithic. Based on our analysis of the phytolith record at Naminan, we reconstructed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for each of the archaeological strata and discussed possible human activi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Naminan experienced a sequence of warming followed by cooling and warming,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paleoclimate research in other areas of Yunnan Provi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