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然无为”是道家的基本思想,《老子》与《庄子》中虽都讲“自然无为”,但却在大体一致之中表现出了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把握道家“自然无为”这一思想,也更能体会《老子》、《庄子》的思想特色,以及从《老子》到《庄子》的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2.
对比是一种较好的认识事物、理解文章的方法。小说《祝福》中使用了很多对比手法,如悲与喜的对比,贫与富的对比,人物与人物的对比。这些对比手法突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揭示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对于主题的表达也产生了犀利、深刻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创业史》的评价,我们应该像对《三国演义》的评价一样,不能因为作品的思想局限而否定它的艺术成就;在人物描写方面,《创业史》主要采用心理描写,而不是像赵树理那样在故事的发展中呈现人物的性格,塑造了一个多彩的农民意识世界;在结构形态方面,《创业史》不是通过描写某一个人物的人生轨迹来表现主题的“时间”小说,而是通过描绘同一时空下几组人物思想意识的交锋来表现主题的“空间”小说,展现出了一个开阔的农民生活空间,开拓了“宏大叙事”的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庄子》中塑造的一系列在黑暗社会环境下乐观生活的畸形人形象的分析,肯定了他们的生活态度。试图通过这些人物来阐发《庄子》重“德”的哲学观点,以及庄子哲学中的隐逸思想。  相似文献   

5.
明代乐舞理论学家王邦直的著述《律吕正声》,大量引用了《尚书》、《乐记》等儒家经典以及韩邦奇的乐舞思想,较为系统的记述了周至明代中后期中国古代宫廷乐舞的概貌,其中的一些观点为我们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借鉴和深刻启迪。本文着重从《律吕正声》中关于中国古代乐舞编创和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入手,探究当代中国古典舞发展过程中应该予以借鉴的经验,为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寻找一个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阐述的是人生哲理,而这种人生哲理主要体现的是道家思想,尤其是老庄的思想。本文主要从两方面阐述了道家思想在《红楼梦》中的体现。第一,《红楼梦》的精神境界体现了庄子的人生哲学和老庄的生死观;第二,《红楼梦》的具体内容渗透着浓厚的道家思想,主要体现道家"矛盾对立"的认识哲学以及主张抛弃"世俗仁义礼智"的道德哲学上。  相似文献   

7.
《搜神记》是晋代及其前神异故事的集合,故事的文本、意义之间体现出互文性特征。互文性表现在文本内容的互补、文本主题的互反,以及人物构形、情节元素、叙事核心的互鉴等方面。将各主题中所包含的故事进行对比,能看出《搜神记》文本的互文性特点:一些文本通过内容的对照补充呈现互补特征;部分文本经由主题的矛盾冲突体现互反特性;有文本在人物构形、情节元素、叙事核心等方面表现互鉴特点。在互文性视阈下,《搜神记》中看似零散的文本之间形成张力构成整体系统。  相似文献   

8.
【设计思路及其依据】今天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公共生活讲道德》之主题活动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本主题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注意公共安全”的内容要求。教材首先呈现公共生活中忽视公共安全的现象,以及用安全事故的事例来说明要注意公共安全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遵守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9.
《爱情是谬误》的文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词汇层面,对《爱情是谬误》的选文中运用的形容词、副词、动词、名词以及名词词组进行分类,例如形容词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以此为根据,统计这些词的出现频率,以便更好发现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词性来塑造人物的性格以及叙述是否过于主观;在句子层面上,笔者探索选文中句子模式的变化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深化主题的意义;在叙述角度层面,探索选文的叙速是否可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道家思想对文学的渗透的角度,剖析汉大赋的代表作《七发》、《子虚赋》、《上林赋》渗透的道家思想:(一)在养生和治国方面,体现了道家去嗜欲、尚节俭即“少私寡欲”的观点。(二)烙有西汉前期黄老新道家的特色。《七发》的主导思想把道家的“重身”“贵生”与儒家的人生价值观结合、把养生与治国联系起来;《子虚赋》、《上林赋》以道家的“无为”为主导,又糅合了儒家的政教札乐、仁爱大同思想。  相似文献   

11.
后汉中期社会变化巨大,张陵思想因此产生了转变。张陵晚年在巴蜀地区创立五斗米道,他的创道思想大致包括儒释道三家、巴蜀鬼道以及建立道家政权的思想等五个方面。这些都可以从《老子想尔注》找到确实的证明。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潜伏》的原小说出发,通过对小说文本的阅读以及电视剧呈现的观摩进行系统性比较与分析,研究与论述了《潜伏》的改编策略:对原作进行强力阅读,调整原作人物设定,对原作人物关系做加法,强化原作主线,膨胀情节密度,最后升华原作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山水画论的思想基础是道家思想,从宗炳的“含道映物”到郭熙的“林泉之志”,道家精神始终贯穿其中.通过阐释中国古代山水画论代表作《画山水序》、《林泉高致》中道家思想的体现,可以发现,正是老庄的道家思想促成了中国山水画理论与批评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4.
陈良武 《龙岩学院学报》2011,29(4):75-78,84
道家研究史上留有许多疑问,大量出土道家文献为学界解决这些疑问提供了新的材料,也激起了学界对相关疑问的再次追问与探究。从文献学的角度看,出土道家文献可以帮助鉴别传世道家文献的真伪,确立其时代坐标,甚至恢复《鹖冠子》、《文子》等道家文献的真实历史身份;从思想史研究的角度看,出土道家文献拓宽了研究者的学术视野,对解决诸如道家(尤其是老、庄)的思想资源、早期道儒关系、道家的宇宙生成论等重要问题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水浒传》续书的创作者从不同层面对原著进行了加工和再创造,他们采用基本相同的水浒人物和水浒题材,创作了多部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水浒传》续书。这些续书主题呈现多元化倾向,究其原因,其一是有争议的《水浒传》主题思想,其二是深刻的时代烙印,其三是鲜明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两汉学术中始终存在兼治《易》、《老》的学术风气,这种学风直接促进了易学与道家思想的融合。《淮南子》以及严遵、扬雄、王充都追求《易》、《老》在义理上的契合,融汇贯通,成一家言。《周易参同契》则主要是运用《周易》和易学的思想来作为道教炼丹术的理论指导,形成独特的道家养生之术。总之,两汉兼治《易》、《老》的学术风气体现了儒、道思想的融合,不仅对魏晋玄学和道教易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也为以儒道精神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关于《汉宫秋》与《梧桐雨》的异同,前人已多有论述,从二者的故事框架、主题的倾向、以及人物塑造等方面对前辈学者的观点进行发挥解读。  相似文献   

18.
国内部分高校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培养与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尚有差距。“教学、表演、编创”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是以课程横轴和能力纵轴为载体,围绕教学、表演、编创能力培养,建立多维度的课堂知识结构。课程横轴主要以基本功、发展简史、舞蹈文化、教学法以及剧目表演、分析、编创等知识体系构建。以此来探索中国古典舞教学的有效途径,并为其他高校中国古典舞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晚唐文学家裴铏在其文言短篇小说集《传奇》中主要宣扬了道家的出世思想,但在其背后却包含着浓浓的儒家思想,如追求仁义、重视民众以及注重个人修养等。作者借助故事背景的设置、儒家与道家思想的矛盾碰撞、彰显儒家理念等的方式曲折地表现出自己对儒家理念的执着。  相似文献   

20.
从三个方面来探究《鲁滨孙飘流记》这部作品永久性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即新主题:资产阶级领导人类和利用自然的伟大斗争的能力;新人物:“鲁滨孙”是一个个人奋斗者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产生的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特点;新手法:《鲁滨孙飘流记》的创作反映出启蒙主义文学的特点,奠定了英国写实手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