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我国中型电机成型线圈热压型装备的现状,阐述了中型电机成型线圈的制造工艺,同时展望了中型电机成型线圈制造工艺与热压型装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复合绝缘工艺的基础上,对高压电机定子线圈的制造工艺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机定子线圈的制造工艺——真空压力浸漆工艺,该方法具有占用空间少、环境好、材料工时浪费少、效率高、质量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在磁悬浮转子微陀螺(MGELR)中,悬浮线圈是定子线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的电磁力将微转子浮起.基于多圈螺旋型悬浮线圈新型结构能产生较大的悬浮力,应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建模仿真,研究了线圈的圈数、厚度和内径对悬浮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悬浮线圈的圈数增多,悬浮力增大且幅度增加;线圈厚度增加,悬浮力减小;随着悬浮线圈内径增加,悬浮力呈线性增加.采用了光刻、电镀、溅射等微细加工工艺制造了MGELR的定子.初步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一种知识化的可选择工艺规程数据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可选择的工艺规程数据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制造环境的动态特性和产品制造的优化目标,不仅能描述了多种可供选择的工艺方案,而且还把有关的知识封装进模型中,从而形成一个知识化,能适应动态制造环境和不同优化目标的工艺规程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NSTX装置OH线圈的工程设计和制造过程.线圈采用双线并绕的方式,4层线圈8个子绕组在电气上构成一条串联支路,冷却通路8条并行,其特点是具有短的冷却路径和好的冷却效果.线圈的真空压力浸渍工艺采取一种新的技术,处理后的线圈有同样的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文中同时给出了线圈温度和冷却水流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6.
对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校正场线圈试验件的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VARTM)工艺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注射口位置、数量对充模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注射位置在两匝导体之间;随注射口数量增加,充模时间近似呈指数衰减。对试验件实际浇注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流动前沿确定了溢料口位置。根据模拟的注射口和溢料口位置设计模具,进行浇注试验。计算充模时间6 290 s与实际时间6 600 s接近,试验件固化后无干斑缺陷。VARTM工艺模拟可为校正场线圈提供制造方案及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7.
针对矿热炉电极电流过大、难以实时精确测量等问题,结合改进遗传算法和有限元分析,设计了一种优化的罗氏线圈结构,并进一步建立了罗氏线圈优化系统。首先根据罗氏线圈的测量原理,结合COMSOL软件,建立罗氏线圈仿真模型,并在不同结构参数情况下,对罗氏线圈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COMSOL和MATLAB混合编程,以罗氏线圈测量准确率为优化目标函数,结合精英保存策略和惩罚函数改进的遗传算法,实现了罗氏线圈结构的优化设计。优化设计的罗氏线圈在组合使用后能够较精确地测量矿热炉电极电流,满足了矿热炉电极电流测量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挤吹塑产品制造过程中工艺参数设计受产品质量要求及设备工作能力的双重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制造单元性能的产品制造工艺参数优化方法。首先针对产品质量要求,建立产品质量评价指标与工艺参数的约束关系,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到影响该关系的回归方程,求解满足质量目标的工艺参数集合;在满足质量优化目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制造单元性能目标,通过定义制造单元性能指数及建立各工艺参数、制造单元性能指数间的约束和优化函数,实现同时满足质量目标和制造单元性能的最佳工艺参数设计与优化。以挤吹塑制造过程工艺参数优化问题为例对提出方法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提出的质量评价指标、制造单元性能指数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实现综合质量目标和制造单元性能的挤吹塑制造过程工艺参数优化,有效解决了工艺参数与制造单元性能稳定性不匹配的问题,从而保证了产品生产率和质量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面向对象的可制造性评价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可制造性评价是实现产品并行设计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一个面向对象的可制造性评价系统,提出了基于优化工艺设计的可制造性评价策略,将优化工艺设计转化为一个目标规划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基于约束检验的可制造性评价内容和提出了结构工艺性评价和加工可行性评价的分层评价树;研究了可制造性评价系统的信息需求及信息建模,系统知识组成及面向对象的知识表达。最后介绍了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系统实现过程和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工艺规划在实际生产中的执行性、减少制造过程的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建立了一种基于动态工艺、以制造资源为核心、面向绿色制造的CAPP/PPC并行集成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成本、交货期、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为优化目标的集成工艺优化模型。该模型不仅实现了工艺路线的优化,而且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大大地提高生产计划的执行性,满足了绿色制造对工艺规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梯度线圈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介绍了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中具有轴向磁场的圆柱型表面梯度线圈的设计与优化.应用基本场理论,分析产生所需梯度分布场的无限长连续分布的柱面电流系统,并构造相应的线圈结构.通过对该线圈各项指标的综合优化,设计出用于LMW-400型常导磁体上的梯度线圈,实测与设计指标相当,满足成像需要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机械加工行业需要调整生产步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实现绿色制造的目标是当前机械加工行业急需实现的目标。本文主要分析机械加工工艺规划的制造情况,提出绿色制造工艺过程规划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中工艺分工的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蚁群算法的工艺分工路线优化算法.在引入逻辑加工路线、逻辑制造单元、物理制造单元、可执行加工路线等概念基础上建立工艺分工规划过程模型.在过程模型中,运用多目标蚁群算法对物理制造单元集合实现优化.在求解过程中,以加工时间和所耗成本为目标函数,在求解空间中对物理制造单元进行遍历,最终寻找到最优化的可执行加工路线.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适于测定中型电机成型线圈热压成型工艺热力学参数的试验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结构合理,运行可靠,可为热压成型机的设计提供优化参数.  相似文献   

15.
郭海敏 《山西科技》2012,(3):134-135
电动机作为目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动力设备,其制造、维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经济效益,而电机绕组的拆除工艺显得尤为重要。就电机线圈的拆法、要求及改进方法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在所有电机生产过程中,磁极线圈是一个关键的部件,磁极线圈的质量优劣,就像一个人的心脏,对电机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大中型电机的生产过程中,磁极线圈采用的是铜排焊接而成,焊接线圈的尺寸精度和焊接缝的质量就成了磁极线圈质量的关键。以我厂T6500-4/1650电机磁极线圈的生产过程为例,一个磁极线圈共有13组83匝,每一匝都是由4片宽50毫米、厚2毫米的铜排螺旋组焊而成。过去生产这个线圈时是将线圈分成每6~7匝为一组进行组焊,然后再将每组线圈组焊在一起成为一个磁极线圈。这种制造工艺过程所生产出来的磁极线圈尺寸精度低,平…  相似文献   

17.
构建8个线圈和20个线圈的圆环面线圈阵列模型实现并改善目标区域的电磁场聚焦特性.利用磁场叠加原理,结合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设计了自适应混合优化算法,利用该算法与有限元积分分析软件的外部通信接口,对影响磁场分布的线圈阵列可调参数进行优化求解,建立优化的发射线圈模型.结果显示了设计的混合优化算法的良好搜索能力和线圈阵列在优化电流组态下在计算区域内的归一化幅值分布和二维等高线图,表明了经优化的线圈阵列在目标区域内产生了具有良好磁聚焦性能的磁场分布,磁场变化梯度大,其磁场强度与聚焦程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且20个子线圈的线圈模型基本上实现了点聚焦,同时具有可聚焦多个目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由方华灿教授、黄东升工程师等完成的“提高抽油杆寿命优化制造工艺研究”通过总公司鉴定.本研究在提高抽油杆疲劳寿命优化制造工艺方面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在国内外首次优  相似文献   

19.
脉宽调制保持电磁阀驱动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试验对脉宽调制(PWM)保持电磁阀驱动参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提高PWM频率可以降低电磁阀线圈的保持电流波动,但如果PWM频率过高,则电路电磁干扰也越严重,对PWM频率进行优化,可以同时减小电磁阀线圈保持电流波动和电磁干扰;PWM占空比决定了电磁阀线圈的平衡保持电流,在保证电磁阀可靠吸合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小的PWM占空比;延迟时间决定了电磁阀线圈的初始保持电流的大小,对延迟时间进行优化,可使其产生的电磁阀线圈的初始保持电流等于所采用PWM占空比对应的电磁阀线圈的平衡保持电流;同一平衡保持电流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低压电源电压和PWM占空比实现;提高高压电源电压可以缩短电磁阀的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20.
朔州市供电公司, 山西朔州 036002 摘要:干式变压器线圈固化过程中温度场分布是导致线圈产生开裂、缩孔、白斑等缺陷的主要因素。本文建立某型线圈和内外模具全尺寸的有限元模型,采用瞬态热分析方法对其固化过程进行分析,获得了线圈和模具不同区域温度变化规律,为改进线圈固化工艺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