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996年深秋,从美国、加拿大、英国赶来参加中外学者关于中美关系史合作研究项目的一些当代知名外交史学家,在北京与中国学者就中美关系问题进行了交流。这些西方学者使用大量新近解密的美国官方档案。对50年代台湾海峡危机、越南战争、大国格局变化中的中美关系、60年代中美两国国内局势对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2.
对经济因素在美苏建交和美中建交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正是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的危机以及资本主义主要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迫使美国与苏联和中国建交,以便为美国资本获取广阔的市场,而苏联和中国为了获得美国先进的技术、资金和设备建设社会主义,也愿意实现苏美、中美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国会在台湾问题、中美人权问题以及贸易问题上的频繁参与给中美关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是由国会与总统的权力争夺、美国国内政治的影响以及国会自身决策的特点等因素所造成的。中国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并且要充分利用美国的民主政治的特点,加强与美国国会多方面的交往和交流,以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研究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不容忽视的是对美国中国通命运和作用的研究。在20世纪60—70年代初,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时期,美国的中国通的命运也有了改变。中国通在肯尼迪时期开始回到美国国务院任职;学术界的中国通也通过在约翰逊时期的“富布赖特听证会”作证、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出版中国问题研究的专著等不同方式,教育公众和政要、影响舆论和新闻界,最终促使美国政府改变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5.
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实现和解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日本因素在其中应当占有一席之地。随着20世纪50年代中期特别是6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日本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不断地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这必然与中国和美国产生冲突和隔阂,客观上促使中美加快了改善两国关系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脆弱而有韧性——中美关系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撞机事件”、美国售台武器和美国导弹防御计划一度使中美关系异常紧张,但随后就开始出现了一丝和缓的迹象。先是江泽民主席利用在香港参加《财富》全球论坛之便,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愉快交流”了一小时,并在与美国传媒巨头、美国在线时代集团老板李文的交谈中指出,“我们高度重视发展中美关系,主张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美关系,妥善处理分歧”。无独有偶,在太平洋彼岸,美国总统布什也一改他一贯评论中国的敌对口气,对美国电子工业协会指出,“中国是  相似文献   

7.
《世界知识》2012,(17):35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承办的"美国对外战略与中美关系(1972~2012)"学术研讨会暨中华美国学会年会、中美关系史研究会年会,于8月15日~17日在长春举行。自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大门打开以来40年间,美国对外战略的历次转变,包括20世纪70年代的联华抗苏、冷战结束时的全球战略转变、9.11事件后反恐优先战略、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战略调整,以及2011年以来的战略再平衡或称"重返亚洲"战略等,无一不对中美关系造成重大影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8.
美国利益集团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参与和影响很大,这一点在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中尤其明显。 在冷战年代的中美关系中,美国国内的院外援华集团几乎都持亲台反共的主张,"百万人委员会"是其中最典型 的一个。现截取肯尼迪时期"百万人委员会"所从事的一些活动,作为个案来分析在美国的对华政策中,美国国 内因素是如何影响政府外交政策的。  相似文献   

9.
预测时间段4月5月6月4月4日预测值2.11.71.77月4日检验值2.21.81.52004年4-6月中美关系预测及检验在今年4月4日,我们对中美关系未来三个月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现在三个月已过,在此我们对此次预测的准确性进行简单的评估。一、2004年4-6月中美关系的基本事件及走势4月,中美关系与上月持平,仍为2.2。中美关系中的主要正面事件有:美国副总统切尼访华;中国副总理吴仪访美;美国政府宣布拒绝美国劳联-产联提出的对中国“劳工权利和劳工标准”进行301调查的申请,也不接受美国制造商协会提出的对“中国政府操控人民币汇率”进行301调查的申请…  相似文献   

10.
四月的美国,乍暖还寒。中美关系由于美国极端保守派的作祟,又一次处于政治寒流之中。人权、中国导弹部署、“中国威胁论”,以及中国窃取美国核武器技术的谣传,数月来成了个别对华强硬派人士炒作的话题,相关的报道充斥着美国的新闻媒体,一时间,这股逆流大有把中美关系拉回到1989年“政治风波”后最低潮之势。美国国务院的高级官员声称,中美关系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十字路口,美国国内对华友好人士大都为中美关系的前景备感担忧,为朱镕基总理访美能否取得成功捏一把汗。就是在这种气氛中,朱总理肩负着中美两国人民的期望,踏上了美国的国土。在美国,朱总理前后访问了洛杉矶、华盛顿、丹佛、芝加哥、纽约和  相似文献   

11.
美国利益集团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参与和影响很大,这一点在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中尤其明显。在冷战年代的中美关系中,美国国内的院外援华集团几乎都持亲台反共的主张,“百万人委员会”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现截取肯尼迪时期“百万人委员会”所从事的一些活动,作为个案来分析在美国的对华政策中,美国国内因素是如何影响政府外交政策的。  相似文献   

12.
中美:国际体系的不同层次? 赵海:我想我们可以从国际体系层次上来谈中美关系。我们谈论中美关系时,主要在谈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而美国总是把自己视为世界领导者,所以美国总是在考虑全球战略。在欧洲,美国借助北约与欧洲合作;在亚洲,美国凭借《日美安全条约》和日本合作。美国总是想向外推广其民主制度、价值观念等,美国想把中国纳入其全球战  相似文献   

13.
随着白宫易主,中美关系如何发展成了许多人关注的一大焦点。目前克林顿政府似乎并不急于将其对华政策推出台。那么不妨先从美国的中国观来思索一下新政府的政策走向。 40年中几度变化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40多年中,美国的中国观几度变化。变化之快之大,有时甚至超过了中国本身的变化。从40年代末起,美国  相似文献   

14.
世界知识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新中国外交纵横录》丛书中,有王立著的《波澜起伏——中美关系演变的曲折历程》一书。这本书从新中国诞生前的美国对华政策说起,一直写到1997年10月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记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美关系演变的曲折历程。我作为一个原驻美使馆的工作人员和新中国外交史的研究者之一,自然对这本书的出版怀有极大兴趣,一口气把这本24万多字的书读了一遍,并深感这是一部新中国与美关系的信史。作者从60年代起就从事对美外交,曾在朝鲜开城中国人民志愿军代  相似文献   

15.
读编往来     
中美怎样“和为贵”? “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对外交往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可是,在将“和为贵”应用于中美关系以谋求中美和平共处时,却几次三番遭到美国挑衅,中国人常常感到困惑。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战略必须首先考虑的一个方面。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同时,中国和美国又是有着巨大差异性的两个国家,这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当今世界最复杂  相似文献   

16.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中美关系可以概括为:联美反苏与中美关系的解冻.  相似文献   

17.
外交动态     
《世界知识》2022,(16):6-7
<正>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7月28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以及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坦率沟通和交流。习近平强调,从战略竞争的视角看待和定义中美关系,把中国视为最主要对手和最严峻的长期挑战,是对中美关系的误判和中国发展的误读,会对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产生误导。双方要保持各层级沟通,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4月6日至7日,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举行了成功的会晤,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时期。在这次元首会晤重要共识的引领下,近来中美关系不断取得新的重要进展。作为落实海湖庄园会晤成果的重要步骤,首次中美外交安全对话6月21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务委  相似文献   

19.
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本不该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然而,在冷战的背景下,中国领土台湾被美国当做其国际棋盘上的一个棋子来摆布,台湾问题已成为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冷战结束后,台湾分离主义势力试图扩  相似文献   

20.
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一个重大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美国方面的不断插手、干涉,使得台湾问题久悬不决.通过回顾不同历史时期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博弈与较量,来分析美国干涉台湾的原因,并对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方针及中美关系走向进行剖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