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8月16日,一条爆炸性新闻在京城通过媒体向外宣布了。以烧伤研究的徐荣祥教授采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宣布:他所领导的科研小组发现了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细胞——潜能再生细胞,并利用这一细胞完成了55个组织器官的人体原位复制或动物实验的体外复制。再过5年,他们将有望完成人类206种组织器官的原位复制。并称,这一震惊世界的科研成果,是他们采用与传统的干细胞技术完全不同的方式获得的。  相似文献   

2.
再生不仅赋予植物修复受损组织的能力,更能使植物产生新器官,实现营养繁殖.再生能力是植物在严酷环境下能够生存的重要手段,也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组织培养、扦插和嫁接等都是基于植物再生能力而开发的农业技术.再生现象的本质是细胞在受伤或胁迫的环境下命运发生转变的过程.近年来,植物再生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不仅对植物再生过程中细胞命运转变的谱系有了初步认识,而且探讨了植物细胞高度可塑性的分子机制.伤口或胁迫信号、激素、转录因子和表观遗传途径因子形成有序协作的调控通路,控制着再生过程.本文将总结种子植物中器官从头发生和体细胞胚发生这两种再生方式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从事植物再生研究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科学之友》2008,(3):14
美国科学家用“换细胞、留结构”的方法,成功培养出全球首颗在体可自我生长的活体心脏。他们计划把这种再生技术推广到多种器官,为众多排队等待移植器官的患者带去福音。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友》2008,(4):24-24
美国科学家用“换细胞、留结构”的方法,成功培养出全球首颗在体外可自我生长的活体心脏。他们计划把这种再生技术推广到多种器官,为众多排队等待移植器官的患者带去福音。  相似文献   

5.
生老病死是谁也摆脱不了的自然规律。有的人生来就缺胳膊少腿,还有一些人在意外事故(如车祸、疾病等)中失去了某个器官,更多的老年人因为器官病变而在病痛中度完余生。不少善良的科学家正在为解决人们的痛苦而努力工作着,越来越多的人造器官的研究获得成功。比如,美国科学家近年来在实验室中成功培育出膀胱组织,并顺利移植到7名患者体内。在不久的将来,换一个正常而健康的器官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梦幻情节了。贴身定制人体器官据统计,仅在美国每年有数百万的患者患有各种组织、器官的丧失或功能障碍,每年需要进行800万次手术,年耗资4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刘林森 《世界科学》2001,(11):12-14
干细胞是一种尚未发育成熟的细胞,是人体内能够转化成多种细胞的基本细胞,它具有再生为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使人再生受损的细胞和组织——  相似文献   

7.
张文韬 《世界科学》2012,(11):16-16
恢复细胞多能性是很多科学家的期盼,最终用于再生医学更换患者受损或病变的器官组织,这已经成为生物学最热门的分支之一。通过重编程将细胞恢复到胚胎期状态、重新拥有分化成各类成熟细胞潜能的研究,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分别是英国的约  相似文献   

8.
人造鼠肝     
大致来说,我们把细胞放在一个特定的空间里,通过细胞之间的通讯,形成特定的器官——移植后的细胞或自行组装,最终生成有功能的器官。"肝芽"移植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由人类干细胞生成的"肝芽"移植到小鼠体内,能恢复小鼠的肝脏功能。尽管只是初步结果,却很有可能给再生医学领域带来创新,尤其对于每年数千名等待肝脏移植的病人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张文韬 《世界科学》2012,(11):19-19
再生医学旨在用个体的自身细胞重建组织和器官,这些想法尽管遥远,但仍是医学界追求的目标之一。而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再生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个生命体是一个等级式的组织结构,由已知的最小的亚原子粒子开始,逐级构成了原子、分子、大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最后成为完整的机体。拿我们自身来说,一个人体有神经、肌肉、骨胳、呼吸、消化、内分泌、血液循环、泌尿、生殖和感觉等器官或器官系统;每一器官行使一定的功能,分别由许多种特定的组织和细胞所构成,一个成年人体  相似文献   

11.
人造器官     
人造器官林元凯译任大明校工程化的人造组织是治疗损伤和疾病的天然社代物,但它们的制造者却是身体自身的细胞。在公元3世纪关于圣徙COsmos和Demian的传说中,一个刚死去的摩尔奴隶的腿被移植到一个刚刚被截肢的罗马教士身上。教士的生命危在旦夕,但是通过...  相似文献   

12.
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与卵巢功能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冬林  祝诚 《科学通报》2002,47(11):801-804
哺乳动物的大多数器官在形成后,极少出现周期性的组织重建.然而,雌性动物的生殖系统,包括子宫内膜、乳腺、卵巢卵泡和黄体等在生殖周期或生命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经历着生长、成熟和萎缩等周期性变化.这些动态组织的变更要求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不断重建.ECM成分包含蛋白和非蛋白分子,它们形成具有组织特异性的细胞黏附结构.其中基质蛋白与其细胞受体的相互  相似文献   

13.
徐荣祥教授是治疗烧伤烫伤的专家。他发明的湿法治疗以及相关药物治疗了成千上万的患者,也使他在国际国内获得了巨大的声誉。 最近。徐教授有惊天之语:“5年内用再生潜能细胞原位复制出人体所有206个组织器官。”此言一出,引起中国生物科技界和医学界哗然。立即有多位中科院院士在报纸上对他发出质疑。中国科技部生  相似文献   

14.
正据英同Biofabrication,2014,6(1):1报道,日前英国剑桥大学的马丁(K.Martin)教授和洛伯(B.Lorber)博士等研究人员使用3D打印机成功"打印"出眼睛细胞。该项研究被看成是培育替代组织来修复受损或病变器官的一个实际步骤,有望为失明患者带来光明。研究人员从老鼠视网膜取出两种细胞——神经节细胞和胶质细胞。前者主要是将来自眼睛的信息传输至大  相似文献   

15.
用人工方式培育心脏或其他器官,以解除饱受器官衰竭患者的痛苦是医学界的梦想。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运用组织工程学方法致力于新器官的培养,旨在让这一梦想的实现成为可能。当多莉丝·泰勒(Doris Taylor)被人们称为"弗兰肯斯坦博士"(科幻小说《科学怪人》中的主人公,一个疯狂的科学家,用许多碎尸块拼接成一个  相似文献   

16.
浦泳修 《世界科学》1999,(10):31-31
据美国心脏医学协会公布的材料,在1997年,全美有40000名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而能够得到合适供体的仅有2300人,只占总人数的6%。许多人就因为不能及时进行心脏移植而提早结束了生命。所以对人造心脏的需求十分迫切,它至少可供心力已经衰竭正等待会适供体的患者暂时用以维持生命。目前,马萨诸塞州的Abiomed公司正生产一种机电泵,可以用来代替衰竭的心脏,所以也可以把它称作为“人造心泵”或“人造心脏”。得克萨斯心外科协会和马萨诸塞州医院的医生已经用这种心泵在牛犊身上做了试验。Abi。Ined公司的总裁大卫·莱德曼宣称,对人体…  相似文献   

17.
<正>组织工程是利用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生长因子,通过体外培养或构建的方法,实现受损组织和器官的修复和再造,在再生医学领域有重要应用.近年来,作为组织工程最重要的部分,支架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临床应用中,进行支架或者再生组织移植时,却面临着感染的风险.细菌或真菌感染不但会直接导致组织修复失败,还会增加患者治疗或者二次手术的疼痛和费用.因此,构建具有抗菌性能的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8.
微波透视     
超声波、γ—射线,X—射线、都可将人体内部器官或组织成象。现在,在医生透视的武库里又将增添一件新的兵器——微波。我们知道,如果两种组织的密度差非常微妙,X 光就无法将其区别开来。例如,用 X 光能清晰地辨别肌肉与骨骼,但区分肾与脾就力不从心了。微波透视却优越得多。因为微波穿过组织后的特性取决于分子的特殊结构,所以利用微波,医生便能轻而易举地区分开一种软组织与另一种软组织,这就为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如果一个健康的组织或器官发生了病变或受到损伤。则其密度、组织特征及分子结构将随之发生变化。科学家们相信,用  相似文献   

19.
张长青 《世界科学》2012,(11):17-18
今年9月,山中伸弥在京都大学展示了将成熟皮肤细胞转变成类似于人类胚胎干细胞技术:通过注射遗传物质,细胞可逆向发育。这项技术在为特定患者进行干细胞疗法开启一扇大门的同时,有望帮助他们修复受损的器官或抵御疾病,如帕金森氏症或糖尿病等,尤其在实施这项技术时将不再伤及人类胚胎。《新科学家》杂志为此采访了山中本人。采访中发现,他对自己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感到兴奋的同时,对其伦理问题还是表现出了一丝担忧。以下是访谈内容。  相似文献   

20.
凝集素是以高亲和性将聚糖结合在糖蛋白、糖脂或多糖上的碳水化合蛋白.由于具有结合的特异性,凝集素能在细胞内、细胞间或组织间作识别分子.许多不同的植物种类、不同的器官、组织中都发现有凝集素的存在,因此,猜测它在植物中起着很基本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