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谁是大耳朵?     
“奶奶,你的耳朵怎么这么大?” “这是为了能听清你说话,乖孙子!” 这是著名的童话故事《小红帽》中假扮成奶奶的大灰狼骗取小红帽信任的理由。的确,狼的耳朵不小。不过要是同其他的动物相比,狼的耳朵顶多只能算中等。那么,动物世界里谁的耳朵最大呢? 一谈起大耳朵动物,我们首先自然会想到大象。非洲象的大耳朵从耳根到耳梢有1.5米,印度象的耳朵小一些,有0.5米。被称为毛象的猛玛的耳朵更小一些,但这并不足为怪,因为它们生活在冰原冻土带,如果耳朵太大很快就会被冻掉。大象的耳朵虽然很大,但就其近5-6米的身长、近4米的高度来说,它们的大耳朵的长度都不及自身体长的四分之一。 非洲有一种小狐狸,它们的身长比猫短,只有35-40厘米,尾巴有15-20厘米,但它们的耳朵却尤如人的手掌一样长,大约有15厘米,看来它们的耳朵算比较大了。还有一种人工繁殖培育的观赏型家兔也长着一对长长的耳朵,它的名字怪怪的,叫“布鲁塞尔绵羊”。这种兔子的耳朵向两边弯曲着,真有点像卷起的绵羊角。要是将它那卷曲的耳朵伸展开来足足也有2-3米长,可谓 “大耳朵”了。但要是与生活在中国和蒙古国的一种名叫长耳跳鼠的动物相比,还算不上大。长耳跳鼠的体长只有9厘米,但耳...  相似文献   

2.
历史告诉我们.流感病毒变异平均每100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两次大爆发。是什么原因引起病毒变异?什么时候会大爆发?为什么有的病毒比其他病毒更为致命?所有的这些还有待科学家的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腿最多的动物是什么?是一些叫做“千足虫”的动物。千足虫其实不是具体的某一种动物,而是人们对腿多的一类动物的统称。千足虫也叫多足纲动物,包括我们在动物园常常见到的蜈蚣、蚰蜒、马陆,全世界大约有一万种动物属于这个纲。它们真的有那么多腿吗?它们有毒吗?接下来,我们将揭开笼罩在千足虫身上的神秘面纱。腿最多的动物再次出现虽然有不少动物名为千足虫,科学研究却发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动物的腿的数量达到1000条。现有记录表明,1926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的一种雌性千足虫腿最多,共有750条左右。这种千足虫学名为“Illacmep…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腿最多的动物是什么?是一些叫作“千足虫”的动物。千足虫其实不是具体的某一种动物,而是人们对腿多的一类动物的统称。千足虫也叫多足纲动物,包括我们在动物园里常常见到的蜈蚣、蚰蜒、马陆,全世界大约有一万种动物属于这个纲。它们真的有那么多腿吗?它们有毒吗?接下来,我们将揭开笼罩在千足虫身上的神秘面纱。腿最多的动物再次出现虽然有不少动物名为千足虫,但是科学研究却发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动物的腿的数量达到1000条。现有记录表明,1926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的一种雌性千足虫腿最多,共有750条左右。这种千足虫学名为“Il…  相似文献   

5.
考拉的天堂     
考拉是一种憨态可掬、人见人爱、小巧玲珑的动物。人们喜欢给它喂食,也喜欢学习怎样与它和睦相处。它的两只大耳朵和温柔的眼神,以及喜欢静坐如钟的性格使它更加令人忍俊不禁和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6.
终极杀手—环境激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落叶剂的毒害一对越南夫妇的两个已近20岁的女儿都是痴呆畸形儿会不会有这一天:动物和人类的雄性逐步退化直至消亡,雌性的生殖机能畸形失常,动物和人类无法再繁衍后代而灭绝?提出这样的问题,并非危言耸听。因为目前环境中,存在着悄悄攻击动物和人类的杀手──环境激素。所谓“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一类有害化学物质,它在动物和人类体内起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可导致内分泌紊乱,生殖机能失常。目前,环境激素与地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以及厄尔尼诺现象一样,已成为世纪之交人类关注的全球性问题。落叶…  相似文献   

7.
恶魔鸭     
鸭子比狮子凶 恐龙早已死去,这是哺乳动物的时代。在澳大利亚大陆上,是什么东西能让一只凶猛的有袋狮闻风而逃呢?哦,那是一只鸭子!可它不是我们通常所见的那种鸭子,而是一种巨型鸭,差不多有3米高。它的腿粗壮得像一根树干,身体有坦克那么大,头有马脑袋那么大──前端连着锋利的喙。这就是哺乳动物时代最凶狠的动物──令人闻风丧胆的“恶魔鸭”。 严格地说,这种怪异的巨鸟并不是一种鸭子,而是普通鸭子祖先的近亲。澳大利亚的古动物学家认为,从它像剪刀一样的大嘴上看,恶魔鸭应该是吃肉的鸟。它能用钳子一样的嘴衔住你的大腿,…  相似文献   

8.
徐新明 《科学之友》2007,(19):48-49
动物的自我意识 动物们在照镜子时会从中看到什么?过去,人们或许只会回答“看到了其他动物”。然而研究发现,它们会自我观察。以前它们经常会将映照在镜子中的自己的神态误认为是伙伴,并会向镜中的自己问候、行礼、求爱、恐吓或干脆对其不予理睬。  相似文献   

9.
梁东云 《科学之友》2007,(10A):28-29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玩笑话:“用眼神杀死你!”但可曾想到,如果玩笑变成了现实,如果有人真的可以用眼神杀人,那又是怎样的情形?你相信这世上真的会有“眼神杀人”事件吗?  相似文献   

10.
相信,凡读到本篇标题的人很可能以为这是个童话故事或者是荒诞科幻.因为笔者第一次从一本严肃的外文期刊上见到这个物种名称时,也曾怀疑过自己的眼睛.谁不知鼻子是呼吸和嗅觉的器官,除了大象能用它特有的长鼻搬运物件、野猪能用坚实的鼻端拱土掘地以外,谁曾听说过这个器官还有腿的功能?不过,奥妙无穷的大自然还真塑造过能用鼻子行走的动物,而且半个多世纪之前还有人亲眼见过!要不是该咀咒的核试验让它们灭于一夕,这些可爱的动物可能至今还活跃在那片"远离文明"的热带海岛上.  相似文献   

11.
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有些植物是有毒的。这些有毒的植物如果只微量使用或使用适当,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否则就会发生中毒。多数有毒的植物分布在热带地区,但在其他地区也有不少,我们应该当心。春天开花的青毒植物毛莨植物的拉丁学名有两个意思:第一是青蛙,表示该植物生长在靠近水边和潮湿的地区,也就是青蛙生长的地方;第二是苦的,表示该植物含有一种有毒的物质。牧场里的毛茸植物影响牧草的质量,牲口不吃混有毛莨的干旱饲料,但实际上干毛莨的是没有毒的。白头翁是一种早春开花的植植物充满了毒性,植物皮肤过敏的人周身发水…  相似文献   

12.
在动物世界中,争斗现象是屡见不鲜的。不过,它们也有自己的争斗原则:尽量避免流血事件,防止出现“你死我活”的场面。这是为什么?据动物行为学家的研究表明,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第一,动物也会考虑后果。因为动物争斗时,败者必定会受伤甚至丧失生命,而胜者也有可能负伤。因此,胜者会尽量避免受伤,以免影响自己今后的正常行动,或感染其他病症。为此,动物在争斗时往往会“手下留情”。  相似文献   

13.
请看一组影视镜头: 一头狂怒的大象踩扁了她的驯兽师; 一只熊抓伤了赤手空拳的远足者; 一条鲨鱼咬掉了潜水员腿上的一大块肉…… 这些吓人的场面只是现实生活中动物袭击人类的可怕事件的一部分而已。这样的报道经常在电视节目中出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人大有谈虎色变之感。把动物描绘成嗜血成性的  相似文献   

14.
资讯     
污染可导致动物行为混乱 亢奋的鱼,笨拙的蛙,大胆的鼠,还有跌落的海鸥,听起来仿佛是怪诞的马戏团动物,但这绝不是畸形动物展。动物的行为越来越古怪,而原因则是环境污染。 元凶就是干扰内分泌的化学毒素,如各种金属、多氯化联苯(PCB)和添加剂。十年来,生物学家早就知道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改变野生动物的行为。而最近几年,事实已经表明污染物可能会改变动物的生理机能,特别是影响生殖器官而引起性别反常效应。现在,研究表明:化学物质对动物行为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人们的猜测。少量污染就可以改变大批动物种的群居和交配行为习惯。这很可能构成远比精子数量减少更为严重的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数理语言学     
世界是一座通天塔①,三十亿人讲着数百种语言,这些语言对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来说都是听不懂的。然而一切语言有着某些基本的共同结构性质,正象原子内部的电子都有轨道,人都有两只眼睛和两只耳朵一样。数理语言学是一门正在美国和苏联兴起的新的学科,它试图分析这些基本的结构性质。它有希望被直接应用于语义学和计算机程序。最终它可能导致使用计算机作科学文献的信息处理和作语言翻译。  相似文献   

16.
<正>同卵双胞胎在开始时拥有相同的基因,因为他们形成于同一只受精卵,只不过这只受精卵分裂成了两个胚胎。但是从这一刻起,他们的DNA开始分化。DNA复制机制会在每一代每1亿对碱基中产生大约1个新的变异。人类基因组中有大约30亿个碱基对,因此每个人会在胚胎发育的足够早期阶段出现10~100个新变异,它们会出现在人体的大多数细胞中。一般的DNA检测通常探查不到这些变异,原因是这些检测的对象只是DNA的一小段,  相似文献   

17.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发生了里氏9.0级的强烈地震,随即发生的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座反应堆不同程度受损,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导致严重核事故,由此引发世界各国广泛关注:核事故是怎么发生的?会产生什么危害?可有办法防护?……记者日前从“核能的安全与利用”为主题的“上海科普大讲坛”上,为这些问题寻找到了部分答案。  相似文献   

18.
<正>鸟儿是动物中的音乐天才,但是除了鸟类,还有一些动物也会唱歌。会唱歌的阿尔斯通唱歌鼠两只小生灵在林中欢声歌唱,发出一连串“叽叽喳喳”的颤音,你应我和,好不快活,好不热闹。闭上眼睛倾听,你一定会猜想,这是两只小鸟在婉转啼鸣。但你猜错了,事实上,这是一对阿尔斯通唱歌鼠的“声乐表演”。阿尔斯通唱歌鼠是一种小型啮齿动物,生活在中美洲的云雾山林中,它们通过热情的歌唱与同伴交流。但它们的声音大多不在人类耳朵所能听到的音频范围内,因此,  相似文献   

19.
首先问题是:谁开卷?当然是人开卷。所谓“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研究结果显示:猪狗等也爱看电视,而且对“动物世界”节目格外感兴趣;人们为了培养大熊猫的“性”趣,提高生殖率,  相似文献   

20.
会飞的鱼,大家一定不止一次听说过。可会飞的青蛙相信许多人没听说过。荷兰汉丁堡大学和尼梅根大学的科学家,借助于凡特斯拉的强磁场将最普通的青蛙升到空中。这种磁场能轻微移动由青蛙物质组成的原子中的电子轨道,于是产生影响青蛙的很小的附加磁场。这两种磁场的相互作用,可产生对青蛙体重有影响的、托住空中的青蛙的力。科学家认为,磁场不会对小青蛙机体造成病痛或不良后果,飞行结束后青蛙返回蛙群,情绪非常好,没有任何行为偏差。用同样的原理,荷兰的科学家们还让某些植物和鱼飞起来。科研人员彼得说,如果造出磁场足够大的磁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