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十年前科学家就已经知道,人类基因至少有98%和黑猩猩完全相同……现在才开始探寻使人类从猿类中分离出来的究竟是哪些基因。人总喜欢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因为人类具有交谈、书写和建筑复杂构造的能力,从而把自己从动物王国中分开来,并且形成精神上的差别。但是,将其归结到基因时,人类又和黑猩猩的两个物种极其相似,以至于生理学家贾里德·戴蒙德(JaredDiamond)称我们人类是“第三个黑猩猩物种”。经过了四分之一世纪的研究工作,可以肯定地确认人类和黑猩猩的任何基因组区,至少有98.5%的DNA是相同的。这就意味着只有很少一部…  相似文献   

2.
面向21世纪的科学技术周光召[中科院院长周光召(右起第三人)在视察工作]现在离21世纪只有6年的时间了,如回顾一下20世纪,可以看到人类历史的进程确实有了非常大的发展。有人认为,人类现代科学技术从16、17世纪开始,其主要的成就是在20世纪取得的。2...  相似文献   

3.
石磊 《世界科学》2005,(9):19-19
20世纪90年代末,全世界的生物学家都在为阐明人类基因组的序列而努力——对组成人体DNA的30亿对碱基所包含的基因数目进行了排序。当时科学家们的看法比较一致,认为人类(个体)需要大约10万个基因来完成无数个细胞过程以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但最终的结论是:我们人只有大约2.5万个基因,  相似文献   

4.
刘经保 《世界科学》1998,(10):19-20,16
1983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同时在两个实验室被发现:一个是由卢克·蒙达尼耶领导的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另一个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罗伯尔特·加洛及其同事们。现在人们把人类免疫缺陷称作可怕的疾病,“20世纪的瘟疫”——艾滋病(AIDS这个命名展开就是“获得性免疫缺陷  相似文献   

5.
欧阳钟灿 《科学》2007,59(2):39-42
20世纪初人们已经意识到,尽管从化学的角度看生物体仿佛一杯羹,但生物体却能做到羹无法完成的很多事情。薛定谔(E.Schroedinger)在《生命是什么》(1944年)中就提出了生物体如何从食物中创建秩序及做功这一难题。到20世纪中叶,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使人们明白,生命的奥秘可以通过研究大分子得以揭示,由此人类进入了历史上最具革命性和深远意义的分子生物学时代,并在此后长达50余年的时间里一直维持着知识爆炸式增长的态势。在20世纪末的最后几年里,生命科学捷报频传:首先是1997年“多莉羊”的诞生,接着是2000年美英首脑同时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的问世。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菲利普·D·劳利(Philip D.Lawley)等人最先发现DNA是致癌化学物攻击的目标.从而在世界上首次证明了DNA损伤是造成癌症的根本原因。而在当时。人们认为蛋白质是致癌物质攻击的最初位点。现在,癌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的基础已经得到了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7.
<正>把人类基因组的初稿想象成一本书。这本书在世纪之交才刚刚发表,却为变革性治疗铺平了道路。基因编辑和基因疗法现在可以用来对抗以前无法治愈的疾病。比较我们与进化过程中最亲近表亲中的A、T、C、G基因字母,可以揭开我们进化和智力的根源。但是“我们”指的是什么,或者是谁?由于技术限制,目前的参考基因组是由少数人(主要是欧洲人和非洲人后裔)的测序DNA片段组装而成的。尽管这本“人类之书”在寻找遗传疾病方面是无价的,但它很难概括全球人类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李伟 《世界科学》1999,(8):19-20
很少有哪种生物分子可以宣称你DNA那样得到了很好的研究。自从詹姆斯·沃森(JamesWaston)和弗兰西斯·克里克(FrancisCrick)于1953年在剑桥大学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以来,研究者们已经花费了数以10亿计的金钱和无数不眠之夜试图理解和操作这种生命的分子。他们已经完成了对20种生物体的全基因组的测序,而人类基因组的测序也将在今后几年内得以完成。但是实际上在所有这些研究中,研究者们研究的只是数千个拷贝的特定的DNA片断的集会的、成群的行为。现在,在世界上的数个生物物理实验室中,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进行之中:研究…  相似文献   

9.
电子计算机的威力人所尽知,但涉及到与物理世界有关的复杂任务—比如某种昆虫的构成—还得寄望于对DNA的深入研究。曾于2000年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埃里克·温弗里(Erik Winfree),一直在潜心研究存储遗传生命信息的DNA;而人类的细胞正是利用这类遗传分子的信息来构建蛋白质,形成了我们的身体结构并做着与生命存在相关的几乎所有工作。目前,温弗里正在利用DNA独特的化学特性,旨在使其像计算机那样来处理信息(被称为DNA分子计算或DNA分子编程的新颖学科),甚至以DNA分子为“脚手架”构建起有用的结构。不久前,温弗里就其对生命起源的理解以及DNA的化学特性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接受了《发现》杂志资深编辑斯蒂芬·卡斯(Stephen Cass)的采访。  相似文献   

10.
前言现在各工业发达国家在制定和执行医疗福利政策时必然会遇到的两大问题是:(1)各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加快,如日本到了21世纪初叶时平均每4个人当中就有1个65岁以上的老年人;(2)医疗相关费用的开支有增无减,如美国的医疗费占联邦总预算的13%。早日发现疑难病或性病并及时进行治疗,不仅有助于增强体质而且还能降低医疗费用。为此,很有必要研究开发能在全球普及的廉价且操作简单的屏蔽法和具有高感光度确诊法。日本欧林巴斯光学工业公司已开发的是能以迅速、简便、自动检查的DNA系统(以下简称为本系统)。全自动DNA检查系统…  相似文献   

11.
实验室中正酝酿着一场革命,其回报将是令人震惊的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技术推动发展的。金属制造和改良的农业使文明脱离了石器时代。19世纪的工业革命又导致了大机器和大城市的兴起,到了20世纪,物理学戴上了王冠。物理学家们劈开原子,揭示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奇妙世界,还开发利用了小小的硅片。他们通过原子弹、晶体管、激光和微型集成电路改变了世界。现在,许多专家相信,人类已经做好了用新的科学发展浪潮迎接未来的准备。正如1996年诺贝尔奖得主、来自莱斯(Rice)大学的化学家罗伯特·F·柯尔(RobertF.Curl)…  相似文献   

12.
18世纪早期,德国博物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ottffiedWilhehnLeibniz)在思考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时.认为当人类逐渐了解了我们邻近的星球和一些延遥远的星球后,便越来越坚信,  相似文献   

13.
仅仅是在几年前,遗传学研究人员开始设想能够有一个裁决有关人类史前起源方面论争的科学最高法院,就人类DNA所出现的学术喧嚣,须要由这一法院的这些科学家们作出最终裁定,对现其为能够最好地解释现代人类进化的那一个分子,应坚定不移地去相定音。在本世纪用年代后期,全球DNA差异的最初研究,促使在其领域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论争。随后,调查人员推断,现代人类可能产生于动万年前的非洲,然后遍布到世界的其它地方,以此用来取代尼安德特人(meandertals)和在我们以往进化论中所认定的任何其他人种。在对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中,…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人类探索星空的热情一直在不断高涨。我们现在对太阳系内的各大行星都比较了解,但是对太阳系外的行星从近年来才开始有所知晓。为此,欧洲空间局(ESA)在2006年12月21日发射了COROT太空望远镜——全球首个专门从大气层外观察太阳系外行星的空间探测器。  相似文献   

15.
正遗传学研究和考古学发现均显示人类有400万年以上的历史,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只有我们祖先这一支延续存活下来,而许多我们祖先的兄弟姐妹则消失在遥远的过去。零星的化石和破碎的DNA,为我们勾勒这部扑朔迷离的人类历史画卷提供了珍贵的笔墨。20世纪90年代,尼安德特人DNA提取成功,使这支曾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西部的古人类再次成为古人类学和考古学关注的焦点。研究显示,尼安德特人并非是完全消失了的古人类,他们对非  相似文献   

16.
杨焕明 《科学》2013,65(5):15-18,4
正2013年是全球纪念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完成10周年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60周年。由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作为标志的新世纪不仅是生命科学世纪,而且开创了基因组学研究的新时代。20多年前,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人称:"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人类基因组序列……我可以保证,300年内不可能知道!"但是经过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科学家十多年的工作,我们现在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共同努力完成了这  相似文献   

17.
张文韬 《世界科学》2012,(10):14-17
●继科学家完成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后,现在已步入深入研究的阶段。没有人知道人类基因组里究竟藏有多少信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下寻找的步伐?但你可以想像。真正理解并掌握基因组将成为本世纪或下世纪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大科学工程。在过去的五年中,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的计算生物学家尤恩,伯尼(EwanBirnev)和同事们为“DNA元件百科全书计划”(EncyclopediaofDNAElements.ENCODE)收集了大量的基因组数据,最近他准备把这些数据打印出来。然而,要找个可以放置这份打印文件的地方可不容易,即便每平方厘米能容纳1000对碱基,但文件还是高达16米,至少30公里长。  相似文献   

18.
备受瞩目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项全世界科学家合作进行的宏伟的科学研究计划,其目标是破译人类细胞中的全都遗传密码。现在,这项跨世纪工程到达了它的第一个里程碑:第22号人类染色体被全部破译!这是迄今为止被完全破译的第一条人类染色体,英国剑桥大学桑格中心的伊安·敦汉姆及其同事在1999年12月2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该染色体的完整基因序列,《自然》杂志还以封面放事形式予以介绍。染色体是由DNA团块组成的,存在于每个细胞的细胞核中。第22号染色体是23对、杨条人类染色体中仅次于第2条染色体的最小的染色体,其DNA…  相似文献   

19.
在电影《阿凡达》中,科学家将人类DNA与潘多拉星球土著纳美人DNA合成后人工培育成“阿凡达”的肉体替身,并通过人类的意识对其进行“远程控制”。眼下,美国军方也在进行类似的研究。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以下简称DARPA)2013年预算报告中披露,他们正在进行一项名为“阿凡达”的研究项目,打算在未来打造出像电影《阿凡达》中一样可用人脑远程控制的“机器人军团”。  相似文献   

20.
蔡天新 《自然杂志》2007,29(1):59-59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其晚期的代表作《科学和现代世界》(1925)中,把17世纪称为“天才的世纪”,并以此来为其中的第三章命名。大概正是因为“天才的世纪”这个词的诱惑力,驱使我在过去5年多的时间里写下了3篇科学随笔,即《费尔马最后的定理》(载《南方周末》,2001年10月26日)、《牛顿在他的非典时期》(载《书城》,2003年第6期)和《隐居的法国人:帕斯卡尔与笛卡尔》(载《读书》,2006年第5期)。也就是说,我已经谈论了17世纪的4位科学天才——3个法国人和1个英国人,现在我必须要说到的是哥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那个世纪里最为博学的人,“一个千古绝伦的大智者”(罗素语,《西方哲学史》),一个地地道道的德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