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云归受软腐病危害严重,为了解生产受损情况并明确其病原,调查了田间受害情况并对病原进行鉴定.田间调查发病株率,采集病害标本,观察植株病害症状,实验室分离、镜检鉴定病原.该病造成当归根部软腐,调查田块发病面积100%,发病株率20%左右,造成至少10%的产量损失或近20%的经济损失.病原为线虫,其形态与腐烂茎线虫的重要鉴别特征相符,且形态测量数据在原定种的范围内.结果显示云南当归软腐病由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引起.  相似文献   

2.
克线丹颗粒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研究了室内、室外不同剂量的克线丹颗粒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中以药土比1∶1200处理防治效果最佳,对甘薯茎线虫的致死率最高,校正死亡率达10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中以45.0 kg/hm2和37.5 kg/hm2克线丹颗粒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97.68%和91.64%。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黑松受不同毒力松材线虫与无毒拟松材线虫侵染后,超氧自由基(O2.-)在互作早期对松材线虫病发生发展的作用,采用2年生黑松接种强毒、弱毒松材线虫与无毒拟松材线虫,于接种后4、12、24、48、72、96、120 h对受侵染黑松的茎干和针叶取样测定。结果表明:黑松受不同毒力供试线虫侵染后体内O2.-和SOD活性变化差异显著。接种后12 h,松树茎、叶中的O2.-均出现第1次突增,茎部突增的强度与供试线虫毒力呈负相关,在针叶内O2.-出现第2次突增,且无毒拟松材线虫处理(48 h)的启动时间早于强毒松材线虫(72 h)的。SOD活性在接种无毒拟松材线虫的松树茎、叶中出现两次突增,而接种强毒松材线虫的处理仅出现1次突增。3种处理黑松茎、叶的Mn-SOD含量在24 h后第1次突增,且接种无毒拟松材线虫的高于接种强毒松材线虫的。O2.-与SOD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关系,但SOD的特异变化滞后于O2.-的变化。由此可见,超氧自由基可能是松树受松材线虫侵染后进行信号转导的重要桥梁物质。  相似文献   

4.
作者自1986年5月至1987年11月对山东蒙阴县境内天麻林场等地的楸树根结线虫病的感染率、危害、症状及其病原线虫种类进行了调查,并通过对病原的雌虫、雄虫和二龄侵袭期幼虫的形态观察、测量、寄主反应及北卡罗来纳鉴别寄主试验,确认中山寺林场楸树根结线虫病病原为爪哇根结线虫(Meloido-gyne javanica(Treub,1885),Chitwood,1949),杨庄苗圃病原为北方根结线虫(M.hapla Chitwood,1949),而天麻林场与蒙阴县苗圃病原主要为以上二种根结线虫,其中以爪哇根结线虫为优势种,偶见极少量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 Chitwood,1949)。本文还对二种主要病原线虫的重要鉴别特征作了较详细的描述,为楸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1992年从农贸市场购回的食用甘薯中,发现一糠心薯块,经过室内分离鉴定和室外接种试验,确定为甘薯茎线虫病,薯块内线虫为DitylenchusdestructorThorne,1945  相似文献   

6.
新疆甘薯茎线虫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甘薯茎线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茎线虫在30℃存活率为98%,完全致死温度为45℃。对盐、酸碱的适应性较广,0.2%-3.5%NaCl溶液中其均有存活,1.6%浓度时其存活率迅速下降,浓度高于3.5%时基本不能存活;低盐、酸性环境较有利于甘薯茎线虫的生活,最适pH为7.2。  相似文献   

7.
抗生素对松材线虫病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利用某些抗生素的内吸性,筛选出可使黑松幼苗组织抑制B619菌的抗生素溶液浓度;进行了抗生素对松材线虫病影响的试验,在非无菌条件下,用松材线虫对幼苗接种。结果表明用抗生素溶液增养的幼苗未发生萎蔫,而用无菌水培养的幼苗均出现萎蔫病状;同时试验后检查抗生素溶液培养的幼苗,发现其组织内均有活线虫存在。这一结果不仅进一步说明了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和细菌共同侵染引起的复合侵染病害,而且首次用试验证明了通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茎线虫的无公害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甘薯的一种害虫--马铃薯茎线虫的药用植物防治进行初探研究中,本实验共检测了9种不同药用植物:百部、鹤虱、白丑、黑丑、常春藤、穿心莲、大蒜、白芥子、苦楝皮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鹤虱对马铃薯茎线虫的杀灭效果最好,20%的鹤虱药液浸泡3 h,马铃薯茎线虫基本死亡;效果次之的是百部,20%的百部浸泡5 h,马铃薯茎线虫基本死亡.而对0.75%~25%浓度的鹤虱和1.5%~29%浓度的百部进行的杀灭试验表明:此2种药用植物的使用浓度和对马铃薯茎线虫的杀灭效果之间有较明显的正向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
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生活在复杂生态系统的环境中,具备对环境刺激变化的敏锐感知和应对能力.除常规非生物或生物逆境,如不适宜的气味、温度和盐离子可使线虫产生逃避反应外,病原细菌侵染也能诱发其逃避行为,从而有效帮助线虫辨别病原细菌和细菌食物、迅速逃离危险,是线虫提高生存率的重要策略.现有的研究证明,病原菌铜绿假单胞PA14(Pseudomonas aeruginosa,简写为PA14)、沙雷式菌(Serentia marcescen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等都会诱发逃避.根据逃避行为的方式和作用机制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应对病原伤害形成的本能逃避行为;第二类是学习记忆产生的学习型逃避行为.该文将针对秀丽隐杆线虫的两类病原逃避行为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中国松树萎蔫病发生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松材线虫在中国被认为是最具有破坏性和威胁性的外来入侵生物种之一.松材线虫潜在的区域扩散不论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还是从经济损失的角度都会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服务功能和美学价值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中国存在很多的松材线虫容易感染的寄主植物,其中日本黑松和马尾松已经被证明是最容易感染的树种.媒介昆虫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松材线虫病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媒介昆虫.这种天牛主要分布在河北及河北南部的大部分省份,其大范围存在使松材线虫病在中国更大区域的传播和扩散成为可能.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温度和积温都适合松树萎蔫病病原线虫和媒介昆虫的大面积发生.利用GIS对传媒昆虫、寄主树木、病原线虫以及气候等空间信息处理和分析,得出松材线虫病在中国有着极大扩散和传播可能,其中广东部分地区、广西和福建部分地区为松树萎蔫病理论上发生最为严重的区域;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湖南、湖北、贵州、四川、河南和山东部分地区为松树萎蔫病理论上发生的适宜区.科学的预防和严格的地区间检疫等措施对目前防止松材线虫更大范围内传播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松材线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松材线虫病引发严重经济损失和重大生态灾难,受到各国重视,成为检疫对象,我国疫区已扩大到14省市,致死松树5亿多株,毁林30多万hm2,损失上千亿元.各国在该病的基础研究方面有一些进展,但防控方面仍困难重重.我们从病原和防治这两方面开展研究,在检测手段和防治方法上进行创新,研制了松材线虫早期诊断检测管(简称检测管)、快速分离器I型和II型、疫木处理器及松墨天牛高效引诱剂、基于检测管的松材线虫病早期诊断体系、基于快速分离器的松材线虫快速检测体系、检测松墨天牛携带线虫情况的新技术、用雾化分离器高通量检测松墨天牛带虫情况等新技术,其中6项技术成果已经在生产实际中应用并开始推广.同时鉴定并描述了十几种寄生松树的线虫.  相似文献   

12.
火炬松自然条件下感染松材线虫病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8年江苏镇江出现的火炬松(Pinus taeda L.)枯死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检查,证实了这批枯死的火炬松系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ner &; Buhrer) Nickle)危害所致,其在火炬松上的侵染特点为病害发展速度较慢;罹病木松褐天牛产卵刻槽多有脂点且较大;分离物中多混杂有其他线虫。这是江苏省自1982年发生松材线虫病以来首次关于火炬松自然感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细菌分离物B619与松材线虫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2,他引:33  
在无菌条件下,用从松材线虫虫体上分离到的细菌分离物B619、无菌线虫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对无菌黑松苗进行了接种试验。结果发现,用无菌线虫或细菌分离物B619接种的无菌苗不发病,而把二混合后接种则使无菌苗发生萎蔫。这表明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与松材线虫的致病性有关,二在致病性上极可能存在着协同作用关系。因此,可以把松材线虫病看作是线虫和细菌共同侵梁引起的复合侵染病害。  相似文献   

14.
植物病原真菌侵染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植物病原真菌侵染结构的研究近年愈受重视.笔者对植物病原真菌侵染结构的形成及其与寄主的互作关系进行了综述.病原真菌通常会产生侵染垫、附着胞和吸器等侵染结构来完成侵染寄主的过程.附着胞及其相伴形成的黑色素对病原真菌的侵染能力至关重要,其受遗传基因的控制,并受寄主表面结构、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吸器不仅是病原真菌吸收寄主营养的器官,也是寄主和病原真菌进行信息交换的区域.吸器外膜源于寄主质膜,但其结构和功能不同于寄主质膜,病原真菌与寄主的互作直接导致吸器超微结构的变化.研究植物病原真菌的侵染结构及其侵染机理,对植物侵染性病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植物寄生线虫是植物病害的重要病原,它寄生在多种作物上,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新疆线虫的发生情况,过去研究甚少。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有效地控制植物寄生线虫的危害,必须搞清植物寄生线虫的种类和分布等。 1982—1983年我们先后对新疆的粮、棉、瓜、菜和果树等53种作物进行了调查和采集工作。采集作物的根,根系土壤及个别作物的茎、叶和种子共126个标样,将采集的标样带回  相似文献   

16.
应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表明,用敌敌畏—盖膜防治甘薯茎线虫病效果显著,应用呋喃丹、铁灭克和甲基异柳磷穴施的方法进行防治也有效。  相似文献   

17.
雪茄产业是近年来中国烟草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雪茄烟种植中根结线虫病危害严重.然而,目前国内外雪茄烟病原线虫的种类尚未明确,对该病害的绿色防控也鲜有报道.基于雌虫、雄虫和二龄幼虫的形态特征、PCR扩增特异性条带及科赫法则验证结果,将普洱市江城县雪茄烟叶“云雪1号”品种上发生的根结线虫病病原鉴定为爪哇根结线虫(Meloidogyne javanica).评估了4种食用菌(金针菇、杏鲍菇、香菇、姬菇)菌渣脲酶催化尿素释放氨气熏蒸土壤对雪茄烟叶爪哇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致死100%二龄幼虫(J2)所需的NH3最低质量浓度为136.8 mg/m3;将含4%尿素的4种菌渣分别与土壤按质量比为1∶18的比例混合,在水分含量约60%、28℃下放置3 d时,各处理组释放的氨气质量浓度在130.9~218.7 mg/m3,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效在75.7%~92.3%.研究结果显示“菌渣+尿素”熏蒸土壤对防控雪茄烟根结线虫病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松幼苗和幼树离体枝对松材线虫侵染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松树幼苗和幼树离体枝对松材线虫侵染的反应,表明组织褐变、失水萎蔫为病害外部症状表现标志;2月龄苗对线虫侵染的反应快速敏感,组织细胞褐变坏死反应明显。而茎已完全木质化的1 年生松幼苗和4~5年生幼树离体枝感染松材线虫后,外部症状表现为发病叶褪绿、变红褐色或褐色且萎蔫,症状首先出现在叶基部,很快向叶尖扩展,至整个针叶枯萎死亡。叶部症状的出现标志病害进入发展晚期,寄主已接近完全死亡,茎内失水和细胞褐变坏死已广泛发生。组织细胞褐变坏死反应则直接与线虫的迁移扩散、分布和数量有关。肉眼可见的皮层和髓的褐变通常发生在线虫出现之后,其褐变程度与线虫的数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植物内生菌Bacillus spp.与松材线虫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材线虫病是重要的森林病害,其致病机理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从马尾松健康树和松材线虫病树中分离到属于芽孢杆菌Bacillus spp.的植物内生菌,此菌及其代谢产物对断根松苗和离体松枝均有致病作用,且致病症状与松材线虫病类似,但对正常生长的松苗没有作用.这说明这种植物内生菌与松材线虫病有关,是一种弱致病菌.用1 mmol/L的苯甲酸溶液处理接种了松材线虫的松枝,松枝内的线虫照常增殖,但松材线虫病得到抑制.这说明植物内生菌是导致松材线虫病的内因,松材线虫是激发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0.
对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目前在农业上的应用情况、杀虫毒素、抗茵物质及其基因工程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展望了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