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古生物研究小组于近日在缅甸发现了一个巨型蜥蜴的化石。这种蜥蜴生活在距今约4000万年前,科学家分析后认为,该物种曾是陆地上生活过的巨形蜥蜴之一。研究表明,"蜥蜴王"体长约1.83米,体重可达27.2千克。它为研究食草性爬行动物及其近亲在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与哺乳动物竞争的进化过  相似文献   

2.
<正>全球变暖,恐龙复活?蜥蜴可能进化成恐龙?嗯,科学家们表示,如果全球持续变暖,蜥蜴可能进化成恐龙那样的巨型爬行动物,地球可能再次迎来"恐龙时代",小伙伴们这次真的惊呆了!两亿多年前,地球迎来了巨型恐龙的时代,体长十几米、体重数吨的恐龙随处可见。这样的情景会再次出现在地球上吗?科学家们表示,如果全球持续变暖,蜥蜴可能进化成恐龙那样的巨型爬行动物,地球可能再次迎来"恐龙时代"。事实上,不仅人类畏惧高温热浪,其他大多数生物也是,一些物种甚至有灭绝之虞。  相似文献   

3.
英国皇家学会杂志《生物学通讯》最近披露,法国科学家在中国发现了一块1.2亿年的古老化石,其中有一只长着两个头颅的爬行动物幼仔。这项发现为蜥蜴、蛇和、等爬行动物中容易出现双头畸形现象提供了最古老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正>恐龙化石最早在1822年被发现。直到1841年,英国生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才第一次提出了用"Dinosaur"这个名称来描述这种灭绝的爬行动物。"Dinosaur"的意思是"恐怖的蜥蜴",这个词分别来自于希腊语"deinos"(可怕的)和"sauros"(蜥蜴)。  相似文献   

5.
真正的身世 变色龙和龟、鳄鱼等动物同属于爬行动物的大家庭,它们的学名叫做避役,在分类学上属爬行纲蜥蜴目避役科.变色龙最早于2 60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  相似文献   

6.
庚晋  白杉 《科学之友》2002,(5):16-17
“恐龙”这一名称最早是由英国的古生物学家欧文(1804-1892)在1842年创建的。欧文在创建这一名称时,主要想概括当时已被发现的一些个体较大,样子有点叫人可怕的像蜥蜴一样的古代爬行动物,他把它们叫做“恐怖的蜥蜴”(Dinosauria),我国的地质古生物工作者最初把它译为“恐龙”。  相似文献   

7.
似是而非     
《科学之友》2005,(10):57-57
我们认为蜥蜴是有腿的爬行动物,所有不带腿的蜴爬家行族动中物包都含是蠕蛇蜥。。这种这说种法生对活吗在?地不下一定。蜥的蜥蜴共有140种,其中有种3没有腿(它们代表着无腿蜥的全部)。由于它们一生都在土壤中生活,以蚂蚁和其他昆虫为食,因而不需要腿。蠕蜥一般用其形状特别的头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美国爬虫学家比尔·吉尔伯特,在墨西哥的索诺拉沙漠地区考察蜥蜴时,发现这里的晰蜴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奇形怪状,色彩绚丽,行动神秘。其中有一种表皮坚韧的小蜥蜴善施骗术,它能从眼中喷射出一串高达1.8米的血珠吓阻其天敌。这种蜥蜴通常被称为角蜥。角蜥有良好的保护色,它浑身呈沙色.与沙漠环境的色调一模一样,这样即使是一些凶猛的大型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也很难发现它们。角蜥利用保护色,不仅可以对付敌害,还能迷惑猎物。它们常常呆在一处按兵不动,一旦猎物将它们误认为是沙丘、岩石,向它们走来,角蜥就会张开…  相似文献   

9.
1861年的一天,在德国巴伐利亚省某地的一个深20米的矿坑中,人们发现了一块奇异的动物化石:从骨骼的构造看,很像现代蜥蜴类的爬行动物,然而,从保存得相当清晰的羽毛印痕来看,无疑又是一种古代鸟类。这就是后来同名于世的始祖鸟化石!这块始祖乌化石标本目前保存在英国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正2亿多年前,地球迎来了巨型恐龙的时代,体长十几米、体重数吨的恐龙在地球上随处可见。这样的情景会再次出现在地球上吗?科学家认为,如果全球变暖持续下去,蜥蜴可能进化成恐龙那样的巨型爬行动物,地球可能再次迎来"恐龙时代"。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多数生物来说,高温热浪都是灾难,一些物种甚至有灭绝之虞。然而,有科学家认为,有一类动物有可能会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逐渐繁荣起来,它们是包括蜥蜴在内的冷血动物。距今2亿多年前,地球的大部分地区都十分炎热湿  相似文献   

11.
正2.5亿年近日在安徽省,几名美国科学家挖掘出一块于2.5亿年前形成的正处在产仔状态的鱼龙化石。鱼龙是一种生活在水边的陆地爬行动物,侏罗纪时期广泛存在。鱼龙外形近似蜥蜴,长有脚蹼,尾鳍短而宽,进化中期转移至水中生活,在白垩纪被更高级的水生生物取代。在这次出土的鱼龙化石上能够清晰看到3只鱼龙幼仔,红色部分指  相似文献   

12.
鳄鱼不是鱼     
鳄鱼的身世鳄鱼大家都非常熟悉,动物园里有,电视里有,画报上也有,不过,好多人只会将它和名牌皮具联系在一起。其实,鳄鱼如同章鱼一样,名不副实,它根本不是鱼——鳄鱼是我们对鳄目动物的俗称,属于爬行纲,即通常所说的爬行动物。爬行纲是体表有角质磷或硬甲,在陆上繁殖的变温动物,在古生代石炭纪末期出现,在中生代曾盛极一时,现存种类只有鳄、龟、蛇和蜥蜴等。羊膜卵使这些爬行动物在个体发育初期摆脱了对水的依赖,而像青蛙之类的两栖动物必须在水中产卵,继而在水中孵化,蝌蚪也要在水中  相似文献   

13.
在北美发现了一种稀有的、长有两只前足的“蚯蚓”。这种几似是盲的九英寸长的“蚯蚓”实际上并不是蚯蚓,而是爬行动物,属于两足类。据美国伯克利韦尔特布雷特动物博物馆的爬虫学家佩彭富斯说,这种蚯蚓蜥蜴用其前足挖洞,居息于地下,以树根附近的甲虫幼虫、白蚁等为食,仅在被水淹没时才爬出水面。目前仅发现三种蚯蚓蜥蜴,一种在班加半岛(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另两种在墨西哥东南方离海岸500英里处发现到。为什么同种动物分布如此遥远?得克萨斯AandM的生态学家本杰明·迪尔认  相似文献   

14.
正沧龙是一类体形巨大的海洋爬行动物,与蛇和蜥蜴的关系相近。当恐龙主宰陆地时,沧龙统治着海洋。在6550万年前,沧龙与恐龙在同一大规模灭绝事件中灭绝。沧龙是白垩纪时期海洋中最强大的掠食者,拥有巨大的头部、尖利的牙齿和快速游动技能。迄今发现的体形最大的沧龙是霍夫曼沧龙,体长约17米,可以和巨大的巨齿鲨媲美。大型沧龙是顶级海洋捕食者(可与现代的逆戟鲸匹敌),可以吃下几乎所有猎物,甚至其他沧龙。在沧龙的猎物中,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07,(10):5-5
最近,在风暴肆虐的新西兰库克海峡斯蒂芬斯岛上,科学家“放生”了一只外形和真正的新西兰大蜥蜴几乎完全一样的机器大蜥蜴,只不过这只机器蜥蜴的皮肤不是由鳞片构成,而是由橡胶制作,机器蜥蜴的“心脏”则是一只镍镉电池。新西兰大蜥蜴是一种十分古老的蜥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亿年前,目前这种蜥蜴的数量已经非常稀少。科学家“放生”机器蜥蜴的目的,是想进一步了解这种大蜥蜴的行为特点尤其是求偶和繁殖习惯,从而更好地保护它们。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的动物千奇百怪,但它们维持体温(以使肌肉正常工作)的方式却只有两种.哺乳动物和鸟类可以通过身体,内部的化学反应和能量交换(新陈代谢)来产生能量,以维持自身的体温,而爬行动物则做不到.因此,你永远不可能见到鳄鱼趴在大浮冰上它们在大浮冰上很快就会被冻死.但实际上所谓的"热血动物"和"冷血动物"的区别并不是特别明显.蜥蜴可以晒太阳,其体温也可以超过30℃,这又怎么说?它真是所谓"冷血动物"吗?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一名游客在肯尼亚偏远地带偶然拍摄到一种很像是蛇的蜥蜴——石龙子蜥蜴。只有仔细看,才能发现这条长度超过50厘米的"蛇"有4条小小的腿(这是蜥蜴和蛇的重要差异之一。另外,石龙子蜥蜴的舌头也与蛇的明显有别。)科学家说,活的石龙子蜥蜴的照片非常稀有,这与它们栖息于非常偏远、人迹罕至的地带有关。科学家曾经以为这种蜥蜴已经灭绝。石龙子蜥蜴只见于东部非洲国家例如肯尼亚、赞比亚和坦桑尼亚。它们捕食昆虫和蜘蛛,对人则无害。  相似文献   

18.
金石 《科学之友》2006,(8):61-63
玛莉莲是美国一位专门研究爬行类动物的科学家,她长年生活在条件艰苦的亚马逊河流域,掌握了许多有关美洲鳄、蜥蜴、蛇等爬行动物的第一手资料。然而不久前,玛莉莲在美国《自然探秘》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并不是介绍她的研究成果和科学发现,而是讲述她在一条人迹罕至的河流上与凶猛的美洲鳄为邻两昼夜的惊险故事。不少读者在为她的传奇经历感到惊叹的同时,也从一个侧面了解到,野外科学工作者的生活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浪漫迷人,而是充满了艰辛,甚至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美国爬虫学家比尔·吉尔伯特在墨西哥的索诺拉沙漠地区考察蜥蜴时,发现这里的蜥蜴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长得奇形怪状,色彩绚丽,行为诡秘。其中有一种表皮坚韧的小蜥蜴,能从眼中喷射出一串高达1.8米的鲜血吓阻天敌。这种蜥蜴就是角蜥。  相似文献   

20.
活力 《科学之友》2005,(7):54-54
世界上的动物千奇百怪,但它们维持体温(以使肌肉正常工作)的方式却只有两种。哺乳动物和鸟类可以通过身体,内部的化学反应和能量交换(新陈代谢)来产生能量,以维持自身的体温,而爬行动物则做不到。因此,你永远不可能见到鳄鱼趴在大浮冰上:它们在大浮冰上很快就会被冻死。但实际上所谓的“热血动物”和“冷血动物”的区别并不是特别明显。蜥蜴可以晒太阳,其体温也可以超过30℃,这又怎么说?它真是所谓“冷血动物”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