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探讨了非线性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以IVECO轻型汽车前保险杠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其中着重考虑了非线性对保险杠动态特性的影响。最后,通过路面谱激励及冲击载荷动力响应分析得到保险杠的一些动态特性及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3.
4.
5.
6.
7.
轻型汽车排放实时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ANACON轻型汽车排放测控系统增加了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和显示功能,论述了改进后系统连续取样方式、硬件配置,以及以Laboview语言为工具,以虚拟仪表技术为基础的软件系统,通过对ANACON轻型汽车排放测控系统的二镒开发,使该系统具有实时分析汽车在各试验工况下污染物排放量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一套车载排放检测装置,对上海城市道路、高速道路进行实际道路排放测试.行驶工况对车辆污染物排放影响明显,加速及高速匀速段,污染物浓度对排放速率起主要影响;减速段,排气量对排放速率的影响程度高于污染物浓度.高速道路行驶,CO、NO的排放速率主要受其浓度影响,HC的排放速率受排气量的影响较大;CO、HC和NO污染物实测排放因子分别为1.47、0.02和0.08 g/km.  相似文献   

9.
轻型汽车车架动态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NJ1030系列某型车架改进需要,讨论了车架强度问题。采用构件装配方法建立车架三维模型,利用大型软件Ideas对NJ1030型车车架进行有限元建模。应用有限元对车架进行了动态分析,同时进行了车架的疲劳试验,并对试验 结果和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得到了车架应力、变形规律及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10.
轻型汽车前部偏置碰撞吸收能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有车架的轻型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及模拟计算 ,提出了汽车在前部碰撞时沿宽度方向单位长度的吸收能量分布即能量密度理论为 :以车架两个纵梁为中心的截头尾的双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1.
对有车架的轻型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及模拟计算,提出了汽车在前部碰撞时沿宽度方向单位长度的吸收能量分布即能量密度理论为:以车架两个纵梁为中心的截头尾的双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2.
环境污染和世界能源危机的问题日益严重,这不得让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虽然说好多发达国家的政府已经对发展新能源汽车做了详细的的计划,然而身处发展中的我国,政府也紧跟发展潮流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作了具体部署的工作,并将其作为一个开发创新产业予以重视。这篇文章简略的叙述了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及特点,对我国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景进行简单分析,并且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做了个预测。  相似文献   

13.
汽车变速器噪声是汽车的主噪声源之一。在人们对于车辆乘坐舒适性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减振降噪就成为整个汽车行业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变速器振动噪声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变速器故障提出相应的优化设计方案,从而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分析了汽车机械变速器噪声产生机理;然后讨论了汽车机械变速器噪声研究与控制的意义和价值;最后讨论了降低轻型汽车机械变速器噪声的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4.
照片在193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拍摄,展示的是发明家巴吉明尼斯特·富勒设计的第一辆轻型动力学最大张力汽车,可搭载11名乘客,时速120英里,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轻型汽车前轮定位的主销后倾角的影响因素,论证了在设计阶段中如何去确保主销后倾角的大小、车型相关的条件及主销后倾角的简易测量。  相似文献   

16.
17.
铭心 《创新科技》2005,(7):32-33
自主创新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根本出路要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汽车跑遍中国,这是我们中国汽车工业的追求。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是必然的,我们一直在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8.
19.
文章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道路存在的重大分歧和争论——“合作与自主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出路,并阐明通过主动争取双赢平等的国内外合作,创造自有知识的自主品牌,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中国完全有能力也有条件走自主开发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为了降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HEV)成本,增进其节能性能,提出了一种轻型油电混合动力汽车(LHEV)的概念.以美国城市道路循环工况(UDDS)作为LHEV的循环工况,结合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特点、控制策略,建立LHEV数学模型,最终给出了LHEV的动力匹配结果及相关性能数据.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HEV相比,LHEV在节能和制造成本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