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本文给出了二元系、三元系及多元系中由两组元的活度积计算体系组元的活度及体系过剩自由焓的方法,该法简明、准确,具有普遍适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铜作为熔剂,石墨作为还原剂,用“渣-金”化学平衡法,在1500℃和1550℃下测定了SiO_2-B_2O_3二元熔渣中SiO_2的活度,并采用Gibbs-Duhem积分法求得了该二元熔渣中B_2O_3的活度。此外,通过“渣-金”平衡实验,得到了Cu-Si合金中Si的活度和活度系数。 相似文献
4.
Fe-C-Mn系冷轧双相钢两相区奥氏体化过程模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对双相钢两相区奥氏体化过程进行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两相区奥氏体化过程的扩散模型,并采用显式有限体积法对740℃与780℃下的奥氏体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求解.模拟结果表明:奥氏体长大初期受C元素在奥氏体中的扩散控制并很快达到亚平衡.该阶段奥氏体长大速度较快.奥氏体长大后期受Mn元素在铁素体中的扩散控制.该过程由于Mn元素的扩散速率比C元素的扩散速率低几个数量级而持续数千秒.当Mn元素在两相中的扩散通量相等时,奥氏体停止长大,Mn元素继续从铁素体向奥氏体中转移以完成其在两相中的均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三元系和多元系中,由两组元的活度积计算体系组元的活度及体系总超额自由焓的方法,该法简明,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用银浴等活度法、蒸气等活度法及碳溶解度法分别测定了 Fe-C-Mn 三元系熔体在1450℃时的等 Mn 活度数据及等C活度(a_C=1)数据。计算得到 Fe-C-Mn 熔体的活度交互作用系数:ε_(Mn)~C(ε_C~(Mn))=-3.7,ρ_(Mn)~C=-1.4,ρ_C~(Mn)=-2.8,ρ_(Mn)~(Mn,C)=-48.2及ρ_C~(C,Mn)=2.8.用等活度数据检验 Darken二次式对 Fe-C-Mn 三元系的适用性,指出 a_(Mn-C)不是常数,且不等于 a_(C-Mn)。 相似文献
7.
液固两相区变形行为的研究及其本构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两相区微观组织的结构及其力学行为的基础上,研究了影响两相区变形行为的主要因素·首次将固相率的影响加入到本构方程中,并将塑性应变与蠕变应变统一考虑,建立了适合于两相区变形的本构方程·同时包括了凝固过程中相变的影响项,此本构方程为以后模拟两相区的变形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两相滴定法测定了1-苯基-3-甲基-4-己酰基吡唑啉酮-5(简称PMHP)的电离常数K_a、溶解度S、两相分配常数K_d及两相电离常数K_(aE),并根据Hildebrand的非电解质溶液理论及PMHP在两相体系中的两相常数的测定结果,推导出计算PMHP在有机溶剂与水两相中的K_d与K_(aE)的半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9.
F~-离子和Ti~(4+)离子在CaO-Al_2O_3-SiO_2系玻璃晶化时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CaO-Al2O3-SiO2(CAS)系玻璃中单独引入F-离子或Ti4+离子,以及同时引入F-离子和Ti4+离子,通过DTA(差热分析)、XRD(X-射线衍射)、Raman、XPS(光电子能谱)和SEM(扫描电镜)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CAS系玻璃中一部分F-离子取代非桥氧离子处于玻璃网络内部,另一部分F-离子处于玻璃网络间隙,F-离子能促使CAS系玻璃分相,在稍高于Tg的某一温度热处理时,CaF2晶体首先从玻璃中析出;Ti4+离子对玻璃晶化影响不大,在稍高于Tg的某一温度热处理时,加Ti4+离子和不加Ti4+离子的玻璃首先析出的晶相均是钙长石(CaAl2Si2O8);在CAS系玻璃中同时引入F-离和Ti4+离子时,在稍高于Tg的某一温度热处理后首先析出的晶体是CaF2和钙长石(CaAl2Si2O8),F-离子和Ti4+离子混合使用能更好地促进CAS系玻璃的晶化。 相似文献
10.
利用ZrO_2(+MgO)固体电解质组成氧桥式浓差电池并测得了在不同温度与熔体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由电动势数据进一步求出了熔体中CeO_2活度与各种因素关系的回归方程。讨论了各因素对CeO_2活度的影响。指出CeO_2活度随熔体中CeO_2和Al_2O_3含量的增加而加大,随温度升高略有减小,冰晶石比对它的影响不大。为考查各因素的交互作用,绘制了CeO_2活度的等值图。 相似文献
11.
利用稻壳为模板和硅源合成Fe3+,Co2+,Ni2+,Cu2+,Zn2+,Cd2+,Ag+,Pb2+等8种过渡金属离子掺杂的M-TiO2-SiO2吸附剂,研究其在室温避光条件下对番红花T和龙胆紫染料水溶液吸附性能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掺杂第四周期过渡金属离子的M-TiO2-SiO2吸附剂的吸附性能随着过渡金属离子3d轨道电子数的增加,吸附性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掺杂副族金属离子的M-TiO2-SiO2吸附剂的吸附性能随着金属离子主量子数的增大,吸附性能增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稻壳为模板和硅源合成Fe3+,Co2+,Ni2+,Cu2+,Zn2+,Cd2+,Ag+,Pb2+等8种过渡金属离子掺杂的M-TiO2-SiO2吸附剂,研究其在室温避光条件下对番红花T和龙胆紫染料水溶液吸附性能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掺杂第四周期过渡金属离子的M-TiO2-SiO2吸附剂的吸附性能随着过渡金属离子3d轨道电子数的增加,吸附性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掺杂副族金属离子的M-TiO2-SiO2吸附剂的吸附性能随着金属离子主量子数的增大,吸附性能增大. 相似文献
13.
以Ti(OC4H9)4和Si(OC2H5)4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及TiO2-SiO2复合材料.确定制备纳米TiO2-SiO2复合材料的最佳条件,即Ti∶Si=1∶0.5,煅烧温度为500℃,制备溶胶pH取5~6.通过SEM测试,发现纳米复合材料的基本粒子为分散均匀的球形颗粒状结构;XRD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TiO2主要以锐钛矿晶型存在,颗粒粒径在10~30nm.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复合纳米TiO2-SiO2材料的降解效果好于纳米TiO2,改性材料的降解效果好于未改性材料.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B_2O_3-MgO-SiO_2系富硼渣的活性与组成和结构的关系。在限定10%≤B_2O_3≤30%,10%≤SiO_2≤30%,MgO≤60%范围内,MgO的含量和熔体固化过程玻璃体的形成是影响富硼渣活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RuO2 - SiO2/Ti活性材料,通过XRD、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涂层电极的活性及电容性能.分析表明,240℃烧结的涂层为不稳定的非晶态结构;260℃涂层主体为非晶态结构,但已经开始晶化转变;280℃已出现了金红石晶粒,晶粒极为细小;300℃以上烧结时,涂层中的晶粒明显长大;45... 相似文献
16.
热处理制度对Li2O-Al2O3-SiO2系统玻璃析晶及热膨胀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熔融冷却法获得了以P2O5为成核剂的Li2O-Al2O3-SiO2系统基础玻璃,通过差热分析确定了使该玻璃微晶化的热处理条件,并获得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Li2O-Al2O3-SiO2系统低膨胀微晶玻璃;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晶化试样的物相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热处理制度对玻璃的析晶及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P2O5为成核剂,采用不同热处理制度能获得Li2O-Al2O3-SiO2系统低膨胀微晶玻璃;在析晶初始温度下进行热处理,析出β-石英晶体,但晶体生长缓慢,结晶程度低;提高晶化温度,析出β-锂霞石和β-锂辉石晶体且晶体生长迅速.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Ca O-Ti O2-Si O2-Na Al O2体系下以锐钛矿为主的反应行为:热力学确定了平衡固相及其相对稳定程度;动力学计算反应级数、活化能,判断反应控制机制;钙化实验确定具体反应、分析了反应行为.结果表明Ca O-Ti O2-Si O2-Na Al O2体系的溶出反应行为如下:在质量比m(Ti O2)/m(Ca O)=1.42,m(Ti O2)/m(Si O2)=0.49,时间1 h,搅拌转速300 r/min,Na2O的质量浓度mk=220 g/L,分子比αk=3.1的条件下,Ti O2进入碱液生成Na2Ti O3,然后与Na Al(OH)4,Na2Si O3反应生成Al4Ti2Si O12,随温度升高Al4Ti2Si O12分解,生成钠硅渣和水化石榴石,温度继续升高,Ca Ti O3峰的强度逐渐超过其他物相成为钙化渣的主体,锐钛矿最终转型为稳定的Ca Ti O3,转变起始温度260℃.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共沉淀浸渍法与沉淀-混合共沉淀浸渍法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以及不同稀土种类等不同制备条件下的S2O82-/Z rO2-S iO2类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沉淀-混合共沉淀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远远大于共沉淀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差热分析方法研究了 SmCl_3-CaCl_2-MgCl_2 三元体系相图。发现它属于简单共晶型,三元共晶点E为50.0mol%SmCl_3,30.5mol%CaCl_2,528℃。 相似文献
20.
应用K4b2心肺功能测定仪对日常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K4b2心肺功能测定仪对日常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进行现场测定,以期为我国体力活动指南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选取23名北医青年学生作为受试者,其中男11名,女12名,应用K4b2心肺功能测定仪对受试者在静息、慢走(3km/h)、快走(6km/h)、慢跑(8km/h)、骑自行车(12km/h)状态下的能量消耗进行测定。各项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及代谢当量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慢跑((6.26±1.22)kcal.kg-1.h-1,6.0MET)、骑自行车((4.30±0.67)kcal.kg-1.h-1,4.2MET)、快走((3.75±0.73)kcal.kg-1.h-1,3.6MET)、慢走((1.24±0.26)kcal.kg-1.h-1,1.2MET)、静息((1.08±0.24)kcal.kg-1.h-1,1.0MET),按照体力活动强度分级,属于中低强度体力活动。慢走、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日常体力活动适于在中国人群中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