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x-光电子能谱,红外光声谱和漫反射红外光谱表征金属四苯基卟啉(MTPP,M=Fe、Co、Ni和Cu和Mn)表面对NO的吸附。观察它们的能谱和红外光谱的变化。金属卟啉的NO表面吸附物的红外光声谱谱峰有更为清晰的变化,测得v_(NO)分别为1698.6 cm~(-1)(CoTPP·NO(a)和1883.8 cm~(-1)(FeTPPCl-NO(a)。“原位”红外漫反射验的两种吸咐物,一种是稳定的,另一种是不稳定的。后者经抽空5 s即消失,可能是一种NO与卟啉环相互作用有关的谱峰,这些不稳定的谱峰相应的振动频率为1 807.3cm~(-1)(CoTPP-NO),1 830.6cm~(-1)(FeTPPCl-NO),1 799.5 cm~(-1)(NiTPP-NO)和1 801.0 cm~(-1)(CuPP-NO)  相似文献   

2.
利用 Miedema理论和几何模型计算了合金 La- M,Ni- M( M=La,Ni,Co,Mn,Al,Cr,Fe,Cu,Ga)和稀土系贮氢三元合金系统 La Ni5- x Mnx( M=Co,Mn,Al,Cr,Fe,Cu,Ga)的生成焓 ,计算结果与已有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 .结果表明 ,添加合金组元 Mn,Co,Cr,Fe和 Cu,三元合金 La Ni5- x Mx 的生成焓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而添加Al,Ga生成焓则明显减小 .讨论了生成焓对高温氢化时合金发生歧化反应的影响 ,合金的生成焓愈大 ,对歧化反应愈有利 .计算得到的生成焓数据与实验获得的合金歧化反应趋势和程度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由过渡金属硝酸盐和开链冠醚N,N′一二(α氨基吡啶)3,6二氧杂辛二酰胺(L)在非水介质中合成了组成为[M(L)](NO3)2*2H2O(M=Co,Ni,Cu,Zn,Cd)的5种固体配合物.以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摩尔电导,及热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体在配合物中以四齿方式进行配位.  相似文献   

4.
分别研究了5-对[4-(间-吡啶氧基)丁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的Fe(Ⅱ).Fe(Ⅲ)和Co(Ⅱ)配合物的催化或载氧功能.以合成的金属卟啉、抗坏血酸和底物所组成的体系作为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的模拟体系,研究了在温和条件下对环已烷转变为环己酮、环己醇的催化作用,测定了这些体系的吸氧能力和羟化产物的产率.结果表明,尾式铁卟啉配合物Fe(Ⅲ)PyBPTPPCI 比其他简单相应铁卟啉配合物更为有效.用紫外可见光谱测定了尾式Co(Ⅱ)卟啉配合物的载氧能力,该模型化合物在室温苯溶液中呈现了可逆载氧能力,通过红外光谱进一步证明在氧合金属卟啉中的氧分子是以端基方式与中心金属Co 配位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研究了Fe、Co、Ni在P位吸附和掺杂磷烯的稳定性、能带结构、态密度以及差分电荷密度分布.结果表明:在吸附体系中,Co在P位的吸附的稳定性强于Fe、Ni吸附体系;在掺杂体系中,Fe、Co、Ni在P位掺杂的的稳定性较强的是Ni掺杂体系.Fe、Co、Ni在P位吸附磷烯,可以较好的调控能带结构,从而得到可控性能的半导体材料.在P位掺杂Fe、Co、Ni原子的带隙值分别为0.52、0.56和0.4eV.在Fe、Co、Ni掺杂位点上,近邻的两个磷原子周围出现了电子聚集的现象;原因在于Fe、Co、Ni的4s轨道上都有两电子,而非金属的磷原子较容易得到电子.  相似文献   

6.
某些二价金属离子,例如Cu~(2+)、Fe~(2+)、Co(2+)、Ni~(2+)与1—亚硝基—2—萘酚(包括邻亚硝基苯酚)生成的配合物,NO基因以N原子配位于金属原子生成五元环螯合物还是以0原子配位于金属原子形成六元环螯合物,一些学者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各家的结论不尽相同,其中Peshkova等人用红外光谱研究了1—亚硝基—2—萘酚及2—亚硝基—1—萘酚与Fe(Ⅱ)、Fe(Ⅲ)、Cu(Ⅱ)、Co(Ⅱ)、Co(Ⅲ)、Ni(Ⅱ)生成的配合物,他们的结论是碳酰及肟基与金属离子成键。而Saarinen等人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1—亚硝基—2—萘酚与铜(Ⅱ)的配合物,测得其中NO基团的N原子配位于铜原子上生成五元环螯合物。Carreck等人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4—氯—2—亚硝基苯酚与Ni(Ⅱ)的配合物,认为NO基团的N原子配位于Ni(Ⅱ)上;用Mossbauer谱研究相应的Fe(Ⅱ)配合物也有相似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应用不同配比 ,“配合物配体”Na[Fe(CO) 4 CN]与 3d金属生成杂多核配合物 Cr L5 2 -,Mn L5 3 -,Fe L6 3 -,Co L6 4 -,ML42 -(M =Ni,Cu,Zn;L=Fe(CO) 4 CN-;阳离子为 n - Bu4N+ ) ,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分析等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 .推测产物中 ,CN-以桥连形式存在 ,N端键合 3 d金属 ,而 C端与 Fe(CO) 4 CN-中 Fe0 连接 .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钴(Ⅱ)、镍(Ⅱ)、铜(Ⅱ)和锌(Ⅱ)与水杨醛缩异烟肼Schiff碱的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磁矩以及差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组成可表示为M(HL)_2·xH_2O(M=Co(Ⅱ)、Ni(Ⅱ)、Cu(Ⅱ)和Zu(Ⅱ),x=0-2).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甘氨酸(Gly-Schiff base)、L-苯丙氨酸(L-Phe-Schiff base)及L-天冬氨酸(L-Asp-Schiff base)3种氨基酸水杨醛希夫碱(AAS)及其4种金属离子Cu2 、Fe2 、Ni2 、Zn2 配合物(MAAS),将四苯基卟啉(TPP)直接加入MAAS的氯仿溶液中,研究其紫外-可见电子吸收光谱.分析了卟啉作为信号转导体系中信号传递中间介质,实现人工细胞信号转导体系中信号传递的可能性.表明Cu2 、Ni2 能够在常温常压下被卟啉从希夫碱上夺取下来,形成金属卟啉配合物.这说明在文中所构建的人工细胞信号转导体系中,加入卟啉分子可以将信号分子Cu2 进行下一步的传递.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N-(2-脱氧-β-D-吡喃葡糖-2-水杨醛胺)]M(Ⅱ)单核金属配合物(M=Cu,Zn,Co,Ni),使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该单核的在CTAB胶束溶液中催化PNPP水解反应动力学,用单核配合物金属胶束的三元复合动力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这类配合物在CTAB胶束溶液中形成金属胶束后,催化水解的能力明显增强,在中性或偏碱性环境中对PNPP的水解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且金属配合物催化水解的速率常数其大小顺序为Zn(Ⅱ),Cu(Ⅱ),Co(Ⅱ),Ni(Ⅱ)。  相似文献   

11.
5-氟尿嘧啶(5-FU)、邻菲罗啉与过渡金属锰(Ⅱ)、铁(Ⅲ)、钴(Ⅱ)、镍(Ⅱ)、铜(Ⅱ)、锌(Ⅱ)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搅拌回流,合成了一系列配位化合物,通过可见-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NO气体同CoTPP、NiTPP、CuTPF、ZnTPP四种金属四苯基卟啉络合物作用的情况,用分子轨道进论解释可能的电化学活性中间态MTPP(NO)x的形成及所体现的循环伏安性质,实验表明,金属卟啉对NO的活化能力为ZnTPP>CoTPP>NiTPP>CuTPP。  相似文献   

13.
5-(对-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的金属化及性质表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设计、 合成、 分离了5-(对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化合物, 并合成其金属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 IR,UV-vis和1HNMR等方法确证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给出了卟啉类配体与金属配合物的IR,UV-vis和1HNMR判据, 并对它们的热稳定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合成了配体2.2’-对苯二甲硫基二乙酸和相应的过渡金属铜(Ⅱ)、钴(Ⅱ)、镍(Ⅱ)配合物。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差热—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证。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咪唑-M配位化合物[Ni(imH)6]·(NO3)2(1);[Cu(imH)6]·(C7H602)2(2);[Co(imH)6]·(NO3)2(3).对3种配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的内界相同,都是由6个咪唑分子分别用1个N原子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了6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其中配合物(1)和(3)的外界含有2个硝酸根离子,属于同构结构.配合物(2)的外界包含2个苯甲酸根离子.分子中存在的大量氢键将3个配合物分别连接成2D,3D和2D氢键网络结构.对配合物进行了IR光谱和UV—Vis-NIR光谱的表征.  相似文献   

16.
以氧氟沙星作为母体,吡啶衍生物(邻菲啰啉、2,9-二甲基-1,10-邻菲啰啉、2,2′-联吡啶、4,4′-二甲基-2,2′-联吡啶、8-羟基喹啉)为辅助配体,选择与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铜(Ⅱ)、钴(Ⅱ)、镍(Ⅱ)、锌(Ⅱ)、锰(Ⅱ)等5种过渡金属离子,采用不同方法合成23种新型配合物,对其进行红外光谱表征.以大肠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为供试菌种,测定配体及混配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铜(Ⅱ)、锌(Ⅱ)、镍(Ⅱ)配合物的抑菌活性强于氧氟沙星,其中铜(Ⅱ)的抑菌活性最强;辅助配体的抑菌活性较差;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强于枯草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17.
对金属卟啉催化性质的研究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与分子氧有关的催化反应〔1〕.该文研究了标题卟啉(H2P)及其6种配合物存在下,用分子氧氧化芳醛的催化过程,测定了反应体系的吸氧动力学曲线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分步合成法合成了以邻香兰素-D,L-苏氨酸席夫碱为配体的铜、锌、钴、镍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同时,利用差热分析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得出其热稳定性次序为:钴配合物>锌配合物>镍配合物>铜配合物。  相似文献   

19.
过渡金属和镧系金属卟啉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新型5, 10, 15, 20-四(对-(4-氟苯甲酰氧基苯基))过渡金属卟啉和新型镧系乙酰丙酮-5, 10, 15, 20-四(对-(4-氟苯甲酰氧基苯基))卟啉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声光谱,摩尔电导,核磁共振氢谱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以硫代亚甲桥对叔丁基杯[4]芳烃为配体,以三氯甲烷与乙腈为混合溶剂合成了过渡金属镍、铜、银的杯芳烃金属配合物。由元素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Ni(C40H48O4S4)2(NO3)2,Cu(C40H48O4S4)2(NO3)2,Ag2C40H46O4S4,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