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仪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仪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在中小学生中,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差。如任性、冷漠、偏激、自私、嫉妒等。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但主要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
许永杰 《广东科技》1997,(11):22-23
健康是人的第一财富。身体健康的人也许习以为常感觉不到幸福,然而一旦失去才感到拥有它的珍贵。那么,如何提高健康素质呢?“钥匙”就在你自己手中—— 1.理解真正的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包括心理健康和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按照这样的要求,人们就要从身体健康、心理调节和环境适应诸方面来维护  相似文献   

3.
关于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所谓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之后,该组织对健康的概念又作了新的补充,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的新概念是在身体上、精神上和个体社会化上都保持健康状态,健康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当代地方科技》2007,(7):47-57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病。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根据这一定义,经过严格的统计学统计,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不足2/3,  相似文献   

5.
关注学生的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是仅仅没有疾病。  相似文献   

6.
《当代地方科技》2006,(10):66-70
健康是什么?你知道营养吗?全世界有多少人真正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均处于良好的状态…… 据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 曾经有人用“100000000000”来比喻人的一生,其中“1”代表健康,各个“0”代表生命中的事业、金钱、地位……“1”一旦失去,“0”也毫无意义。 有一群人,他们和维生素A、E、铁、锌、钙打交道,他们关注国人的身体、心理健康,他们也用理性的态度来诠释健康,诠释营养。 让我们走进他们,分享他们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一、心理卫生的涵义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其含义:一是指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二是指增进和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科学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1989年,该组织又在健康定义中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使其更为全面。它具体提出的健康标志是,除了众所周知的没有病理改变和机能障碍外,还要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生活和负担日常工作。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等心理健康方面…  相似文献   

8.
《科学世界》2008,(4):85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精神病学家弗列曼教授认为:“人们患病的原因,心理因素占了很大比例。”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中,既包括了躯体方面、也包括了心理方面的标准。他们认为后者比前者的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9.
迎接21世纪疾病防治的挑战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兰铁中心卫生防疫站杨红“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均处于完美和谐的状态”,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体现了人类“健康”观念的革新和对健康的新的追求目标。科学研究表明,我国目前...  相似文献   

10.
刘强 《科技信息》2007,(12):165-165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特别是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更深理解。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来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没有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根据近来教学工作的体会,使我深感学生心理障碍直接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善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心理素质已成为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和目标。学校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以迎接新的挑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是指肌体的强健和没有疾病,而且是指心理上的和谐完善,即个体的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更为重要。那么,怎样衡量个体的心理是否健康呢?笔者认为,对个体的心理是否健康可以从个体的学习、人际关系、自我意识、情绪状况、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等五个方面来进行衡量。  相似文献   

13.
过去,健康就是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现在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生理、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可想而知,心理健康已成为人的健康重要标准之一,也是适应现代社会重要条件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心理健康愈来愈显示其重要地位。据有关调查,当今中小学生中1/5的人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自卑、逆反、厌学、偷窃、敌对、抑郁、焦虑、嫉妒、孤僻等,这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着国家的发展。目前,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和烦恼,主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在其宣言中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3个方面。1989年该组织又在健康的定义中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使其更加全面。因此,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两者缺一不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的变迁,竞争的加剧,以及独生子女的增多,这种社会环境更加要求大学生具备健康的身体与心理,以适应社会对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是2l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党中央号召全社会都来重视和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父母的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活泼,将来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但是,什么是健康?健康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过去,人们往往单纯从生物医学的观点来考虑.认为体格健壮或者没有生物疾病,就是健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有了全面的新的认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进一步达到完全康宁。”  相似文献   

16.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一词作了以下定义,即“健康不仅指身体无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所以人体健康的含义并不仅仅意味着要有健壮的体魄,还意味着要有健全的心理。1991年中国心理协会所做的调查资料表明,在大学生中心理障碍的发病率高达25.39%,还有资料表明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比男大学生严重,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严重。因此,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并解除他们的各种心理障碍也是师专心理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世界》2003,(7):80-80
本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定义健康的新标准,以通俗的语言讲述了如何提高人类身心健康素质,即如何提高免疫力的几种方法。包括心理调适、营养与饮食、中药,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医学观念认为,人的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因为人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体,身与心的健康是相互影响,交互作用的。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为健康下了一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健康的两个方面中,生理健康是基础。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心理健康却往  相似文献   

19.
《创新科技》2002,(9):56-57
<正> 什么是健康——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肉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它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传统的健康观念主要是指:"一个人生理功能状态良好,没有疾病或病症。"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能够适应社会良好的道德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已日益成为人类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而提  相似文献   

20.
张铭 《科技咨询导报》2007,(17):203-203
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个体的适应客观环境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的状态”。由此可见,运动员的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人健康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