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日本七鳃鳗脊髓中细胞连接和肾脏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日本七鳃鳗脊髓和肾脏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较详细地观察。其结果表明:日本七鳃鳗脊髓中已见到有化学突触(轴一树突触和树一树突触)、桥粒和半桥粒三种细胞连接。肾小体滤过屏障可分为内皮、基膜和足细胞次级突起的裂孔三层。肾小管的上皮由明、暗两种细胞构成,该两种细胞主要差别是处于不同的功能状态,细胞器致密程度不同所致。上皮细胞的侧面有连接复合体。  相似文献   

2.
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Martens)肠管的组织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两条日本七鳃鳗肠管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组织学观察。从七鳃鳗肠管形态结构特点可以看出,七鳃鳗是低等的脊椎动物,是处于由低等向高等脊椎动物过度的阶段。此外,我们还看到七鳃鳗的肠上皮存在纤毛柱状细胞与假复层纤毛柱状细胞交错分布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溪七鳃鳗外周血相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Wright氏染色法,对50条溪七鳃鳗外周血涂片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其结果表明:溪七鳃鳗外周血细胞成分由红细胞和白细胞组成。红细胞可分为育核红细胞与无核红细胞。白细胞可分为嗜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本文研究结果同Bepuoepiy(1910)所报导的河七鳃鳗血液成分基本一致,在溪七鳃鳗外周血液中发现有发育不同阶段的幼稚型血细胞。在溪七鳃鳗外周血涂片中未见到血小板或血栓细胞,这一点同PAGE等(1983)所报导的河七鳃鳗血液成分中有血小板的结论不一致。此外,在血液成分方面,溪七鳃鳗同无脊椎动物作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Martens)脊髓组织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五条日本七鳃鳗脊髓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日本七鳃鳗脊髓扁薄呈带形,可分为灰质、白质和中央管三部分。灰质内有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神经元胞质中尼氏体呈网状。白质内由神经网构成,主要传导束有缪勒氏(M(u|¨)ller s fiber)纤维。脊髓内有血管。此外,将七鳃鳗脊髓的组织结构同文昌鱼、鲤鱼的脊髓作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Martens)肾脏组织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五条日本七鳃缦肾脏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日七本鳃鳗具有一对狭长的肾,由腹膜(?)着于体腔背壁。光镜下观察七鳃鳗肾脏的横切面,可见肾小管几乎布满正个切面,一个体积较大的肾小球位于切面内侧中部,位于切面腹侧的腔是输尿管(图1)。根据肾小管管壁细胞形态的不同将它们分为五个基本段。即颈段、近球管段、中间连接段、远球管段和集合管。  相似文献   

6.
制备、纯化了文昌鱼及七鳃鳗的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以下TM用表示),并分别测定了它们的氨基酸组成。从文昌鱼、七鳃鳗及对虾TM的氨基酸组成的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这几种动物TM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都较相近:都不含脯氨酸;极性氨基酸的含量都很高,均在55%以上。但每种动物TM中的相近的极性氨基酸之间的的比例却略有差异。在对虾中:谷/门=1.6,赖/精=1.5,苏/丝=0.67。在文昌鱼中:谷/门=1.6,赖/精=1.7,苏/丝=1.5。在七鳃鳗中:谷/门=2.0,赖/精=2.2,苏/丝=1.0。不同来源的TM中的氨基酸组成都很相似,这一点表明TM在进化上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但是,不同动物的TM中的相近的极性氨基酸的含量比例又各有不同,由此而进一步分析各种动物在进化上的特征与地位看来是颇有意思的。这三种动物在分类上的位置是:对虾属于节肢动物门,是无脊椎动物(无脊索动物)。而文昌鱼和七鳃鳗同属脊索动物门,文昌鱼属于脊索动物门的头索动物亚门,七鳃鳗属于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可见文昌鱼与对虾之间的分类地位要比文昌鱼与七鳃鳗之间的分类地位相距更远一些。但是如果从它们的TM中极性氨基酸的组成与比例的差异来分析,文昌鱼与七鳃鳗的TM中的极性氨基酸的组成与比例,看来比文昌鱼与对虾的TM中的极性氨基酸的组成与比例相差的更大一些。如果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分析文昌鱼、对虾及七鳃鳗之间的演化关系的话。我们感到文昌鱼与七鳃鳗之间TM的进化鸿沟(或说历程)比对虾与文昌鱼之间TM的进化鸿沟要深。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溪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的染色体数。试验结果表明,溪七鳃鳗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166±。  相似文献   

8.
科学前沿     
<正>日本开发出用颜色观察细胞变化的新方法 日本大阪府立大学教授杉本宪治开发出用红、绿、蓝三种颜色观察活细胞内蛋白质活动的新方法,这对研究未知的蛋白质功能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仙客来叶与患仙客来病毒病叶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有比较解剖学方法对仙客来的正常植株和患仙客来病毒病植株的叶片及叶柄进行了解剖、观察、研究 .结果表明 ,患病毒病仙客来的叶片及叶柄与正常植株的叶片及叶柄的解剖结构均有一定的差异 ,其中叶片的解剖结构差异较为明显 .患病植株叶的部分细胞遭到破坏 ,导致皱缩、卷曲等现象产生 ,影响了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芋属5种植物叶表皮特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国产芋属(Colocasia Schott)(天南星科Araceae)5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其中花叶芋C.bicolor、异色芋C.heterochroma、李氏香芋C.lihengiae和大野芋C.gigantea 4个种为首次报道,研究表明:芋属植物叶的上、下表皮细胞特征不一致,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弓形,气孔器多分布于下表皮,平列型,排列无定向,气孔器类型、细胞形状及垂周壁式样等特征在种间的差异小,但与气孔外盖、气孔保卫细胞极区、表皮细胞附属物等特征结合起来分析,其结果对该属植物的分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斑马鱼为受试生物检测灭多威对生物体组织器官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暴露在较高浓度(〉0.017ul/ml)的灭多威溶液中,斑马鱼的存活率降低.鳃组织结构出现异常,鳃小片被破坏,堵塞鳃丝被堵塞和基部血管被破坏;斑马鱼肝脏出现白色絮状物,失去原有的饱满感,肝细胞受到破坏;卵巢及鳔也出现不同程度病变.本实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的灭多威对生物体有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几种鹅膏菌菌种分离及其RAPD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PDM等三种培养基成功分离8种鹅膏菌,分离鹅膏菌的最佳组织为外(内)菌膜尚未破裂的幼嫩菌褶组织,并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对分离菌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所得菌丝体DNA与该种鹅膏菌子实体DNA的RAPD图谱一致,因而从分子水平上说明分离所得菌丝体为该种鹅膏菌菌种,并认为RAPD可作为外生菌根菌菌种分离鉴定的一种非常有效、快速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3.
采用石蜡永久制片和光学显微观察的方法对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地下茎的显微结构及其内生真菌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桃儿七地下茎的次生结构由周皮和维管组织组成;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次生韧皮部薄壁细胞内含物比较丰富、次生木质部由导管和木射线组成.在桃儿七地下茎的木栓层和次生韧皮部中分布有真菌菌丝片断,内生真菌只在皮层和次生韧皮部细胞中的一定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14.
底泥砷对鲫鱼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蒸煮袋所用的复合薄膜是由PET、Al和PP三层材料复合而成,复合薄膜所用的粘接剂是影响蒸煮袋性能的重要因素.所研究成功的PET-Al粘合剂是聚醚型聚氨酯,PET-Al剥离强度达6.3N/2cm;PP-Al粘接剂是用马来酸酐改性的PP热熔胶,PP-Al剥离强度达8.1N/2cm.这种PP粘接剂经动物毒性试验证明是无毒的.已成功地把这种粘接剂用于蒸煮袋的生产中.  相似文献   

16.
东北龙胆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东北龙胆(Gentiana manshnrica K)的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 1 小孢子囊壁的形成遵循双子叶型发育顺序。花药壁由5层细胞组成:表皮、药室内壁、两层细胞组成的中层及绒毡层。2 绒毡层细胞部分来源于初生壁细胞,部分来源于药隔的基本组织。绒毡层细胞仲入小孢子母细胞之间形成“小梁”。绒毡层属分泌型。3 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的排列主要为四面体型。4 小孢子单核靠边期时,在萌发孔出现“帽”状结构,二细胞花粉时该结构脱落。成熟花粉为三细胞型,花粉具有三个萌发孔。5 子房为两心皮一室,多胚珠,侧膜胎座,薄珠心,单珠被,倒生型胚珠。6 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线形排列的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7 胚囊发育属于蓼型。二个极核受精前融合为次生核。成熟胚囊由7细胞组成。  相似文献   

17.
家鱼人工催产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植物病原菌—枯立丝核菌的分离纯化及其药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辣椒幼茎的病组织中分离出枯立丝核菌并进行纯化、观察、再感染试验。以烟碱等植物杀虫剂对其进行了药理试验,探索植物性杀虫剂对它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