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鲁晓军  韩小伟 《甘肃科技》2014,30(20):133-134
比较腹腔镜胆囊手术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费用。本研究选择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ASA分级Ⅰ到Ⅱ级,年龄20~60岁,性别不限,随机分为A组和B组,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5mg/kg,在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A组丙泊酚持续静脉75~200ug/kg/min泵注,切皮前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芬太尼3ug/kg/h,根据血压调节丙泊酚泵注速度。B组采用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两组维持新鲜气流量1L/min,均根据需要间断注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记录患者MAP、HR变化,麻醉诱导前(T1)、插管即刻(T2)、切皮时(T3)、手术开始30min(T4)、拔管后(T5)记录术中心动过缓,高血压,体动,呛咳,低血压不良反应的情况。记录麻醉时间(诱导开始至停止给麻醉药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停药到呼唤睁眼的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停药到自主呼吸恢复间)、拔出插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至符合临床拔管指针的时间)。计算麻醉药物的费用。A组麻醉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恢复力时间均短于B组。与B组比较A组的所有麻醉药物费用、异氟醚或丙泊酚费用和每小时所有麻醉费用均降低(P〈0.05).腹腔镜胆囊手术中,丙泊酚一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效果确切,术后患者恢复时间缩短、费用低廉、安全可靠是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手术较为经济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短小手术中的运用及苏醒期特点。方法:ASAⅠ~Ⅱ级拟行急诊腹腔镜宫外孕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麻组(A组)和全凭静脉麻醉(TIVA)组(B组),每组20例。观察术中循环波动情况及停药后患者麻醉恢复状况。结果:气腹后患者SBP、DBP均明显高于气腹前(P〈0.05);而两组病人间在同时段循环变化相似(P〉0.05);但在停药后B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宫外孕手术中能达到循环干扰轻、快速清醒且苏醒质量高,不失为短小腹腔镜手术麻醉可以选择的又一良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戊乙奎醚对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患者腺体分泌的抑制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46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戊乙奎醚组及阿托品组(均为n=23),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0min分别静推戊乙奎醚0.01mg/kg和阿托品0.0lmg/kg,比较给药前(T0)、给药后5min(T1)、气管插管时(T2)和术毕(T3)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麻醉诱导前、术中及拔管时口腔分泌物数量差异情况。结果:T1和T2时相,阿托品组的SBP、DBP、HR均明显高于T0(P〈0.05),且明显高于戊乙奎醚组(P〈0.05);但术毕拔管时阿托品组患者的腺体分泌物明显大于戊乙奎醚组(P〈0.05)。结论:与阿托品相比,戊乙奎醚对子宫肌瘤腹腔镜术患者的腺体分泌抑制效果更佳,且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腹腔镜手术术后CO2蓄积患者复苏阶段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术毕前约40min测动脉血气,选取其中PaCO27090mmHg,pH<7.30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各20例。在手术结束前约30 min,N组患者给予0.9%氯化钠10mL静脉缓注,D组患者用右美托咪定配成4μg/mL浓度以0.8μg/kg剂量缓慢静注。记录两组患者在拔管时(T0)、拔管后5min(T1)、拔管后30min(T2)的心率、血压及Riker评分。两组患者从拔管开始到恢复满意可以送回病房所需时间(T3)。结果D组患者在T0、T1、T2时的心率、血压及Riker评分与N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从拔管开始到恢复满意可以送回病房所需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中,在CO2蓄积致高碳酸血症患者的麻醉复苏阶段,右美托咪定的作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王勃  李芳芳  杨爱福  李金科  崔仁杰 《甘肃科技》2022,(24):105-107+123
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纳布啡超前镇痛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急诊行开腹探查术后疼痛和康复的影响。将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16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腹部损伤患者按住院号尾数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P+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P+N组)组麻醉前30 min静脉注射纳布啡10 mg和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C组)麻醉前30 min给予生理盐水5 mL。术后接统一配方静脉镇痛泵(PCA)。采集术后24 h静脉血,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血清学浓度,对比2组患者静息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观察组术后24 h静息状态状态下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组患者术后24 h内PCA镇痛药物追加平均次数、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TNF、IL-6、IL-8、IL-10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炎性因子升高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瑞昔布钠联合纳布啡超前镇痛对腹部损伤开腹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综合评估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和利多卡因复合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麻醉的可行性,并摸索适合的临床用药剂量。方法将60例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给予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和利多卡因维持麻醉。连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血流动力学参数,苏醒情况。结果各组患者诱导后BIS值均明显降低,Ⅱ、Ⅲ组术中患者BIS值明显低于Ⅰ组。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Ⅰ组他时点心率(HR)低于阳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T1、T2、T3、T4、T5、T6时点无刨平均动脉压(MAP)低于T0(P均〈0.05)。组间比较:Ⅱ组T2、T4时点MAP分别低于Ⅰ组相应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唤之睁眼时间与Ⅰ、Ⅱ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中有1例发生术中知晓,而Ⅲ、Ⅱ组无此情况。各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和利多卡因复合静脉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中应用具有可行性,推荐剂量为利多卡因1mg/(kg·h)加丙泊酚3mg/(kg·h)。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7%七氟烷复合氯胺酮诱导在新生儿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患儿接受7%七氟烷复合氯胺酮诱导,B组15例患儿接受全凭静脉麻醉诱导,两组术中均使用1%~3%七氟烷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惠儿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诱导时间、术毕拔管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术中患儿血压、心率、诱导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毕拔管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 7%七氟烷吸入复合氯胺酮诱导过程中患儿循环较稳定,与全凭静脉麻醉诱导相比,术毕拔管更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切口局部注射左布比卡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超前镇痛的作用。方法病人随机分为二组,每组20例,A组(n=20)患者手术结束前以0.5%的左布比卡因在切口皮下、肌层、腹膜内浸润,B组(n=20)患者不作特殊处理。各时段镇痛效果采用10cm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间接评估。结果术后2-8h时段A组病人VAS评分明显小于B组(P〈0.05),24h时点两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术结束前切口局部注射左布比因对LC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龙麟 《甘肃科技》2022,(16):92-94+107
分析舒芬太尼复合纳布啡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作用。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0月在医院待产的产妇121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产妇术后镇痛所选镇痛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8例(舒芬太尼)和观察组63例(舒芬太尼复合纳布啡)。对比两组产妇剖宫产术后3 h、6 h、12 h、24 h、36 h静息状态、运动状态以及宫缩状态下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并记录产妇PCI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术后不同时间段静息状态、运动状态下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并无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3 h、6 h、12 h、24 h、36 h宫缩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产妇PCIA按压次数明显高于观察组,呕吐、恶心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舒芬太尼复合纳布啡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效果明确,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颈吻食管癌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N)组、研究组1(D1组)和研究组2(D2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D1组患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输注时间为10 min,其后以0.3μg/kg/h持续输注至术毕;D2组患者以0.5μg/kg/h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至术毕;N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清醒时(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10 min(T3)和拔管后30 min(T4)的镇静-躁动评分(SAS)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心动过缓、低血压、低氧血症及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麻醉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有无呛咳躁动,拔管后是否配合指令.结果:各组麻醉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D1组和D2组患者术后SAS和Ramsay评分T1-T4各时点明显降低(P0.05).D1组和D2组躁动发生率及依从性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组和D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心动过缓、低血压、低氧血症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食管癌颈吻手术围术期,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两种给药方法都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不给予负荷量、术中静脉匀速维持在临床使用上更方便简单,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美托络尔对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异丙酚2 mg/kg静注麻醉诱导,于异丙酚前3 min A组给于0.9%N.S 2.0 mL,B组给于美托络尔0.04 mg/kg,观察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不同时段的SBP、DBP、HR变化。结果插管前两组的SBP、DBP均有下降,HR亦有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插管后,A组各项指标则均有大幅度上升,而B组各项指标有轻微波动,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前使用美托络尔可以有效地预防插管时的血压、心率剧烈波动,使患者血流动力学维持在较平稳状态,该给药方法起效快、简便、且安全可靠,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或丙泊酚诱导后补注对插管期心血管的稳定作用.方法拟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227例,ASA分级Ⅰ~Ⅱ级,麻醉诱导后SBP下降<30%者187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63例,B,C组各62例.用瑞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静脉注射诱导,2 min后A组直接气管插管,B,C组分别补注瑞芬太尼0.2μg/kg和丙泊酚诱导剂量的1/5,随后行气管插管,观察并测量三组气管插管完成时即刻(T1)、3 min(T2)、5 min(T3)的HR,SBP,DBP,并计算RPP;比较3组插管后4项指标的变化,并与基础值(T0)比较.结果与T0时相比,A组插管后T1,T2时的HR,SBP,RPP均明显增加(P<0.05),而B,C两组插管后T1,T2时HR,SBP,RPP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两组插管后T1时的HR,SBP,RPP均明显下降(P<0.05),而B组T1时的DBP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间各时点HR,SBP,R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A,B,C三组的HR,SBP,DBP,RPP及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后补注适量的瑞芬太尼或丙泊酚均可有效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对有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丙泊酚较瑞芬太尼更利于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直视下对尿毒症患者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监测效果。方法尿毒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彩超定位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彩超定位组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定位后穿刺,对照组采用体表标志定位穿刺,分别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及操作时间,并发症,穿刺置管成功后定期监控。结果彩超定位组首次穿刺的成功率,穿刺次数,操作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术后定期监控,可了解导管位置是否保持准确及有无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直视下行颈内静脉穿刺定位准确,成功率高,操作时简便而且安全,且术后可定期监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儿腭裂修补术中曲马多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法(ASA)Ⅰ—Ⅱ级腭裂修补术患儿,年龄1~3岁,随机分为曲马多组和对照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在术前分别静推曲马多2mg/kg和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患儿围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测定苏醒期的躁动评分,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围麻醉期间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曲马多组在拔管时和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明显较对照组平稳。苏醒期躁动评分曲马多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腭裂修补术术前静推曲马多2mg/kg可获得围麻醉期间较为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减少拔管期的躁动,且不增加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紫草膏,观察其治疗5-氟尿嘧啶所致化学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直肠癌术后存在Ⅱ度静脉炎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紫草膏治疗组和硫酸镁治疗组,每组各40例。分别应用紫草膏和硫酸镁治疗化学性静脉炎。结果:紫草膏治疗组患者治愈率为95.0%,治愈时间为3.8±0.7d,患者无论治愈率还是治愈时间比较优于硫酸镁治疗组。结论:紫草膏治疗化学性静脉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银杏内酯B(GB)预处理给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模型组、GB各剂量组(8、4、2 mg/kg体质量),通过结扎冠脉30 m in再灌注2 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各组于术前1 h和再灌注即刻分别尾静脉注射给予1/2量的药物;再灌注结束后,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采用定磷法测定心肌组织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力,采用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MIS)。结果 GB高剂量组 M IS缩小至16.20%,与模型组 M IS(2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各剂量组 CK活性分别降低为0.69、0.64、0.63 U/m L,与模型组(0.77 U/m 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剂量组LDH活性降低为2.20 U·m L-1,与模型组(2.99 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B高、中剂量组可显著升高Na+/K+-ATP酶活力为3.69、3.78 mmol Pi/g,与模型组(3.09 mmol Pi/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剂量组可显著升高 Ca2+/Mg2+-ATP酶活力为 4.50、4.79、4.81 mmol Pi/g,与模型组(3.97 mmol Pi/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GB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心肌组织的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使用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的全麻患者焦虑情绪、术后疼痛以及对麻醉医生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麻插管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均分为两组:A组患者使用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进行术前访视、术中管理、术后随访;B组患者采取常规围术期访视、管理。两组患者于术前一天、术前10分钟、术后一天完成各类情绪量表的自评以及对麻醉医生满意度的评分。结果术前一天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10分钟、术后一天:A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且抑郁焦虑症状轻微或正常者构成比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对麻醉医生满意度评分更高,麻醉中生命体征更平稳,苏醒时间更短(P0.05)。结论合理使用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可缓解全麻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麻醉医生的满意度,是值得推广的一系统、全面的麻醉医生围术期访视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心肌梗死冠心病(NⅧcHD)患者在合并心力衰竭和/或合并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情况下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情况。方法39例NMICHD患者根据有无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和有无合并心力衰竭分A、B、C、D4组,与30例健康志愿者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对比。结果A、B、C组的SDNN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5),D组的SDNN、SDNNindex、rMSSD、PNN50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或B组较C或D组的SDNN、SDNNindex、rMSSI)、PNN50皆豆著降低(P〈0.05);A与B组之间,C与D组之间的SDNNindex、rMSSD、PNN5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观察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中,SDNN是反映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受损最敏感的指标。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合并心力衰竭较合并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更易引起心率变异性下降,可能具有更高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标准剂量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d)40例,B组(口服辛伐他汀片40 mg/d)40例,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心绞痛缓解有效率及调节血脂效果差异。结果:(1)A组患者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2.5%)高于B组(86.7%)(P<0.05)。(2)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A组患者TC和LDL-C值分别较B组降低(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减少化疗药物剂量后的疗效与副反应,以及对手术切除的影响。方法:采用经皮股动脉入路作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用表阿霉素30mg,羟基喜树碱20mg(或顺铂30mg),5-Fu500mg化疗,明胶海棉条(大小1.0cm×0.2cm)1条栓塞。并于化疗栓塞术后第二周或择期行肿瘤切除术。结果:16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CT复查10例中9例肿瘤有缩小,1例无变化为恶性间质瘤,16例中15例顺利完成根治术,尤其术前评估难以切除肿瘤的9例中有8例顺利完成肿瘤切除。结论: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直肠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可作为直肠癌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