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对新疆阿拉套山泥盆系所作的详细研究,初步确定了该区泥盆系地层层序,建议新建两个岩石地层单位—吐孜萨依群和赛里克组。首次在该区发现放射虫化石和海相玄武岩地层。为探讨该区泥盆系的时代以及大地构造环境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陆生维管植物中叶子的出现和早期演化是影响到整个地球生命的重要事件。许多植物化石被做了研究,但对叶子究竟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形态是早出现在陆地上,人们仍有不同的看法。早在本世纪初Jefferey把叶子分为小型叶和大型叶,Bower进一步赋予它们系统发育上的含义。依据在劳伦大陆泥盆系地层中发现的化石,人们对小型叶起源的“突起学说“和大型叶起源的“顶枝学说“做出了相应的解释。特别是在大型叶演化系列中建立  相似文献   

3.
推覆体的泥盆系地层生物繁盛,门类众多,下、中泥盆统有丰富的腕足类,次为珊瑚、双壳类、三叶虫和角石;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地层中发育大全牙形石,特别是Palmatolepis极为丰富。经分析研究划分出11个化石带和化石组合,聚类分析谱系图表现出来的10个化石组合与它吻合,可进行区域对比。在此基础上,对泥盆系的地层单元及下、中,土泥盆统之间的界线进行了划分,对化石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4.
化石群落的识别是古代生物群落研究的基础。上前缺少普遍遵循的化厂 落识别的原则,识别方法差异很大,这影响了古代群落研究的广度及深度。根据文本六寨泥盆系东岗 化石群落的研究实例,所提出的海相化石群落的一种识别方法 ,为解决识别方法上存在的分歧,提供了玫条途径。  相似文献   

5.
广州地区晚泥盆世鱼类化石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州市西郊南海县横沙地区沙水岗、金钱岭一带出露有泥盆系地层。哈安姆(A·Heim,1930年)等把这套地层划为水口系,代表上古生代地层,方瑞濂等(1965年)在沙水岗采集到植物化石Lepidophloeum rhombicum,将该地层划为上泥盆统帽子峰组。1984年至1985年春,作者等在横沙地区系统测制了牛岗——沙水岗——金钱岭地层剖面,采集到大量植物化石,充实了横沙地区上泥盆统的划分依据;与此同时,首次采集到不少鱼类,以及少量双壳类和叶肢介化石标本。  相似文献   

6.
化石群落的识别是古代生物群落研究的基础.目前缺少普遍遵循的化石群落识别的原则,识别方法差异很大,这影响了古代群落研究的广度及深度.根据广西六寨泥盆系东岗岭组化石群落的研究实例,所提出的海相化石群落的一种识别方法,为解决识别方法上存在的分歧,提供了一条途径.该方法以注重群落与环境的整体性为原则,在沉积环境确定的基础上,依据化石群总体面貌(化石类型及其相对丰度)与沉积相带类型的对应性,来识别化石群落.  相似文献   

7.
刘迪 《大自然》2012,(4):26-29
2011年3月,我借工作之便前往河南省西峡县丹水镇考察了闻名世界的中国西峡恐龙遗迹园。位于园内的西峡恐龙蛋化石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的蛋化石博物馆,珍藏着大量珍贵的恐龙蛋化石。这里既是一座得天独厚的恐龙蛋化石研究场所,也是生动直观的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科技》2011,(36):79-79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研究员和他的科研团队近两年在藏北伦坡拉盆地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地层学调查和脊椎动物化石考察,不仅在丁青组原有鱼类化石报道的基础上发现了更多的层位和材料,而且还发现了对时代确定和古高度判断有重要意义的犀科化石。该化石发现于在藏北班戈县论波日地点丁青组上部,经研究确认为近无角犀  相似文献   

9.
1923年,谭锡畴在莱阳进行地质考察过程中,在将军顶—赵疃一带发现大量的恐龙骨骼化石,并在北泊子等地点采集了鱼类、昆虫和植物等化石。葛利普研究了其中的甲壳类、昆虫类等无脊椎动物和狼鳍鱼、中华弓鳍鱼等,周赞衡研究的植物化石有松柏类、银杏和苏铁等。1929年,维曼对谭锡畴发现的恐龙化石进行研究,命名了中国谭氏龙。这批标本现保存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正>2022年9月29日,《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了4篇古生物学领域的论文,都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团队及其合作者的研究。4篇文章都是关于志留纪早期有颌鱼类的研究,研究的对象分别是近年在贵州与重庆两个地点发掘的化石。这些早期鱼类的发现,给了人们窥探志留纪早期有颌类形态的“惊鸿一瞥”提供了机会,为解开有颌类崛起之谜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广州地区陆相泥盆系石炭系界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对广州市西北郊沙水岗至金钱岭剖面的研究表明,沙水岗一带的地层连续,露头良好,含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按岩性特征将其划分为上泥盆统沙水岗组和下石炭统龙江组;依其植物化石特征划分出晚泥盆世晚期斜方薄皮木(Leptophloeum rhombicum)一奇异亚磷木(Suble pidodnero mirable)一轮状钩蕨(Hamatophyton verticillatum)组合带,以及早石碳世早期针羊齿(Rhodeopteridium)一奇异亚磷木(Sublepidodendron mirable)一无锡始鳞木(Eolepidodendron wusihense)组合带。以较充分的证据,提出并论述了广州地区的陆相泥盆系-石碳系界线。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法国西北部波罗乃和布勒塔尼两地区的古生界。以泥盆系为重点,列举了4个重要剖面,就地层划分、重要化石的分布和沉积相特征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四川龙门山区的泥盆系,地层厚度巨大,生物门类齐全,属种繁多,数量丰富(?)化石保存完美。虽然分布范围较窄,但在龙门山区本部构造简单,横向变化较有规律(?)加之(?)(?)共几条支流横穿而过,露头良好,实为我国南方泥盆系研究的理想地区之一。然而在解放前由于国民党反动统治腐败,四川军阀割据,士匪横行,加上地形险峻(?)交通不便,至使龙门山区的泥盆系和其它地质工作一样(?)研究很差。解放后,随着社会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发现于朝阳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化石的系统分析表明,在这一地区更新世中晚期的化石数量较多,而更新世早期地层中,目前尚未发现哺乳动物化石,有待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龙门山雁门坝泥盆系剖面下中统交界区划分出4个腕足化石带。依据现代终层学原则,将下中统界线确定在甘溪组顶部,以Xenospiriferfongi的首次出现为标志,此界线与国际界线层型相当。文中提出了在无指定化石带地区确定年代地层单位界线的方法。论证该段剖面沉积环境属泥质浅海陆栩。描述4个腕足动物新种。  相似文献   

16.
1980年5月,祖国的北疆树木刚吐新绿。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文物管理站米文平站长拍来电报,邀请我赶赴扎赉诺尔协助抢救猛犸象化石。扎赉诺尔是我国重要产煤基地之一,位于中、俄、蒙三国边境地区。30年代这里曾发现过“扎赉诺尔人”,又经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张森水等多次考察,已有诸多考古发现。我来到现场,古象化石就发现在灵泉东露天矿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在2亿多年前的三叠纪是一片汪洋大海,那个时期在这里沉积下来的物质石化成岩石,成为我们现在所说的海相三叠系。当时,生活在海洋中的爬行动物死后被埋在地下成为化石,这些化石埋藏在三叠系的灰岩中。我国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研究工作始于1957年。当年地质博物馆的胡承志先生在贵州兴义顶效村采集到几块脊椎动物化石,经杨钟健教授鉴定属于鳍龙类,定名为胡氏贵州龙。以后在湖北、广西、云南、安徽和西藏等地的海相三叠系中,相继发现多种爬行动物化石。这些化石共计13属,时代从三叠纪早期一直到晚期。虽然有了…  相似文献   

18.
以辽西朝阳为中心发源地的热河生物群,迄今为止,已知的化石种类包括约100多种脊椎动物、300多种无脊椎动物、60多种植物.种类繁多、数量之大,世界罕见.发现表明:该地区极有可能既是鸟类起源和早期演化区域,也是某些哺乳类、鱼类和昆虫类群的起源和演化中心.此研究成果涉及现代生物界许多重要生物门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问题,为探讨地球陆相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和规律也提供了难得的线索和例证.  相似文献   

19.
经过1977年和1995年的考察和发掘证实,陕西洛南龙牙洞是一个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1995年~1996年又对其北洞进行试掘,发现许多石制品及化石。近洞底部有未经变动的石制品富集层。从多方面研究认识到,龙牙北洞是一个原位遗址;是洛南直立人生产石器的场地;迫使当时古人类弃洞他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洪水泛滥。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地描述了该区实测的两条泥盆系剖面,并首次报导了六层含菊石的层位。根据所产的菊石讨论了保山地区泥盆系的划分,新建了中泥盆统的松林沟组,并将该区的泥盆系与国内外进行了对比。由于该区可能缺失了晚泥盆世法门阶和早石炭世杜内阶下部地层,表明该区晚泥盆世晚期和早石炭世初期经历了一段不太长的上升剥蚀阶段。本文最后还描述了滇西保山地区泥盆纪的菊石化石,计八个属六个种,其中Koenenites属系国内初次报导,三个为新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