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离散对数难题,提出了一种具有消息恢复且只有指定接收者才能恢复消息并验证签名的代理盲签名方案.对方案做了安全性分析和计算效率分析,指出方案在满足可验证性、强不可伪造性、不可链接性、保密性等安全性要求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是一个高效安全的代理强盲签名方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何俊杰等提出的一个无证书部分盲签名方案进行安全性分析,发现方案存在公共信息被用户非法篡改的问题.为了保证公共信息的不被篡改,提出了一种基于k-CAA问题和ICDH问题改进的无证书部分盲签名方案.随后对协议的正确性、部分盲性、安全性进行分析,且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证明了新方案对两类攻击者的适应性选择消息攻击是存在性不可伪造的.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具有消息恢复的指定接收者的代理盲签名的基础上,将前向安全的概念引入到具有消息恢复的指定接收者的代理盲签名中,提出了一个前向安全的具有指定接收者恢复消息的合作盲签名方案.在这个签名方案中,签名由签名发起者和签名合作者合作共同完成.同时该方案能达到:即使所有签名人的签名密钥被泄露,攻击者也无法伪造前阶段签名,以前所产生的签名依然有效.  相似文献   

4.
一个高效的无证书盲签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个高效的无证书盲签名方案.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证明了新方案在适应性选择消息、选择身份攻击下是存在不可伪造的,能够有效抵抗AⅠ攻击者的替换公钥攻击和AⅡ攻击者的KGC攻击.方案中在签名阶段没有任何双线性对运算,在验证阶段只有一个双线性对运算,并且不需要使用映射到点(Map to Point)的特殊哈希函数.与已有方案相比,所提方案在计算量上更具优势.同时方案采用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解决了基于证书签名方案的证书管理问题和基于身份签名方案的密钥托管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一个基于身份的部分盲签名方案的分析,指出其存在公共信息被非法篡改的漏洞.针对这一问题,在原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一个新的部分盲签名方案.证明了改进方案的正确性、公共信息不可篡改性和部分盲性,并利用随机预言机模型证明了方案在适应性选择消息和身份攻击下是存在性不可伪造的.  相似文献   

6.
无证书聚合签名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签名验证阶段的效率,其存在两类攻击,在类型I攻击中,攻击者不知道系统主密钥和用户的部分私钥,但能替换用户的公钥;在类型II攻击中,攻击者知道系统主密钥和用户的部分私钥,但不能替换用户公钥.无证书聚合签名方案只有同时能够抵抗这两类攻击,才能说明方案是安全的.大多数无证书聚合签名方案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证明了其安全性,但是有些方案不能抵抗类型II攻击.以陈提出的无证书聚合签名方案为例,给出一种适用于一些无证书聚合签名方案的对应攻击方法.攻击者在拥有系统主密钥的情况下,根据两个有效的签名可以伪造出任意一个消息的有效签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改进的无证书聚合签名方案,并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证明了新方案针对类型I攻击和类型II类攻击是存在性不可伪造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DLP问题代理盲签名方案不满足不可伪造性和不可链接性的缺陷,文章提出一个改进的代理盲签名方案。方案在盲签名阶段引入了代理签名者的私钥,能够抵御原始签名者的伪造攻击。同时改进了消息盲化过程,避免了代理签名者的链接性攻击。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代理盲签名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在指定接收者恢复消息签名方案的基础上加入了前向安全性,提出一种新的部分盲签名方案.新方案能够减少通信量,避免因密钥的泄露而导致以前的所有签名无效,只有指定的接收者才能恢复原始消息,进一步加强了消息的隐秘性.新方案中签名发起人和签名者合作完成签名,签名密钥按周期更新,在签名过程中加入了最终可恢复消息的接收者的信息.安全性分析表明新方案满足部分盲性、前向安全性和不可伪造性等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具有消息恢复功能签名方案中,原始信息被包含在签名中,其不需要发送给验证者,因此降低了签名的长度。Singh和Verma提出了一个具有消息恢复功能的基于身份的代理签名方案,Niu等人指出了其方案是不安全的,然后给出了一个改进方案,并宣称改进方案是安全的。然而通过对Niu等人给出方案的分析,发现其方案依然是不安全的,当攻击者获得一个有效签名时,他可以对任何一个消息进行伪造签名。为了解决该方案的安全缺陷,对其方案进行了改进,改进的方案可以有效抵抗伪造攻击。与之前的方案相比,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在发现第一类攻击者容易攻破一个高效的基于证书签名方案后,对原方案进行改进,并在逆Diffie-Hellman和计算Diffie-Hellman困难性假设下,利用随机预言机模型证明了改进方案在适应性选择消息和身份下具有不可伪造性。同时,将改进后方案的效率,与已有基于证书签名方案效率相比,发现该方案是高效的。  相似文献   

11.
SHI2002群签名方案是Tseng—Jan群签名方案的一个改进方案.通过对该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发现该方案不能抵抗广义伪造攻击,即任何一个非群成员均可以在不经过群经理的许可下,伪造一个群成员的身份证书和相应的秘密密钥;利用这个身份证书和秘密密钥,可以对任意的消息进行签名,签名能够通过验证算法.从而导致任何一个非群成员均能够代表整个群做签名,群经理却无法追查出签名者的身份.故该方案不能保护整个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了几个无证书的部分盲签名方案,对其中的一个签名方案分析发现其存在严重的安全缺陷,并对出现伪造攻击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在签名阶段加入公共信息,并在签名时改变签名的形式.结果与结论 分析表明,改进方案不仅满足部分盲性,而且可以防止对公共信息的更改,并在随机预言模型下证明新方案是不可伪造的.  相似文献   

13.
杜红珍 《河南科学》2014,(12):2514-2516
为了提高分布式环境下信任链上推荐信息的认证效率,秦艳琳等人提出一个高效的有固定签名长度的无证书有序多重签名方案,并证明了她们的方案是安全的.但是,秦方案的设计存在安全缺陷,通过具体攻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任意一个敌手都可以篡改其信任路径上的信息,可以伪造所有节点对信息的多重签名.  相似文献   

14.
Fail-stop signature schemes provide security for a signer against forgeries of an enemy with unlimited computational power by enabling the signer to provide a proof of forgery when a forgery happens. Chang et al proposed a robust fail-stop blind signature scheme based on bilinear pairings. However, in this paper, it will be found that there are several mistakes in Chang et al's fail-stop blind signature scheme. Moreover, it will be pointed out that this scheme doesn't meet the property of a fail-stop signature: unconditionally secure for a signer. In Chang et al's scheme, a forger can forge a valid signature that can't be proved by a signer using the "proof of forgery". The scheme also doesn't possess the unlinkability property of a blind signature.  相似文献   

15.
在提名代理签名中,原始签名方将签名权利委托给代理签名方,这时代理签名方还充当着提名者的角色,代理签名方(提名方)代表原始签名方产生提名签名,随后将生成的提名代理签名传递给被提名方加以验证.在提名代理签名中,除了要求具有代理签名的性质,还应有提名签名的性质,即提名性:仅有被提名者可以验证一个提名代理签名有效与否,而且如果必要,仅有被提名方可以向第三方证实这个代理提名签名有效与否.文章按照提名代理签名应满足的条件分析了Zhang等的方案.指出这些方案不满足提名性.在Zhang等的方案中,提名方也可以验证一个提名代理签名有效与否,而且也可以向第三方证实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盲签名和前向安全特性在密码学研究中已成为热点.盲签名在实际应用中起着保护消息发送方隐私权的重要作用.前向安全特性能有效地减少因签名密钥泄露而带来的损失,即使签名密钥在j时段被盗,窃密者也仅能伪造j时段后的有效签名,而j时段前的签名仍然有效.基于ElGamal体制提出了一种具有前向安全特性的盲签名方案,将前向安全特性引入到盲签名方案中,并分析了该方案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0 IntroductionIdentity-based (ID-based) cryptography[1]is rapidly emer-gingin recent years .The concept of the proxy signature scheme was first in-troduced by Mamboet al[2]in 1996 .The concept of thresholdproxy signature was proposed[3 ,4]. Apractical and secure (t,n) threshold proxy signature scheme should satisfy the secre-cy,the proxy protected,the unforgeability,the non-repudia-tion,the ti me constraint ,andthe known signers[5].In 2006 , Baoet al[6]proposed an ID-based thresholdproxy s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