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k-means算法对二维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并用C#语言实现了该算法。先按照样本点的距离进行初始划分,然后再按照各样本点和初始中点的距离远近进行聚类。结果表明,k-means算法对二维数据的聚类是有效的,实现该算法的程序对二维数据的聚类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2.
随机选择初始聚类中心的k-means算法易使聚类陷入局部最优解、聚类结果不稳定且受孤立点影响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方法及孤立点排除法.该算法首先选择距离最远的两点加入初始化中心,再根据这两点将原始簇分成两个聚簇,在这两个簇中挑选方差较大的簇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裂直至找到k个中心,初始中心的选择过程中用到孤立点排除法.在UCI数据集及人造含一定比例的噪音数据集下,通过实验比较了改进算法与其他算法的优劣.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不仅受孤立点的影响小、稳定性好而且准确度也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k-means算法必须事先指定初始聚类数k,并且对初始聚类中心点比较敏感,聚类准则函数对求解的最优聚类数评价不理想,提出一种基于局部密度的启发式生成初始聚类中心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准则函数自动生成聚类数目,改进了传统k-means算法.实验表明改进的算法比传统k-means算法提高了聚类效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试卷成绩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庆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4)
研究了k-means聚类算法,并将此算法应用于高校学生试卷成绩分析中.首先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然后使用k-means算法,对学生试卷成绩进行分类评价.用所获得的结果指导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5.
经典的分布式k-means聚类算法随机选取初始聚类中心,进行多次的迭代,容易使得聚类效率低,网络通信量大,而且聚类结果不稳定。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分布式k-means聚类算法。该算法通过划分数据集,计算属性最密集的k个数据块作为聚类中心,以确保聚类中心的代表性,进而减少算法的迭代计算次数,提高聚类效率。通过在Hadoop分布式平台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减少迭代次数和收敛时间。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k-means聚类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非常敏感,聚类的结果也常常随着初始聚类中心而波动。为了降低聚类算法的这种敏感性,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聚类算法(SA—K—means),该方法通过计算数据对象区域的密度,选择相互距离最远的高密度区域的中心作为初始聚类中心。实验表明SA—K—means聚类算法能有效地消除聚类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的敏感性,得到满意的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k-means算法中初始聚类中心选取的随意性对于聚类结果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Leader算法的k-means改进算法——Lk-means算法.该算法有效避免了初始聚类中心选取的边缘化和随意性.实验证明,Lk-means算法的聚类结果更加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8.
安爱芬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30-34
针对传统k-means聚类方法随机选择初始聚类中心而导致的收敛速度慢、聚类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文结合空间相似度度量提出一种改进的k-means初始聚类中心选择方法.该方法通过定义空间中样本的相似度,从而选择相似度较小的样本作为初始聚类中心,以减少达到聚类稳定状态的迭代次数,提高聚类的效率.UCI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k-means聚类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改进的k-means初始聚类中心选择方法能够使聚类的收敛速度加快,得到良好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9.
原始的k-means算法是从样本点的集合中随机选取K个中心,这种选取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算法的有效性.为消除选取初始中心的盲目性,应充分利用已有数据样本点的信息.采取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方式来选取初始中心.实验证明新的初始点的选取不仅提高了算法的计算效率,也提高了算法最终确定的聚类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一种用于文本聚类的改进k-means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means是目前常用的文本聚类算法,针对其最终搜索的局部极值与全局最优解偏差较大的缺点,采用一种基于局部搜索优化的思想来改进算法,并推导出目标函数的变化公式。根据目标函数值的改变对聚类结果作再次划分后,继续k-means迭代,拓展其搜索范围。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修改后的算法能有效地提高聚类的质量,且计算复杂度仍与数据集文本总数呈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OPTICS是一种大规模数据库的聚类算法,它是基于核心对象和可达距离来实现的.对于每一个核心对象将其邻域内的所有对象按到该核心对象的可达距离进行排序,每次都选择1个到该核心对象具有最小的可达距离的对象进行信息更新.算法实现采用优先队列保存候选对象以加快处理速度,最后用UCI数据集对算法进行聚类效果测试,结果表明OPTICS算法对数据集产生一个基于密度的簇排序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密度的引力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所存在的缺点,将万有引力和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思想引入到聚类过程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密度的引力聚类算法GCABD.该算法可以自动决定目标数据集中的簇的个数,并且能发现任意形状的簇且可以过滤"噪声"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GCABD算法的聚类效果和精度均比典型的K-means算法好,提高了聚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增量算法的要求是聚类特征一般是可加的、非迭代的。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的网格聚类算法GDCLUS,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量式算法IGDCLUS,它可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具有高效、易实现的特点,适用于数据库周期性地增量环境下的数据批量更新。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因其抗噪声能力强和能发现任意形状的簇等优点,在聚类分析中被广泛采用。提出的基于相对密度的聚类算法,在继承上述优点的基础上,有效地解决了基于密度的聚类结果对参数值过于敏感、参数值难以设置以及高密度簇完全被相连的低密度簇所包含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格和密度的随机样例的聚类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密度聚类算法效率并处理非空间属性约束,提出了基于网格和密度的聚类算法(GDRS).它使用网格区域表示点的邻域,非空间属性被分为数值和字符类型.首先通过网格方法找到能准确反映数据空间几何特征的参考点;然后随机选择没有分类的参考点,并测试其邻域的稀疏状况、与其他聚类的关系以及非空间属性的约束来决定加入、合并聚类或形成新的聚类;最后把参考点映射回数据.把此算法和DBSCAN及DBRS算法进行了理论比较,并使用合成和真实数据集对GDRS和DBSCAN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GDRS具有密度算法的优点,即可发现各种形状的聚类并能屏蔽噪声点,且执行效率明显优于密度算法. 相似文献
16.
密度峰值聚类(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 DPC)算法是一种新型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通过选取自身密度高且距离其他更高密度点较远的样本点作为聚类中心,再根据样本间的局部密度和距离进行聚类。一方面,虽然DPC算法参数唯一、简单、高效,但是其截断距离的取值是按经验策略设定,而截断距离值选取不当会导致局部密度和距离计算错误;另一方面,聚类中心的选取采用人机交互模式,对聚类结果的主观影响较大。针对DPC算法的这些缺陷,目前的改进方向主要有3个:改进截断距离的取值方式、改进局部密度和距离的计算方式以及改进聚类中心的选取方式。通过这3个方向的改进,使得DPC过程自适应。本文对DPC算法的自适应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的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对进一步的工作进行展望并给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将DPC算法与智能算法有机结合实现算法自适应,对于算法处理高维数据集的性能也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一种改进的基于密度和样本数量的K-means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O Da-wei Xiao Zhou-fa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 Jiangsu Xuzhou P.R.China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 Jiangsu Xuzhou P.R.China﹚ 《科技信息》2008,(28)
对原始K-means算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改进,算法能够自动找出合适的k值,并且最大限度的找出孤立点。首先,寻找样本容量的最大可能初始聚类数n。然后做样本圆,将样本圆等分为n份,依据样本点的位置将样本归属到相应的份里,对初始的n个类进行聚类。最后通过应用DBSCAN算法的小类合并策略将需要合并的小类进行了合并。为了测试改进算法的聚类性能,将改进后的算法源码放在新西兰怀卡托大学所开发的开源平台"weka"上,在多个数据集上与原始K-means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验证了改进算法在聚类质量和聚类稳定性上都远优于原始K-means算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有参混合模型的聚类算法需要假设模型为某种已知的参数模型,存在模型不匹配及非参数正交多项式密度估计不是概率密度函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规范化的B样条密度模型的图像聚类算法.通过构建基于规范化的B样条密度函数的非参数混合模型,利用非参数B样条期望最大(NNBEM:Non-parametric B-spline Expectation Maximum)算法估计密度模型的未知参数,并根据贝叶斯准则实现图像的聚类.该方法不需要对模型做任何假设,可有效克服有参混合模型与实际数据分布不一致问题.对模拟图像和真实图像数据进行仿真的结果表明,规范化的B样条密度模型的聚类算法比其他算法具有更好的聚类性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有参混合模型的聚类算法需要假设模型为某种已知的参数模型, 存在模型不匹配及非参数正交多项式密度估计不是概率密度函数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规范化的B样条密度模型的图像聚类算法。通过构建基于规范化的B样条密度函数的非参数混合模型, 利用非参数B样条期望最大(NNBEM: Non parametric B splineExpectation Maximum)算法估计密度模型的未知参数, 并根据贝叶斯准则实现图像的聚类。该方法不需要对模型做任何假设, 可有效克服有参混合模型与实际数据分布不一致问题。对模拟图像和真实图像数据进行仿真的结果表明, 规范化的B样条密度模型的聚类算法比其他算法具有更好的聚类性能。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密度聚类的异常检测算法(ADIDC), 通过在各特征列上分别进行密度聚类, 并根据各特征对正常轮廓的支持度进行特征加权, 解决了聚类分析方法在异常检测应用中误报率较高的问题. 通过大量基于异常检测数据集 KDD Cup 1999的实验表明, 其相对于传统异常检测方法在保证较高检测率的前提下, 有效地降低了误报率, 对某些与正常行为相近的特殊攻击检测率明显提高. 同时利用特征权值进行特征筛选提高了其检测性能和效率, 更适应实时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