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了解英美社会文化知识,是理解英语语言内涵的必要条件。在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英语运用技能的同时,掌握必要的英美社会的文化知识,并注意本国文化和英美文化间的差异,对促进英语学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巍 《科技资讯》2006,(7):127-127
语言和社会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语言与文化的这种密切关系决定了语言教学与社会文化教学的密切关系。成功的外语教学应是在教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音知识的同时,介绍文化背景,结合社会文化的各种因素教授语音的交际原则,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得体性和交际能力。本文试结合社会语言学的知识来探讨如何更有效地组织法语教学。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分析了语言与文化的基础上,着重从文化内涵、社会文化、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背景知识等方面探讨了语言的社会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是语言的土壤。语言就成为开阔视野和了解文化的一个工具。英语已成为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语言之一。想学好英语就要在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外还必须依赖使用语言的人所具有的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才能够接受文化知识的熏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举例论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丰富内涵及该种能力缺失造成的潜在弊端,认为外语教学中应同时注重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即不仅需要学习语言编码,还需要学习社会语言学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和基础阶段教学大纲都相继规定加强学生社会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社会能力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趋势,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把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在语言教学中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其语言现象的理解和领悟,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静 《咸宁学院学报》2012,(11):236-237
从社会文化视角进行二语习得研究,强调语言学习是建立在社会和文化的环境下,以语言和社会活动为中介,将知识和概念构建于学习者知识体系内。社会文化学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和语言学习的研究中,突出了社会环境对外语学习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任何形式的语言都具有内在的文化涵义.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讲解语音、语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训练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要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本文即阐述了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而文化则制约着语言形式,不懂得文化则无法精通其语言,更无法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因此在交际法模式下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应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结合文化的各种因素教会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恰当的语境进行得体而有效的交际,从而实现既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又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媒介。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无处不在 ,离开特定的文化背景 ,语言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要学好英语 ,只掌握其语音、语法和词汇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因此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 ,要重视社会文化知识的传授。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 ,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黄献萍 《科技信息》2007,(12):16-16
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中西方由于历史、政治、民族等原因,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异。了解了这些差异,才能使语言交际畅通并有效地进行。因此,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必须重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问候语、寒暄、道别、称呼、赞扬与祝贺、比喻用语、其他社会礼节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交际的符号,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文化与交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但真正的交际能力既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社会文化能力。因此,英语教学既应该包括英语语言知识教学又应该包括语言文化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使用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化,不同的民族其语言习惯相差甚远.笔者认为英语教学应注重社会文化的注入,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锋 《科技信息》2007,(19):128-128,132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学习语言并不仅仅是意味着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学习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对外语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的必要性、侧重点以及讲授方式作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媛媛 《科技信息》2007,(1):158-158,118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一种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栽的文化。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更应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说明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应当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完善文化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吴霞 《科技资讯》2007,(36):253-253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媒介.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无处不在,离开特定的文化背景,语言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要学好英语,只掌握其语音、语法和词汇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要重视社会文化知识的传授.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熊丽萍 《科技资讯》2010,(35):150-150,152
学习外语可以使人们视野开阔、思路宽广、知识渊博、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从而使人们在知识、世界观、情操和个性方面都受到启迪。然而,语言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而孤立地存在,我们要学好它,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身为一名英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运用恰当的、灵活多变的方法向学生输入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深入地钻研目前现行的新教材,探讨并挖掘潜藏的文化信息,合理地疏导,减少并消除学生对异国文化理解上的障碍,提高学生对异同文化的敏感性,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去,达到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了解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社会文化知识,就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本文在对马飞龙教授创立的变异教学理论中所蕴含的教学理念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这种科学的教学理念对于基督教文化教学实践的启示与指导意义,以期帮助英语学习者有效地克服对基督教文化知识的理解难题,构建更加全面的英语语言及文化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9.
刘芹  董彦屏 《科技资讯》2013,(16):177-177
大学是从学校到社会的一个桥梁,在大学里学生们除了学习各种语言文化知识外,还尝试着适应社会。因此,作为一个语言教学的大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融入心理因素的指导,让大学生们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能很好地运用语言,适应社会,是本文所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李峻 《洛阳师专学报》1999,18(1):122-123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不能只局限于语言系统本身。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困难,扫除文化上的障碍,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