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孙晓婷  高净鹤  范丹 《科技促进发展》2018,14(11):1092-1098
绿色技术创新是我国实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本文基于2006—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色专利数据探讨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现状及变化趋势,并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绿色专利同时纳入绿色技术创新评价体系中,对我国各省份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区域差异及提升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由于不断升级的环保法规的相继出台,我国绿色专利总量逐年增加,创新激励效应已初步显现;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地区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凭借自身经济发展、研发资金投入等优势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企业是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中坚力量;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但区域间协同创新提升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健全现有专利制度平台,推动区域间及内部绿色技术协调发展,完善激励企业绿色创新活动的环境政策是未来提升我国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绿色技术创新是经济绿色发展的基本驱动力,由绿色技术创新、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构成的复合系统的偶和协调性是区域经济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利用2009~2017年我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相关数据,基于熵值法探讨了绿色技术创新、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三者间的耦合协调机理及耦合协调水平.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绿色...  相似文献   

3.
绿色技术创新策略及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阐述了企业实行绿色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说明实行绿色技术创新的四种战略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评价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据此,设计出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绿色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模型,最后结合个案进行实证分析。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利用神经网络进行企业绿色创新战略选择的结果是比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绿色技术创新的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绿色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入手 ,结合其本质和特点 ,分析了两者的互动关系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绿色技术创新在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最后试提出绿色技术创新对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对以往研究文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从创新类型、政府支持力度、国际贸易壁垒三个角度探讨了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态势,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扩散中的问题展开了探讨。进一步采用了剩余条件估值法(CVM)从预期收益角度分析了扩散动力和提出对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数字中国建设和绿色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企业数字化能否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引发了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企业数字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具体影响效应和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对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分维度检验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区块链技术以及数字技术应用等均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且在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影响机制分析显示,企业数字化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效应主要是通过提升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缓解融资约束以及加大研发投入等方式实现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国有企业、存在政治关联的企业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企业数字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为数字化时代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也为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提供了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7.
环境规制和绿色技术创新是促进绿色发展的两条重要途径。该研究选取中国30个省(市、区)2006-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方法构建动态系统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探索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三者间的动态交互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三者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互动关系。环境规制在短期内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则较为深远;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从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环境规制的作用,而绿色发展对环境规制具有强化作用;环境规制和绿色发展均为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陶明卉  王子龙 《河南科学》2020,38(7):1140-1147
基于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将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与动态系统GMM模型相结合,从异质视角探讨了国外研发投入、国外技术引进和进口贸易3种国际技术转移方式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国际技术转移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且3种转移方式间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国外技术引进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国际技术转移对于各个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影响方向和程度存在差异;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明显的循环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9.
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技术创新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一种技术创新。我国用于绿色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税收激励政策不完善。政府应通过完善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如果不能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就会受到影响。目前东莞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以上矛盾,并且愈演愈烈。本文详细论述了绿色技术创新相关概念。探讨了绿色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绿色技术创新是东莞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从环境规制的技术溢出效应与污染溢出效应2个角度,分析相邻区域环境规制对当地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在这2种效应强弱对比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相邻区域环境规制溢出影响的异质性.在此基础上采用2003—2015年长三角地区26个主要城市数据,使用EBM模型测度绿色创新效率,利用中介效应检验程序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理论分析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相邻区域环境规制强度提升会促进当地绿色创新效率的增加; 在施行环境规制政策的前期,相邻区域环境规制强度提升会造成当地技术创新投入减少; 在施行环境规制政策一段时间后,相邻区域环境规制强度提升会造成当地技术创新投入增加.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绿色化学定义重新进行解读,梳理了绿色化学发展的研究趋势,归纳了其绿色环保、技术革新、效率优先等特征,通过对绿色化学反应原理、绿色反应原料、绿色催化技术、绿色产品开发、绿色产业布局、绿色化学教育等领域研究趋势进行梳理,绿色化学是我们目前应着重发展的新兴行业,需引起相关领域专家广泛关注和持续研究。  相似文献   

13.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将复杂评价问题简单化的一种评价方法,基于模型综合评价法构建出我国中小企业绿色持续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德尔菲法对其绿色持续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得出较弱的结论,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提高中小企业绿色持续创新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闫文周  牛佳 《河南科学》2007,25(6):966-970
绿色建筑评价工作是绿色建筑系统研究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部品的绿色度评价是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基础.通过建筑部品的绿色度评价,构建起了从建筑材料到建筑物绿色度评价的桥梁,从而使绿色建筑评价更为科学与合理.应用PERT技术的三点估计,从而充分考虑了专家意见的波动性;信息扩散和模拟技术的应用弥补了样本数据的不足;通过建立绿色度效用函数,使建筑部品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专家主观性的影响,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5.
以生态旅游产业链上下游主体的互动关系为视角,运用囚徒困境模型对主体在绿色技术创新进程中的创新策略选择进行了单次静态博弈和多次动态博弈分析,指出创新可能陷入"囚徒困境",并提出了规避困境的策略,即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同时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法规,增强和稳定创新收益预期;完善绿色技术在生态旅游市场的交易和成果转化机制,增加绿色技术创新成果的收益;搭建信息共享和公共绿色技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6.
以典型城市上海市和合肥市为例,运用6个住房消费指标来定量分析住房公积金购买经适房模式的优越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其优越性是可以降低消费者购房的总金额和每月的还贷额,减轻消费者还贷压力;其适用性是指该模式适合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最后提出了提高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基数以及抑制经适房价格上涨趋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企业开放式创新的产权欲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开放式创新是一种动态的技术创新活动。从企业开放式创新的理论模型入手,首先分析了不同技术创新资源流入企业所带来的影响,也分析了企业技术流出的不同模式;指出不管是资源流入还是技术流出,都是企业对技术所有权和技术使用权的追逐,具体表现为企业开放式创新的产权欲望模型;通过模型体现了企业对于近期经济获利的思想,也体现了长期的技术创新战略。最后分析了产权欲望模型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构建基础研究类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对引导和推进该类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促进国家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基础研究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概念和特征;基于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冰山模型以及基础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进一步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创新知识、创新技能、影响力、创新能力、创新动机和管理能力等一级指标框架下的基础研究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二级和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尤其强调了对创新个体潜在能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