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步对洱海周边水域及罗时江、弥苴河、永安江三条河进行福寿螺分布调查.结果:洱海周边水域均有福寿螺分布,其中茈碧湖和西湖分布密度最大,江尾、沙坪、海东、双廊、挖色和上关水域次之;大理、喜洲、下关、湾桥和银桥水域有少许分布;洱海东侧的河道、水沟等浅水区域是多发地段.三条河福寿螺分布最多的为永安江,其次是罗时江,弥苴河未发现其分布.  相似文献   

2.
洱海蒸发量计算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蒸发量及相关的多种气象资料,对E601蒸发量资料进行了多因子延长订正,得到了E601完整的历年各月、年序列值.应用洱海数字化测量的水位与水面面积关系及历年各月实测水位,计算出洱海历年各月、年蒸发量,并对洱海蒸发量的特点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于2008年7月15日至21日对洱海周边水域钉螺分布情况的调查发现,洱海东岸的3个镇(海东、挖色和双廊)所属水域均有钉螺分布;洱海南岸水域未发现钉螺分布;洱海西海岸水域除了仁里邑、作邑、州体育馆和才村码头外,其它地方均有钉螺分布;洱海北岸的上关镇水域钉螺分布范围最广,平均密度最大。对照相关资料,钉螺在大理地区分布范围已成扩大趋势。建议应对上关镇和洱海东岸水域着重治理,迅速予以消灭,同时对其它有钉螺分布的地方亦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4.
洱海夏秋季蓝藻种群动态变化及水华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洱海蓝藻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2006年洱海蓝藻种群动态变化的跟踪调查和定性、定量分析,探讨洱海夏秋季蓝藻种群动态变化及藻源污染成因。结果:洱海蓝藻种群增殖及水华发生不仅与营养盐积累、环境、气象因子有关,而且与生态系统脆弱、流域面源污染加重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几者共同作用,导致了洱海蓝藻水华的发生。结论:必须加强洱海蓝藻污染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洱海区域的原始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汝梅 《甘肃科技》2008,24(5):64-66
根据现有考古资料,早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洱海地区就有人生息、繁衍,而见文献记载较早的是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司马迁生活的年代(公元前145--公元前86年)比起早期活动于洱海区域的先民来说已晚了上千年,仅仅依据司马迁之书来探讨洱海区域的原始文化是不够的,本文是借助洱海区域发掘的多处遗址加之其它有关文献来探讨洱海区域的原始文化。  相似文献   

6.
从人类学和民俗体认系统的角度对电视系列片《洱海》中的环保意象表达得失进行讨论,提出洱海的重新书写,既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人文地理与历史问题。提出对当下洱海的书写与表达,应当从“自然的洱海”与“文化的洱海”两个层面上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由于区域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口的增加,开发利用洱海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强,洱海流域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环境功能失调。本文对洱海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就管理策略作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洱海流域环境保护和综合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洱海流域是一个具有明确边界的地理单元和普遍具有因果联系的复合生态系统,作为洱海环境和资源管理单元,流域的环境保护和综合管理是实现资源利用的重要措施.在分析洱海流域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洱海流域环境保护和综合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洱海保护中,作为环境公共产品的最重要的提供者,政府做了巨大投入,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市民对政府履行洱海保护职能是如何评价的,政府职能的履行又对广大市民参与到洱海保护起到了多大的推动作用,对于构建一个政府、公民和社会组织共同发挥作用的生态保护机制模式意义重大。调查显示,社会公众对政府洱海保护职能履行效果的整体评价较好,但在涉及洱海保护的信息公开、政府公共关系、科普、推动公民的深层次参与等职能的履行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气候学方法延长洱海流域气候资料序列,对1901-2005年洱海流域气温及冷暖变化、降雨量及旱涝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洱海流域气候变化规律,提供有关部门实施洱海管理与水资源分析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郭剑丽  刘宁 《科技信息》2008,(12):202-202
为了更好地实现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设计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目前洱海流域地区蔬菜生产现状,采用对比分析方法,找到了影响洱海流域蔬菜生产的障碍因素和蔬源莱生产活动对洱海的负面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这些影响因素的对策措施。对发展洱海流域地区自然经济,保护洱海,治理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洱海水面蒸发量资料和大理气象观测资料,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对洱海水面蒸发量的变化及影响洱海水面蒸发量变化的直接气候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气候变暖,洱海水面蒸发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呈现减少的趋势,洱海水面蒸发量和气温之间相关性并不显著。洱海水面蒸发随着总云量和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增大而增大。而引起洱海水面蒸发量逐步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总云量有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离洱海下游水体中的肠道致病菌噬菌体,了解肠道致病菌污染情况。方法:通过噬菌斑法从洱海下游水体中分离和鉴定各种肠道致病菌噬菌体。结果:成功分离出了痢疾杆菌噬菌体、伤寒杆菌噬菌体、乙型副伤寒杆菌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4种肠道致病菌噬菌体。结论:洱海下游水体存在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污染,提示需进一步加强大理周边生活污水排放的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面对目前洱海生态环境监测缺乏智能实时动态监测与控制的现状,针对地面监测技术定位了洱海生态环境监测内容、监测对象、监测类型和监测指标等监测目标,提出了一种洱海生态环境监测方法和一类洱海生态环境监测节点设计方案。该方法利用物联网、云计算、3G以及位置服务等新技术设计了数据感知与处理方式、数据计算模式和数据传输与定位方式,架构了节点功能模块、硬件和软件系统。通过实验模拟与功能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为洱海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洱海流域(大理地区)水源的抽样调查,了解洱海流域水源中铅、锰的含量。方法:选择洱海流域主要的入湖河流、洱海表层水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水样中铅、锰的含量。结果:洱海流域中锰的平均含量为0.013 6mg/L,而铅的平均含量为0.828 0mg/L;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比较,锰的合格率为100%,铅的超标率为100%。结论:洱海流域中铅含量严重超标,存在潜在危险性,给相关部门防止铅在洱海湖泊内发生生物蓄积提供一定的依据,从而为居民提供健康的饮水环境。  相似文献   

17.
洱海原有土著鱼类17种,其中,有8种为洱海所特有。60年代以后土著鱼类逐渐减少,鱼类多样性出现危机,文章论述了50年代至90年代洱海鱼类的动态变化。分析了鱼类多样性危机的原因,并提出了解除洱海鱼类多样性危机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属国家重点保护水域之一。多年来,由于没有协调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重开发轻保护,乱引外来鱼种,酷渔滥捕、网箱养鱼,围湖滩养鱼,守量开发利用水资源,水环境污染等,导致洱海生态环境恶化,蓝藻暴发。文章从战略的高度,提出洱海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1恢复生物多样性。2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途径3治理污染。  相似文献   

19.
洱海近代气候变化的沉积物粒度与同位素记录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通过对洱海现代沉积物的精细采样和分析,成功地建立了近700a来洱海沉积物平均粒径和碳酸盐C,O同位素的时间变化序列,恢复了近700a来洱海区域气候与环境演化历史,揭示了洱海区域暖干冷湿相交替的气候演替类型.洱海区域气候冷暖变化存在200和400a准周期,干湿变化存在100,200和400a准周期.14世纪和公元1500~1800年是洱海近700a来的两个主要冷期,其中公元1550~1800年间的冷期可能是现代小冰期在西南地区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湖泊是流域各类生态过程的重要起点,“从湖泊出发”是提升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绩效的重要思路.该文综合考虑湖泊禀赋、空间距离、扩散介质等因素,构建了一个湖泊生态影响域测度模型,并以洱海流域为例,对其4个较大湖泊水体的生态影响范围进行测度分析.结果显示:4个湖泊对外生态过程受到的累计阻力呈辐射状向四周扩散,距湖越远阻力越大,影响强度越小;洱海的生态影响域面积最大,占据压倒性优势,茈碧湖、海西海、西湖的影响范围依次减小,彼此离散,且均处于洱海影响域包围之内;根据影响强度对洱海影响域进行分级、分区,发现其高、中、低三种类型的影响域面积依次增加,并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环湖梯次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