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添加聚丙烯酸钠(PAAS)对堆肥产品的吸水保水性能的影响.研究显示,PAAS能明显改善污泥结构;添加PAAS的堆肥产品吸水倍率可达到5.97 m L·g-1,吸水保水性能都优于未添加PAAS的堆肥产品;将PAAS堆肥产品与田土按堆肥施用比例混合后,其保水反应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且模型计算结果与蒸发实验能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2.
强制通风静态仓系统堆肥温度的时空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组织4个中试规模的堆肥试验,研究了畜禽场废弃物强制通风静态仓系统堆肥温度的时空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时间上,堆肥温度均经历了升温期、高温期和降温期,且高温持续期都能满足国家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要求;以锯末和稻草组合为调理剂的处理能改善堆料的结构,其升温速率明显比以锯末为调理剂的处理快,有利于升温和堆肥过程的进行;以玉米芯为调理剂,报警温度设置为70℃时的高温持续期较60℃时的长,且会延长堆肥周期;在空间上,在起始阶段堆体内的下层温度高于上层温度,进入高温期后上层温度高于下层,且呈现梯度效应.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酸钠分散剂的制备及应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聚合法,以水为溶剂、K2S2O8-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NaHSO3为链转移剂,合成了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探索,结果表明:反应温度70℃、单体丙烯酸质量分数为20%~30%、NaHSO3与K2S2O8质量之比为10:1~14:1、反应时间5h,可获得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4000的聚丙烯酸钠.对合成的聚丙烯酸钠在陶瓷铁粉上进行应用试验,当聚丙烯酸钠加入量为0.3%~0.5%时,所得浆料粘度较小,有良好的分散效果.  相似文献   

4.
陶瓷解凝剂聚丙烯酸纳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陶瓷用聚丙烯酸钠解凝剂,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解凝剂添加量对陶瓷解凝效果的影响,并对解凝机理进行探讨。与常规解凝剂如碳酸钠、硅酸钠等比较,结果表明添加量相同时.聚丙烯酸钠(30%水溶液)使陶瓷流动性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5.
污泥堆肥良好的腐熟程度是堆肥安全使用或农用的必要前提.本试验以杨凌城市污水污泥为原料,以木材加工厂废弃物锯末为调理剂,采用强制通风静态好氧堆肥与自然通风好氧堆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2个处理的堆肥试验:SS(25%)+DSS(37.5%)+SWD(37.5%),SS(62.5%)+DSS(37.5%)+SWD(0%),研究了堆肥过程中6种重要的评价堆肥腐熟程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如堆体温度、pH、电导率(EC)、C/N比、水溶性有机碳(DOC)、种子发芽指数(GI)以及它们随堆肥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20d堆肥过程中,处理SS+SWD、SS的堆体温度变化均明显呈现出升温期、高温期和降温期3个时期,高温所持续的时间4 d(SS+SWD)和9 d(SS)均符合我国与美国无害化和卫生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处理SS+SWD、SS的堆温、pH、EC、TOC、TKN、C/N、DOC共同呈现出随堆肥时间的的变化波动在第Ⅰ发酵阶段比第Ⅱ发酵阶段剧烈;雪里蕻的GI在处理SS+SWD、SS中分别呈现出抑制发芽阶段、上升阶段、稳定阶段3个阶段,至堆肥终止时2个处理堆肥均已达到腐熟,但处理SS+SWD的堆肥腐熟程度稍劣于处理SS.通过比较试验结果还可以得出,SS+SWD处理的堆肥上层温度在高温阶段所持续的时间比SS处理的时间长;SS+SWD处理更利于氮的固定保存.在污泥中添加锯末的堆肥处理中,对反映堆肥腐熟的堆体温度、水分、N素、EC、pH方面存在着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海藻酸钠为成膜主料,添加增塑剂、增强剂等,研究壳聚糖、玉米淀粉、聚丙烯酸钠各组分的添加对海藻酸钠膜拉力、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厚度的影响.确定海藻酸钠复合膜各组分的最佳质量浓度为海藻酸钠5%,甘油2%,聚丙烯酸钠0.1%,玉米淀粉2%,壳聚糖2%,测得复合膜拉力为5.2 N,断裂伸长率为93.3%,水蒸气透过量为...  相似文献   

7.
以奶牛粪便为堆肥基质,稻壳为调理剂,采用人工翻堆好氧高温堆肥方式,研究比较了添加NMF菌群堆肥、添加灭活NMF菌群堆肥与自然堆肥腐熟过程中各个阶段酶活性变化;结合油菜种子发芽试验,探讨堆肥酶活性变化与堆肥腐熟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人工接种堆肥比自然堆肥高温期提前7—10d,堆肥腐熟时间缩短25d;(2)添加NMF菌群堆肥、添加灭活NMF菌群堆肥、自然堆肥过程中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变化趋势;同一堆肥时期,接种NMF菌群堆肥酶活性高于添加灭活NMF菌群堆肥、自然堆肥酶活性;(3)堆肥腐熟后期碱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酶活性较为稳定,可以作为堆肥腐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酸钠对纳米SiO_2分散稳定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聚丙烯酸钠(PAAS)作为分散剂,并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对纳米颗粒的分散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红外光谱仪对分散剂在颗粒表面的吸附状态进行识别.发现聚丙烯酸钠能够显著提高纳米SiO2颗粒的分散稳定性,但是,当聚丙烯酸钠的添加量过大而达到过饱和时,反而会造成体系中纳米颗粒分散稳定性的降低;对于相同质量分数的聚丙烯酸钠,低pH值增加了纳米SiO2颗粒与聚丙烯酸钠形成氢键的几率,促进了聚丙烯酸钠在纳米SiO2颗粒表面上的吸附,纳米颗粒的分散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辽阳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的污泥为研究对象,运用一套自制的适用于小体积发酵装置对污泥进行了高温好氧发酵堆肥处理.通过对比实验,对堆体温度、含水率等指标的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获得了堆肥过程中各项指标的最优化组合.研究表明:通过室外通风晾晒并与调理剂混合,有利于调整生污泥水分,促进堆肥顺利启动;锯末、稻壳及稻草秸秆三种调理剂的调理效果次序为锯末>稻草秸秆>稻壳;污泥、调理剂、回流污泥最佳混合比为3∶2∶3;最后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得出堆肥污泥已经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外源菌剂添加条件下对牛粪好氧堆肥的影响,以不添加菌剂的牛粪为空白对照,设置7个不同发酵菌剂处理,对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养分、微生物数量和发芽指数4个腐熟指标进行跟踪测定。结果表明:添加发酵菌剂A仅用2 d时间堆肥温度就升至50℃以上、高温阶段能持续9 d,12 d便能完成发酵;其处理后堆肥有机质含量为51.17%,比处理前增加0.86%;全氮含量为1.9%,比处理前仅损失2.6%;其青霉属真菌数量很少,种子发芽指数达到79.0%,堆肥完全腐熟。发酵菌剂F也达到很好的腐熟效果,这两种发酵菌剂均能达到很好的堆肥生产要求,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餐厨垃圾高温好氧堆肥小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餐厨垃圾好氧堆肥反应机理,优化堆肥工艺,用餐厨垃圾和锯末为原料,以质量比为3∶1的比例混合后进行小规模高温好氧堆肥研究.通过测定堆料中的水溶性C/N、pH值、温度、含水率和总有机碳下降率来推断反应进行的程度.试验表明,本装置可使堆肥顺利升温,最高温度达到60.5℃,并且高温期(>50℃)持续6 d,所得堆肥产品的理化性质和卫生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堆肥环境温度为40℃,初始堆料含水率为55%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采用好氧堆肥方法,研究了不同银杏残叶添加比例(质量分数0%、10%、20%,30%,40%)对猪粪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20%和30%银杏残叶堆肥在第3天分别达到最高温65 ℃和63 ℃,且高温阶段(>55 ℃)持续时间达7 d,完成主要发酵过程约需28 d,明显少于未添加银杏残叶堆肥(对照)所需时间(约37 d)。堆熟后,各处理堆肥有机碳含量(质量分数)在25%~28%之间,无显著差异,均符合有机肥国家标准。各处理堆肥全N(TN)含量(质量分数)在2.26%~3.20%之间。与对照相比,添加质量分数20%银杏残叶处理TN增加最高,达41.5%。各处理堆肥的碳氮比(C/N)和T值(堆肥结束与初始C/N的比)均符合猪粪堆肥腐熟标准(C/N<20、T值<0.6)。添加质量分数20%和30%银杏残叶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在堆制28 d时,已达80%以上,而其他处理则在35 d后才达到。综合来看,添加质量分数20%~30%的银杏残叶有利于猪粪好氧堆肥的熟化、稳定及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鸡粪中四环素类抗生素为研究对象,在堆肥发酵过程添加降解剂对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降解,研究木屑和高锰酸钾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降解效果.在本实验条件下,以木屑为辅料,在堆肥发酵降温期添加高锰酸钾对鸡粪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降解率达到89%.在堆肥发酵初期加入高锰酸钾会提高堆肥发酵过程的温度,结果发现高锰酸钾在堆肥高温期会发生分解产生氧气,增加堆肥过程的氧气通量,提高反应温度.  相似文献   

14.
白腐菌对小麦秸秆腐熟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堆肥试验,考察白腐菌对小麦秸秆的腐熟作用.结果表明:添加白腐菌的各处理均明显好于对照处理.与自然发酵的CK1相比,腐熟时间由30天,缩短为14天.与加了腐熟剂的CK2比较,发酵时间提前2-4天.腐熟剂处理木质素降解率为21.1%,添加白腐菌的T3处理降解率可达64.5%,较单独腐熟剂的对照处理降解率高43.5%.且综合考察秸秆腐熟效果,初步确定白腐菌添加量为10ml/750g.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厨余垃圾添加比例对鸡粪与小麦秸秆混合堆肥过程的影响,在鸡粪与小麦秸秆干重比为1∶5的混合体系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厨余垃圾(0.05、1、2、4),采用强制间歇式通风好氧堆肥装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厨余垃圾添加比例为0.05、1时,堆体较其他处理优先达到高温期(>50℃)且维持8 d,有机质去除率分别为13.35%、18.20%,种子发芽指数为116.3%、120.6%。厨余垃圾添加比例高于1时,堆体达到高温期延后且维持时间短,堆体pH与电导率值降低,但有机质去除率提高(13.35%~20.63%),秸秆表面腐蚀程度较其他堆体明显。RDA(redundancy analysis)分析表明pH、锌、电导率是影响种子发芽指数和有机质去除率的关键环境因子且pH的影响程度最大。因此,适量添加厨余垃圾有利于促进鸡粪与小麦秸秆混合堆肥腐熟化。  相似文献   

16.
水溶性高聚物在盾构隧道注浆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酸钠三种高聚物对掺高效减水剂GCL1—3A的盾构隧道注浆材料泌水、流动度、凝结时间以及水泥净浆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酸钠对注浆材料都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聚乙烯醇在6h后才显示出一定的保水效果。在3%(质量分数)掺量(相对于减水剂用量)下,羧甲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酸钠可提高注浆材料的流动度和稳定性。此外,羧甲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酸钠具有促凝作用,而聚乙烯醇具有缓凝作用。掺加羧甲基纤维素或聚丙烯酸钠的注浆材料初凝时间均为13h左右,比未掺加高聚物的注浆材料的初凝时间缩短了1h。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菌剂对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稻草、木屑为填充料,分别添加EM原露、腐秆灵、金宝贝生物发酵剂、阿姆斯生物发酵剂和纤维素分解菌5种微生物菌剂,采用人工翻堆好氧堆肥工艺,进行城市污泥堆肥试验,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温度、pH值及NH_4~+-N、NO_3~--N和总氮含量,研究了5种微生物菌剂对城市污泥堆肥进程及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后堆体达到高温期和最高温度的时间较对照提前了1~2 d,降温阶段的降温速率提高了0.54~0.74℃/d,达到室温时间提前了5~6 d;各堆体50℃以上均保持了7 d以上,满足堆肥卫生学指标.添加微生物菌剂能促进有机氮的分解,促进硝化细菌的生长,有利于NH_4~+-N向NO_3~--N的转化和堆肥的腐熟进程.由于添加微生物菌剂提高了堆体升温速率、延长了高温期的维持时间和增加了堆体的pH值,导致更多的氮素损失.堆肥结束时,堆体氮含量降低39.8%~44.8%,较未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堆体降低量多9.8%~14.8%.综合各项指标,金宝贝生物发酵剂和阿姆斯生物发酵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市政污泥产量及无害化处置量均呈增加趋势,污泥堆肥技术成为研究与关注的热点,但传统堆肥中存在许多问题。为提高市政污泥堆肥腐殖化程度并减少氮素损失,通过好氧堆肥方法研究了添加生物炭对市政污泥堆肥腐殖质组分及氨气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7 d堆肥中,对照(C1)、添加5%生物炭(C2)、添加10%生物炭(C3)3个处理均达到腐熟标准。与对照相比,生物炭添加延长了堆体高温时间1~4 d,提高了堆体pH和EC,对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富里酸分解更彻底;堆肥结束时,C2堆体腐殖化指数、胡敏酸占有率和胡富比均高于对照,腐殖化效果最好。氨气释放主要在高温期,累计释放量C1(178.43 g/m2)>C3(151.28 g/m2)>C2(134.97 g/m2),堆肥结束C1、C2和C3总氮含量分别为11.67 g/kg 、13.48 g/kg和13.03 g/kg,添加生物炭有利于氮素保留。可见,生物炭在提高堆肥腐殖质稳定和减少氨气排放中具有良好效果,且5%添加量优于10%。  相似文献   

19.
聚丙烯酸钠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由于其结构为聚阴离子电解质,而且无毒,在食品、医药、纺织、化工、冶金、水处理等工业部门有广泛的用途,作为增稠剂、絮凝剂等使用的聚丙烯酸钠要求分子量高,溶解速度快。目前国内生产和使用的聚丙烯酸钠主要有40%胶体和95...  相似文献   

20.
紫外(UV)光聚合法合成高强吸水性聚丙烯酸钠,对比于传统的聚合方法具有工艺过程简单,反应时间短,易操作.可在常温下进行等优点.本文研究了中和度,光照时间等因素对交联聚丙烯酸钠吸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加任何引发剂和交联剂、一定的中和度情况下,光照时问为20min时,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具有很高的吸水率和很好的耐盐性.吸去离子水率为3120g/g,吸生理盐水(0.9%Nacl水溶液)率为701g/g,吸雨水(pH约为六)率为2260g/g,吸人工尿率为196g/g,吸人工血率为467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