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研究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针对研究生群体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确立研究生群体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过程,把培育研究生马克思世界观与弘扬传统文化精华、对话西方思潮相结合。对策主要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培育研究生的民族精神,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土壤;通过文明的对话,让研究生在更宽阔的视野里了解全球化和网络化语境下多种思潮激荡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从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通过"关怀和疏导"关照研究生群体的现实需求,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使个人理想的实现植根于为社会理想而奋斗的人生实践中,这也是研究生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黎明 《科技信息》2013,(26):116-117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社会的主导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员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员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社会转型时期,部分共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偏差,发生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异变、动摇或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如何面对当前共产党员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怎样认识当前共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并化解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成为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新形势,不断探索的历史性课题,是党和国家的大事。要办好此事,第一要务是要建立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大众的信仰来自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载体"——中国共产党的信服。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规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五位一体"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把党员的人格力量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结合起来,显示"载体"的榜样魅力,吸引大众信仰并践行马克思主义,才能顺利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张君辉等 《科技信息》2014,(14):168+187
高校研究生教育本质上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人才,研究生党员的素质与思想道德水平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因此研究生党员的再教育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但自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以来,研究生的数量的扩张与研究生质量的提高显现出一定的反比关系,同时研究生党员的再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现状与研究生本身的要求产生不同步的现象,不少研究生党员存在着党性修养缺失、党员意识淡薄、理论学习不足等问题。因此,研究生党员再教育工作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相似文献   

5.
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形成、确立乃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时期。当前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在相当程度上干扰了大学生的信仰选择,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产生了冲击和抵消作用。因此,必须着力剖析影响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要社会思潮,把握其本质特点和传播方式,积极探索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坚持理性思维,其社会根基要关注以人为本、社会和谐和实现个人价值,通过本体论依据和现实性、理想性、超越性的统一完善整体维度,结合现实生活、民族精神、传统信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生长点,确保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成为国人理论研究的重点,更要成为大众的主体生命信仰。  相似文献   

7.
我国省级以下的干部分为三层,即厅级、处级和科级.这三级干部占我国干部队伍的绝大多数.这三级干部队伍建设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因此,提高这三级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非常重要.总的来看,这三级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认知能力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是比较强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坚定理想信仰还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处于信仰选择的关键时期,也正是适时引导的关键时期,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他们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由于当代大学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的倾向,所以必须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式方法,强化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9.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社会环境等都给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严峻的挑战,面对各种挑战,应该发挥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导向作用、动力作用、规范作用、科学创造作用、凝聚作用,以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0.
高校信仰教育,不仅能指引大学生行为准则、实现人生价值而且对培养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描绘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对高校信仰教育现状的分析,指出了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逐渐淡漠,信仰缺失等问题,提出通过拓展高校信仰教育的内容,创新高校信仰教育的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信仰引领时代精神,给予不同主体不同关注;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利益相合,提高高校信仰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来实现高校信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经研究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分析,从某个角度来看,研究生宗教信仰问题值得担忧。研究生宗教信仰状况必须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生个人、社会三者应合力解决研究生信仰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经研究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分析,从某个角度来看,研究生宗教信仰问题值得担忧。研究生宗教信仰状况必须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生个人、社会三者应合力解决研究生信仰问题。  相似文献   

13.
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本性,着重对当前高校“两课”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神圣职责和必然要求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勤奋学习、勇于实践是“两课”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的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很大冲击,导致一部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了危机,从五个方面冷静分析了危机产生的原因,并相应的提出了强化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近年来,社会价值观取向日益多元化,大学生群体理想信仰状况总体向好,但受到国内外各方面的影响,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该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理想和信仰现状,探讨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从而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理想和信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曾兰 《科技信息》2008,(21):147-147
大学生信仰教育事关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信仰呈现多样化、功利化、世俗化等特征。重建大学生信仰体系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支撑,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的关系,推进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7.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一种具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属性的先进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信仰一脉相承,同时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践行过程.它蕴藏着巨大的教化价值,发挥其情感感召力、文化熏陶能力以及教育功能,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并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8.
工科院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工科院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工科院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应从创建研究生分班管理和培养制度、通过举办丰富的党支部活动来加强对工科研究生群体的人文关怀、运用网络开展合作好研究生党建工作、创立奖惩激励机制、创立以导师为支部书记的研究生党支部实现对研究生党员的全程管理、创立研究生示范党支部并给予资金扶持等六方面来开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内涵、价值功用、确立途径、危机产生和危机化解五个层面。全面梳理并深刻解答这些问题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高校师生思想信仰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杨蕾 《当代地方科技》2012,(11):133-133,135
西部地区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在现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生活多样化的冲击下更容易受到影响。尤其是多元文化给整个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同时树立了多个价值标准,这更容易冲击和削弱本就不是很坚固的西部民办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同时,西部民办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构建,除了要面对一般的国际国内环境,还要受到他们自身的宗教信仰、民族文化传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发展状况等客观环境的影响。再加上他们自身基础较差、自卑心理较重、社会舆论压力较大,使得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构建更加特殊,也更加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