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关于商品拜物教的揭示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文章认为 ,在认识到商品 (货币 )拜物教是历史向前发展的产物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商品经济状况下必然产物的前提下 ,接受马克思对商品 (货币 )的拜物教的批判 ,帮助人们逐步摆脱盲目追求货币的状态 ,是符合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论。因此 ,认清拜金主义的两面性 ,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会存在拜金主义 ,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能制定符合实际的引导政策和取得监督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科学论断,打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旧的传统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充分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科学论断,对于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定地贯彻执行了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战略方针,使国家在改革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遭路上迈进了一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获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商品货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商品拜物教倾向亦不可低估。从人们的贺词“恭喜发财”到人们的顺口溜:“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以及渗透在人们社会交往中的物质利益、金钱意识的浓厚,文化价值的弱化和商品化倾向。这些在价值判断上是好是坏?为什么在私有制经济中充斥的现象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仍然存在,这是必然的还是可以避免的等等。这些问题都重又让我们困惑。重读马克思的《资本论》,从理论上来认识商品拜物教,认识其性质及产生的客观基础,还是有其理论意义和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重大的理论突破,不仅是改革计划体制的理论基础,也是理解如何搞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理论关键。重新学习马克思关于商品生产的最高发展形式——资本主义商品经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是否存在?按劳分配中“劳”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按劳分配?本文拟对以上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并不排斥按劳分配有人认为,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商品货币关系已经消亡为前提的。现实生活中既然还存在商品经济,那么,按劳分配就不存在。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既违背了马克思的原意,也不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并不对立,而是同时并存。它们的并存是由同一社会主义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7.
孙凤娟 《科技信息》2010,(33):I0319-I0319,I035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筑能耗也在迅速增长。为了使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节能降耗”,“节能减排”已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几个方面讨论了建筑照明节能的措施和做法。  相似文献   

8.
《世界知识》2008,(8):67-67
从“市场调节”到“计划经济”,从批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到肯定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中国改革总体思路的一次重大突破。但是,当时国内对市场经济研究有限,还不具备提出市场经济的概念,因此,中央在决定中提出叫商品经济,而不是叫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平等意识的培育和增强,是诸多变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商品经济促进社会平等的发展平等作为一种权利,取决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归根到底,决定于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社会经济文化愈发展,生活愈具多样性,人们就愈是具有自己的个性,从而就会提出更多的平等要求。如果所有人在一切方面都是完全一样的“单色人”,他们的需要都同样得到  相似文献   

10.
如果撇开商品经济社会这一特定空间或视域,"拜物教"有着更为宽泛的内涵。它作为"拜神教"的对称是指神灵观念明确产生之前,原始人把某些特定物体当作具有意志的物体而加以崇拜的宗教。拜物教也用来比喻对某种事物或东西的迷恋、崇拜、追逐等。马克思的拜物教范畴既有拜物教的宽泛内涵,又有特定关联域或语境下比喻意义上的内涵。马克思认为,人们在社会协作、分工关系中生产出的产品或物,却变成了独立于这一社会关系之外的异己存在。对这一异化存在的迷恋、崇拜和追逐就是典型的拜物教。它从商品拜物教经货币拜物教发展到资本拜物教。基于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提炼出拜物教在一个社会中是否存在的三个标准(称为"拜物教判明法"):第一,实行商品经济;第二,经济上存在着剥削;第三,不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阶级垄断了行政权力且拥有对社会财富进行分配的权力,并实际占有财富。  相似文献   

11.
<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粮食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指出:“保障全国人民丰衣足食,使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回顾石河子垦区粮食生产发展历程,针对市场和人民生活需求,探讨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粮食生产的途径是很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一)有计划商品经济与企业供销马克思说:“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是极不相同的生产方式都具有的现象,尽管它们在范围和作用方面各不相同。”党的十二大已经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我国现阶段,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计划,是指国家的宏观的控制与计划(主要生产资料所有权在全民即国家,使宏观的环境和总量等的控制能够得以实现),这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无政府状态而言的,而不是象有的同志认为的我们要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一  相似文献   

13.
<正> 技术成果的商品化,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它将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技术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构成技术商品价格的因素是什么?技术商品的价格怎样实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促进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使技术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重点  相似文献   

14.
1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分阶段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分阶段进行,这是毛泽东一个重要的经济理论命题。1957年,他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就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这是用“建立”和“建成”不同程度,表示社会主义两个不同阶段的含义和区别。1958年11月,毛泽东在郑州会议上批评了一些人否定商品经济,不讲价值规律,不认识5亿农民的问题后,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利用商品来团结几亿农民。”这里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1959年,  相似文献   

15.
赵紫阳同志指出:土地是生产资料,也应是商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在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并可以转让的情况下,我国的土地已经具有了商品性,土地所有权的经济意义明显上升,因而,社会主义的地租和地价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范畴。在这种情况下,对社会主义地租和地价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理论和历史的分析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摆在我们面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生产和建设速度的问题。用最高的速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我国建成一个具有高度发展的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国六亿五千万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和迫切的愿望。高速度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是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面貌,尽快地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壮大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彻底战胜资本主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的决议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决议强调要在党内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本着这一精神,本文试就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几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体现了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横向经济联合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和企业群体、企业集团的兴起,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因势利导,在深化改革中继续加以推进。”(赵紫阳《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第28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在全国范围内打破“条块”分割和大而全、小而全的旧的管理体制的束缚,出现了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网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企业模式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表明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又有了新的突破,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历史的时期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将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将使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人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飞跃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在对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认识上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飞跃。 1、由“限制”到“补充”的飞跃 由于理论、经验的限制和“左”的思想束缚,长期以来,我们都认定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商品与市场则是同社会主义本质不相容的。认为哪里有商品经济,哪里就会滋长资本主义.由此,便产生了一系列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政策。这种限制政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发展到消除城乡之间的买卖关系和割除“资本主义尾巴”——农民自留地的荒谬地步。  相似文献   

20.
一温州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有种种原因,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拥有一支十万人的购销员队伍。“温州模式”亦即温州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子,概括地说就是以十万购销员为支柱,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为产销活动基地,广开生产门路,发展商品经济的特殊途径。可取之处在于发挥农民参与流通、疏通流通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发展;在于按商品生产的常规,迅速发展了社会主义的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