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震 《科技信息》2011,(35):I0403-I0403
黄河下游河道形态多样,河道整治工程繁多、情况复杂,近几年在中常洪水作用下,黄河下游多处河道工程多道坝(垛)岸多次出现险情,甚至有的发生了较大或重大险隋。据预测,近期黄河下游仍以中常洪水为主,在一定时期内中常洪水将会经常发生.河道工程发生险情的几率仍然较大.研究中常洪水情况下河道整治工程出险对策与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赵洪林  武模革  王德利 《科技信息》2009,(31):J0362-J0362
黄河下游河道形态多样,河道整治工程繁多、情况复杂,近几年在中常洪水作用下,黄河下游多处河道工程多道坝(垛)岸多次出现险情,甚至有的发生了较大或重大险情。据预测,近期黄河下游仍以中常洪水为主,在一定时期内中常洪水将会经常发生,河道工程发生险情的几率仍然较大,研究中常洪水情况下河道整治工程出险对策与措施非常必要。根据近几年山东黄河河道整治工程出险情况统计,常发生的险情主要有根石坍塌、坦石坍塌、坝基坍塌和坝裆后溃4种类型。根据不同的险情类型、出险尺度和危险程度,研究制定相应的工程对策,遏止险情发展,避免或减少灾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黄河下游河道来水来沙量持续减少,河道演变特性发生变化,同时引起黄河下游河道的“小水大灾”、“横河”、“斜河”等问题。针对日趋严重的水灾问题,本文选取黄河下游典型站点分析黄河下游河道对水沙过程变异的响应,得到初步认识:一方面,由于黄河来水量减小,水流挟沙能力降低,致使黄河下游河槽持续淤积抬高、河槽变窄、河道过水断面变小,易引起“小水大灾”;另一方面,由于来水来沙量变异,黄河漫滩概率减小,使黄河下游河型发生缓慢的改变,引起河势变化,原有的部分工程措施因水流流路的改变被迫废弃,甚至产生负作用,形成水灾。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防洪减淤对洪水水沙搭配的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以往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临界条件的研究情况,分析了下游河道淤积严重的水沙搭配情况;利用1960~1999年422场洪水资料建立了黄河下游4个河段洪水排沙比综合水沙与边界系数的关系,该系数包括流量、含沙量、洪峰流量变幅、洪水沿程衰减系数、洪水历时、早滩流量、前期累积淤特别是等因素;利用4个河段的冲淤临界条件勾画出了4个河段洪水冲淤调整与来水来沙搭配之间的关系;被关系可为小浪底水库调度决策以及黄河下游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河道输沙用水量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从上游来水来沙状态、下游河道输沙目标、下游河道水流输沙能力和水利枢纽调控调度4个层次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输沙用水效率。根据1950-1997年期间的实测资料,分别讨论了黄河下游不同河段在自然、受控、复杂和异常状态下的输沙用水量。在各种状态下根据河道和输沙特性的差异,分别按照均衡和平衡输沙目标计算了下游河道输沙用水量。在设定输沙目标下,以年内不同时段水流挟沙能力为依据,对比了可能提高输沙用水效率的不同调控方案,例如在汛期或7-8月输送全年泥沙的方案等,以便减少黄河下游输沙用水量并缓解黄河水资源的紧张趋势。这些方案有可能通过水利工程枢纽的调控来实现,为此中给出了不同状态下均衡、平均输沙用水量可调控的阈值。  相似文献   

6.
关于黄河中下游治理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黄河下游的淤积大部分是由粒径大于0.05毫米的粗泥沙造成的。粗泥沙的来量每年达到3—4亿吨,其中50—60%淤在河槽中。大部分粗泥沙来自黄河中游两个区域,从这些区域来的洪水造成了黄河下游的严重淤积。从1952到1960和1969到1978年间,来自这些区域的十三场洪水造成了 103场洪水产生的总淤积量的60%。所以集中力量治理粗泥沙来源区是十分重要的。 2.使水土保持工作获得一定的效果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在这个过渡时期内,利用浑水灌溉和改良大堤内外的土地是一个减少黄河下游淤积的现实可行的措施。黄河下游的河床高出两岸,在大堤之外有大量盐碱化的洼地和沼泽地。用浑水来灌溉和改良这些土地是重要和有效的提高农业产量的方法。淤灌黄河中下游堤内的土地是更为有利的,因为这些土地中的相当一部分是人烟稀少的。由于滩地和河槽之间存在高差,当泥沙沉淀之后,清水可以自流回河。 3.为了减低河槽抬升的速度,使泥沙淤积在有利的部位和充分发挥拦沙库容的作用,需要考虑下列调水调沙的措施: (1)为了增加水流的冲刷能力,非汛期的水库蓄水应集中泄放,在下游河道中产生人造洪峰。 (2)在保证大堤不决口的安全范围之内,允许滩地淹没,一般漫滩洪水不应用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门峡建库前后44年下游河道冲淤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门峡建库前后44年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特征作了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黄河下游河道逐年淤高,原因是来水少、来沙多,超过河床输沙能力所致,下游河床只适应于平均含沙量50kg/m3左右的洪水。本研究可为下游防洪、河道整治以及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河道的走向,历来是史家争议之焦点。但史家关于三代前下游河道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所以本文从记载黄河下游河道的古今文献、考古资料等,勾勒出历史时期黄河下游的河道应在今日山东地区。  相似文献   

9.
1.黄河河道中滩区的作用 1.1滩区能够有效减缓下游河床抬升速度 小浪底水库建成后,花园口百年一遇和千年一遇洪峰流量分别达15700m^3/s和22600m^3/s。当黄河下游发生较大洪水致使滩区漫滩后,经过滩区滞蓄后的洪水,泥沙大量落淤,清水回归主槽,主槽则发生冲刷,这样使得涨水中的主河槽迅速扩大刷深,排洪能力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以维持黄河健康为目标,以改善黄河不协调的水沙关系为切入点,采用现场调研、实测资料分析、理论分析和水沙数学模型计算等技术手段,对黄河水沙过程变异与洪水过程的作用、黄河下游断面形态与洪水过程的响应关系、下游水沙过程调控对塑造与维持下游中水河槽的作用、塑造与维持中水河槽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塑造与维持黄河下游4000m^3/s左右中水河槽的方案,为黄河下游河道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河道改道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下游河道是指从桃花峪至渤海的河道,全长786km,流经河南、山东2省,由西南向东北横贯华北大平原。自1855年兰封(兰考)铜瓦厢决堤改道(不算1938年花园口人工决堤)以来,未发生大的河道迁徙。100多年来的河道稳定,只能说明人造河堤围束河道,控制洪水...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河势走向十分复杂,横河、斜河、悬河并存,河道整治是防治水害而采取的控导水流、稳定河势的重要措施,也是黄河防洪工程体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战线长、区域广,涉及的生态环境类型较为复杂。本文通过黄河下游所存在的不同环境因素以及相应对策措施实施,分析总结其可行性和效果性,为河道整治工程建设及运管中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河道洪水演进的二维水流数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河道洪水演进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的计算模拟方法,考虑了上,下游洪水边界的控制条件及糙率随河道流量变化的调查并与采用不同尺度流、波分离方法得到的一维洪水波演进的理论解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董义军  王友功 《科技信息》2008,(34):383-383
黄河治理一直是我国的安民大计。这里针对“水少沙多”这一黄河难治的症结,展开讨论。指出减少入黄沙量的治本之策为采用现代工程措施,将黄土高原水土严重流失区整治成错落有致的相对平原,改变其侵蚀地理环境。同时提出了与外流域调水结合的综合治理方略.把黄河下游河道作为淮河及汉江上游洪水的入海通道,增加黄河过洪能力,小浪底水库也可乘机排沙入海。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的洪水灾害历来是我国的心腹之患.在过去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决口泛滥达1 500多次,给下游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依据历史文献记载,统计分析了黄河下游历史时期发生的主要洪水事件,并重点论述了黄河洪水对东平湖变迁的影响,研究发现:历史时期黄河下游发生洪水的次数平均间隔年数越来越短,发生洪水的频率越来越大;由大野泽、梁山泊、安山湖演变而来的东平湖是黄河下游重要的自然滞洪区,黄河下游洪水泛滥、决口是导致东平湖的变迁和形成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东平湖变迁与黄河洪水的关系,有助于深刻理解东平湖防洪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其对黄河下游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们说,黄河令人忧心的是,下游河道决溢的危险趋势近年来在不断地加剧!1949年以来,黄河下游的河段经过了3次大规模的加高加宽,防洪标准在花园口河段是22000立方米/秒。而在小浪底水库建成以前,一旦花园口出现超过22000立方米/秒的洪水,下游河道就将面临着决堤的危险。目前的防御洪水的工程体系,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主要是堤防工程抗洪的标准比较低,大堤是土质的,疏松、裂缝、动物洞穴等等,隐患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是特大洪水,也有决堤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1992年,国家设立了一个“八五”攻关项目,专门研究黄河下游的洪水评价和减灾。科学家们建立了一套仿真模拟系统,把洪水在河道里演进过程、冲击过程、泛滥之后的淹没过程,以及洪峰的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所谓“治黄”,系指黄河下游的治理;“防洪”系指防御黄河洪水的危害。本文的主旨,在于综述古今中外治黄学说,借以提高对黄河的认识:说明单纯的防洪不是治理黄河之道,妥善处理与利用黄河泥沙水流的特性才能根治和利用黄河,同时也就免除了洪水的威胁。二、治黄的历史 1.大禹治河我国人民与黄河作斗争,已有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公元前2286年,大禹担负  相似文献   

19.
小浪底调水调沙过程中,黄河中下游发生的洪峰异常增值现象是由河道糙率减小所致.通过挟极细沙水流的明渠水槽实验,证明极细沙在粗糙床面具有明显的减阻作用,并对减阻机理进行了分析.该研究对于含沙水流的运动规律以及洪水的预报与防洪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刘晓洁  刘兵  殷和亮  李冰  赵华德 《科技信息》2010,(21):J0339-J0339
黄河凌灾是黄河下游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历史上曾以决口频繁、难以防治而闻名。从1883~1936年的53年间,凌汛期黄河下游堤防有21年发生决口,平均“五年两决口”。据统计,建国后1950-2008年的59年间,黄河下游河道有55年封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