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华君 《科技资讯》2008,(12):132-132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职业(岗位群)技术、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更强调贴近企业,贴近经济发展的需要,努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既有一定专业理论,又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企业需要的一线技能型人才,因此培养职业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表明,其重点就业岗位是生产操作、分析检测、生产管理、技术开发和产品营销。依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应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平台课程+岗位课程"课程体系,课程按职业岗位来设,知识因职业技能而讲,避免形成"知识相对过剩,技能明显缺失"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密不可分。有生产经营活动,就伴随着安全生产问题,而生产经营活动,都是由一道道工序、一道道流程、一个个岗位组成,事故隐患也都处在这些工序、流程等岗位上。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的事故,绝大部分都发生在某一岗位上,因此,抓好企业岗位安全生产管理是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是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4.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探究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对提高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兴宇 《科技资讯》2014,(35):187-188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技术能力为基础,以满足职业岗位需要、实现学校与企业零对接上岗为目标,它以培养生产和服务最前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中心。高职高专《啤酒生产技术》是一门要求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专业课程,通过购置小型啤酒生产线,实现真实的啤酒生产过程,重在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教与做的结合,使学生积极的学习并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啤酒生产这门技术,大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基于工作过程的《酒店管理》课程项目化改革,是校企合作把《酒店管理》课程的内容按照酒店的工作内容,以模块的形式分解为具体的活动项目,通过项目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实现人才培养与旅游企业职业岗位需要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把高职学历教育的专业标准与岗位职业标准相结合,将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融合。以"课证融通"为导向来构建高职商务日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教学内容,既能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又能适应用人单位和岗位的实际需求,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下,社会对财经管理类人才的要求正在日渐提高。如何实现财经类管理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及学生未来发展的统一,是当前高职财经管理类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立足职业岗位需求,从财经管理类人才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及当前财经管理类人才培养问题入手,对财经管理类人才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杨国荣 《科技咨询导报》2010,(23):127-127,129
中职学校烹饪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通过项目教学改革实践,深刻理解项目教学法与职业能力内涵的关系,针对烹饪专业岗位群的需要,对学生进行生产技能及相关管理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有效提升餐饮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是中职学生适应社会就业的需要,也是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加强并科学合理地实施实践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形成,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企业工作环境,胜任相关职业岗位工作,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管理"零"距离对接。高职《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对使学生具备电工电子技术领域的基本技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角度,阐述该院《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实施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岗位体验式"教学法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任职需要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引入《客户关系管理实务》课程,围绕认知体验、模拟体验、岗位体验、综合体验四个方面进行实践,改变传统教学法中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做法,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造船类工程技术人才结构和素质不能满足造船强国的需要,实施从人才方面加强船企竞争力需要针对各种工程技术岗位列明岗位职责和职业能力构成要求,本文详细分析了造船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船舶设计类岗位、船舶生产管理类岗位、造船检验类岗位和修船类岗位的职责和职业能力构成要求,下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这样通过提高人才职业能力以提高国家造船行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确保我国造船业发展的宏伟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3.
但淑英 《广东科技》2010,19(8):66-68
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汽车产业高速发展阶段,由此带来汽车市场对营销管理方向人才的极大需求。本文分析了现代汽车经销商和4S店对汽车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需求,说明现课程体系设计时要注重专业目标实现的同时考虑学生能力的层层推进,使学生既能适应本职业岗位并具有职业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合作的发展道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近年来,甘肃联合大学化工学院在制定和实施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和相关行业企业合作,立足于职业岗位分析,针对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了基于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同时构建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也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其中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是确保专业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高职学生的职业意识养成训练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莉 《科技信息》2006,(10):115-116
高职教育强调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按照社会岗位实际需求设置专业,高职层次的教育强调学生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毕业上岗之前能掌握职业岗位所应知应会的职业性能力和社会性能力,实现零距离上岗。其中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是企业在选拔和引进人才时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权衡指标,本文将结合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省教改试点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针对高职层次学生的职业意识训练环节的设计、训练方法的运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餐服务与管理》课程定位及教学内容设计与其职业能力需求衔接存在的问题,调研酒店管理专业实习酒店及湖南本地有代表性酒店的中餐厅岗位群,分析各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等内容,探索研究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构建与岗位职业能力相对应的"分段项目化"课程内容,创新"三化八步"教学模式及方法,以提升学生餐饮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该文结合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同京东物流集团的校企协同育人项目的工作实际,探索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基于仓管、运输、配送、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实际岗位的任务工单库,构建基于岗位的"工单制"职业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途径。校企协同育人的根本目的就是学校与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实施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满足企业职业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学校培养阶段就引入企业文化、企业岗位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全面构建基于企业岗位的"工单制"职业课程体系、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订单定向培养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经过多方考察,深入协商,同京东物流集团签订校企协同育人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实施校企协同育人项目。  相似文献   

18.
李晓军 《科技资讯》2011,(34):178-178
服装实训课是综合现代服装工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型,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服装专业知识,绘制服装生产所需要的成衣工艺流程图,掌握成衣制作理论与实践,锻炼学生将来在职业岗位上的工作能力,从而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深化、不断的创新进行实训教学,就能使校企合作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19.
顶岗实习是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的专业能力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学习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快速树立起职业意识,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刘少志 《科技信息》2013,(19):166-166,173
二级行政人员在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是不可或缺的。但目前人员严重不足,其主要原因是轻视二级行政岗位,造成了人们对这一岗位职业认同感的高度背离。岗位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空间,以及工作条件、报酬和其他物质利益,是职业认同感形成的决定性条件。二级学院行政人事制度改革不是目的,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介入,进而大幅度提高二级行政效度,促进二级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的强有力手段。改革主要解决:二级行政岗位准确定位问题、解决岗位职业认同感问题、解决人员结构问题和岗位量化考核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