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广东省第6次森林资源清查土壤调查数据,对华南地区3种重要的用材林(桉树(Eucalyptus spp.)、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A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和马尾松人工林,A、B层土壤全钾、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杉木人工林和马尾松人工林(p<0.05); 3种林分土壤(A、B层)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 各林分A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锌含量显著高于B层,A层全磷、全钾和有效铜含量与B层无显著差异。土壤综合评价系数在A层以桉树人工林最高、杉木人工林较小,B层则为杉木人工林最高、桉树人工林较小,马尾松人工林在A、B层均居中。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日粮不同铜和VA水平及互作效应对肌肉中铁、铜、锰、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日粮不同铜水平对前后期肌肉铁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前后期肌肉铜含量和肌肉锰舍量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日粮铜水平的增加,肌肉锰含量随之增加,日粮不同铜水平对前后期肌肉锌含量的影响也显著.前期(P<0.01),后期(P≈0.05).②日粮VA水平对前后期肌肉铁含量和肌肉铜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前期VA1500 IU/kg组肌肉铜含量高于VA 5000 IU/kg组,而后期相反;日粮VA水平对前后期肌肉锰含量的影响也达极显著水平(P<0.01),VA 5000 IU/kg组肌肉锰含量高于VA 1500 IU/kg组;日粮VA水平对前期肌肉锌含量的影响显著(P<0.01),而对后期肌肉锌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③铜和VA的交互作用对前后期肌肉铁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前后期肌肉铜含量的影响显著(P<0.01),前后期均以Cu×VA(150mg/kg×1500 IU/kg)组肌肉铜含量最高;交互作用对前期肌肉锰含量的影响显著(P<0.01),对后期肌肉锰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前后期肌肉锌含量的影响均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鸟王茶产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贵州省鸟王茶产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地区野生茶园土壤有效态锌、铜、锰、铁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人工茶园.表层(0~20cm)与其下层(20~40cm)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在0.01水平下差异性达到极显著.土壤pH与土壤有效态锌、铜、铁呈负相关性,表明土壤pH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  相似文献   

4.
以宁夏北部富硒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耕作层土壤中硒的质量含量、赋存形态和价态.结果表明,宁夏北部农耕地富硒土壤呈大面积连片分布,土壤中硒的质量含量为0.02~1.80 mg/kg,平均值为0.26 mg/kg.土壤中7种形态硒的质量含量由大到小为残渣态、强有机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  相似文献   

5.
丝瓜藤和叶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测定了丝瓜藤、叶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丝瓜藤含水量为84.64%,灰分为2.78%,抗坏血酸为214.4mg/kg,粗蛋白为9.73%,粗纤维为41.58%,粗脂肪为3.87%,微量元素锰、锌、铜的含量较高,分别达到96.36mg/kg、28.86mg/kg、9.97mg/kg;丝瓜叶含水量为77.34%,灰分为2.29%,抗坏血酸为315.7mg/kg,粗纤维为4.44%,粗脂肪为3.51%,微量元素锰、锌、铜含量分别达到93.11mg/kg、30.54mg/kg、10.35mg/kg.丝瓜藤、叶中营养成分较为丰富,可进行深入研发.  相似文献   

6.
锌、铜、锰三元素既是土壤含量较高的三种金属元素,又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怀山药作为药食同源的食品,其道地性和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密切相关.利用硝酸-氢氟酸-过氧化氢体系微波消解怀山药土壤样品,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样品中的锌、铜、锰金属元素含量,并和标准土壤样品GSS-1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方法可靠,样品中铜含量普遍高于河南省土壤背景值,但全部低于国家一级背景值.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城市土壤重金属的分布、成因及迁移特征,选取郑州市不同功能区土壤9个典型剖面,2个城郊对照剖面,对Zn、Ni含量及其剖面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市城市土壤Zn含量与城郊对照土壤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土壤Zn含量变幅为17.05~1 400.72 mg/kg,空间变异非常大,平均值为306.67 mg/kg,高于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存在一定程度的Zn污染;城市土壤Ni含量变幅为6.70~22.33 mg/kg,平均值为12.41 mg/kg,均低于土壤背景含量,不存在Ni污染.城市土壤Zn、Ni含量的剖面分布比较复杂;土壤Zn的剖面分布与居民生活、工业以及交通等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具有在表层和亚表层累积的特点;土壤Ni含量大小主要受成土母质影响,垂直分布及迁移主要受城市人类活动扰动的制约而无一定规律.土壤中Zn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不存在相关关系,而Ni含量与土壤粘粒、阳离子交换量等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曹县是地方性氟中毒高发区,为探明曹县地区表层土壤全氟含量的分布规律以及土壤氟含量与水氟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实地采集土壤和地下水样品,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含氟量。结果表明,曹县地区表层土壤全氟含量在325.75~574.25 mg/kg之间,含量波动不大,算数平均值为459.39 mg/kg,且由西向东逐渐递减;其表层土壤全氟含量与地下水氟含量无明显的相关性;曹县地区表层土壤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在对当地氟病的防治中不可忽视土壤因素。  相似文献   

9.
根据临沧地区高稳农田建设和以工以粮代赈土壤肥力定点监测土样化验分析,全区耕作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锌、硼普遍缺少,极少部分缺有效锰,而绝大部分有效铜和有效铁的含量较高,有效钼的含量较低,因而应加强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了解,并增施所缺元素肥料,对改良土壤,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秦岭南坡低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量元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南宁陕县旬阳坝镇为例,对比分析了铜、铁、锰、锌4种微量元素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的含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明显,铜、铁、锰、锌4种微量元素乔木林地明显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用地,铜、铁元素全量含量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荒草地坡耕地果园,锰、锌元素全量含量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坡耕地果园荒草地,林地最利于微量元素富集;不同退耕年限的林地微量元素迁入与迁出存在差异,微量元素全量含量随退耕年限先减少后增加,在退耕5年左右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达到最大,然后逐渐减少并趋于稳定,稳定后林地微量元素含量仍然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邵阳市3个产烟县244个土壤样品的养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区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分别为5.9、29.7g/kg,适宜于优质烟叶的生产;土壤大量元素,速效氮、磷含量丰富,分别达到了167.5mg/kg、17.9mg/kg,土壤速效钾相对不足,含量仅为134.1mg/kg;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锌含量富有,达到了2.04mg/kg,而硼和交换性镁分别为0.35mg/kg、0.85cmol/kg,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因此在邵阳市烟区烟草施肥上,除施用氮、磷、钾外,还需注意镁、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协调施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山峡谷区舍饲牦牛与环境微量元素含量及关联性,采集5个县8个牦牛养殖场的组织样及饲料、土壤和饮水样品,采用ICP-OES等方法对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牦牛肝脏中Cu含量为0.369mg/kg,低于一般含量10 mg/kg~40 mg/kg,可能处于缺乏状态.肝脏Fe元素含量为5.037 mg/kg,低于一般含量132mg/kg~188 mg/kg,处于缺乏状态;饲料中Cu、Mn、Zn、Co、Mo的含量,精饲料中Fe元素含量,以及土壤中Co、Mn、Zn元素含量均低于有关标准,处于缺乏状态;牦牛组织中B与Fe、Mn和Mo,Co与Cu、Fe、Mn和Mo,Cu与Mn和Mo,以及Mn与Mo和Zn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表明具有同源性;饲料Co与Cu、Mn、Zn和Cu与Mn、Zn以及Mn和Zn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表明具有同源性;肝脏Fe和Mo及肾脏Fe与饲料具有关联性;背最长肌和肝脏Mo与土壤具有关联性.以上结果表明,该地区组织和饲料中微量元素普遍处于缺乏状态,组织和饲料内大多数微量元素间都存在同源性.  相似文献   

13.
太湖东岸湖滨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主要化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滨带是湖泊流域水生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之间重要的生态过渡带。笔者以太湖东岸受 人为活动干扰较小的吴中与吴江段湖滨带为代表,测定分析了湖滨带沿水位变幅区至陆向辐射区(近 水区、中水区、远水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机碳、全氮、全磷、铁、锰的含量。结果表明:湖 滨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分布沿水体至陆地方向呈逐渐减小趋势,近水区最大,平均值为93.10 mg/kg,中水区与远水区平均值分别为62.70、52.00 mg/kg;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铁、锰含量 的分布沿水体至陆地方向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陆向辐射区高于水位变幅区,这说明自然状态下的 湖滨带在拦截、过滤营养元素与重金属元素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江浙地区茶园土壤碱解氮空间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统计学及空间插值方法分析了江浙地区4个茶园土壤碱解氮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异情况,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个茶园土壤碱解氮含量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是龙井村(108.85mg/kg)溪龙乡(101.61mg/kg)东山镇(98.02mg/kg)天目湖镇(81.08mg/kg),浙江省两个茶园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平均水平高于江苏省的两个茶园。4个茶园土壤碱解氮分布不同:天目湖镇和龙井村为球状模型,东山镇为指数模型,溪龙乡为高斯模型。浙江两地茶园土壤碱解氮具有较强空间相关性,江苏两地茶园土壤碱解氮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生产方式(施肥管理)是土壤碱解氮分布的主要驱动因素,4个种植区内土壤碱解氮含量普遍偏低,偏低区域所占比例为天目湖镇85.08%、东山镇96.35%、溪龙乡91.08%和龙井村87.96%,极少区域(各地均不超过5%)土壤碱解氮含量偏高,可采用分区管理的措施施加氮肥,利于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辽宁省蜜源蜂蜜中的铅、镉、铬、砷、锰、铁、钴、汞、铜、锌10种重金属含量,采集2017—2018年出产的朝阳荆条蜜、向日葵、大连刺槐蜜、本溪苕条蜜4个品种蜂蜜,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立体质谱技术对蜂蜜中的10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辽宁省蜂蜜中上述10种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及欧美国家限量指标。其中锌、铜、铁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含量适当,可以起到补充、调节人体微量元素的作用,大连地区出产的蜂蜜中铜、锰、铬等矿物质元素含量略高于朝阳、本溪等内陆地区。但砷、铬等元素含量偏高平均值达到0.053和0.088 mg/kg;最高含量达到0.088和0.14 mg/kg,从总体数据看砷、铬含量偏高具有普遍性,建议蜂农采蜜时远离公路、工矿等环境容易受到污染的地区。建议保持现有蜜蜂养殖、采蜜环境,提高蜂蜜的绿色生产加工技术,推动辽宁蜜蜂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林地土壤微量元素分布和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小流域林地土壤养分分布规律,以研究黄土高原土壤养分分布特性.通过实地采样分析,以陕北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按0—10,10—20,20—30,30—40cm分层采集样品,研究了林地土壤4种微量元素(铜、铁、锰、锌)的剖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林地土壤4种全量微量元素不同土层之间差异较小;林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在表层0—20cm土层之间含量最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效态元素含量减少;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微量元素分布与成土母质以及植被和降雨径流有关.  相似文献   

17.
西藏土壤有效锰含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西藏土壤普查提供的18个供试土类162个剖面的有效锰和相关分析化验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土壤有效锰变化及其影响因子.西藏土壤表层和表下层有效锰含量分别平均约为46,17 mg/kg.各类土壤有效锰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般是:山地湿润森林型和旱生林灌型土壤较高(21~82 mg/kg),其次是高山草甸型和河谷半水成型土壤(17~48 mg/kg),最后是寒冻土和高山草原型土壤(7~23 mg/kg).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尽管绝大多数土壤有效锰含量属于适宜或丰富水平之列,但变化比较大,因土壤类型和剖面层次而不同.土壤有效锰与有机质、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H、碳酸钙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阳离子交换量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酸性土壤有机质等因子对有效锰影响的强弱程度顺序是:有机质,pH,粘粒甚小;石灰土:则是有机质最大,其次为pH,最后是碳酸钙、粘粒.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易玉林 《河南科学》2012,30(7):882-886
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对全省95个县40多万个土壤样品分析表明:全省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平均为15.98和0.96 g/kg,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平均分别为17.37,121.91,676.41 mg/kg,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水溶性硼平均含量分别为11.23,16.47,1.49,1.38,0.64 mg/kg.与第2次土壤普查相比,全省有机质、全氮、速效磷、有效铜、有效锌、水溶性硼含量分别增加30.98%,20%,194.36%,22.89%,107.74%,65.13%;土壤速效钾、有效锰、有效铁含量分别减少8.13%,3.37%,29.37%.从养分分级来看,全省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硼、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含量较低的样本占测试样本的比例分别为9.77%,2.98%,30.87%,40.18%,43.32%,11.56%,12.46%,6.24%.  相似文献   

19.
黄花菜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为了提高其食用价值,指导人们科学食用,本文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中锰和磷的含量.结果表明锰的平均含量为13.73mg/kg,磷的平均含量为2529.39mg/kg.同时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测定速度快、仪器设备简单,是测定黄花菜中微量元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源马尾松灰分矿质营养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分析了马尾松具有代表性的10个种源在休眠期间针叶内15种矿质灰分营养元素含量变异状况。结果发现:(1)马尾松针叶内15种灰分营养元素含量的排序:钙>钾>镁>铝>钠>硅>锰>铁>锌>铜>镍>钴>钼=硒(钼和硒低于ICP测定范围)。(2)马尾松针叶内钙、铝、钠和硅含量相对较高是该树种抗逆性强的见证,也是该树种长期分布于南方酸性土壤的结果。(3)多数矿质灰分营养元素在不同种源马尾松针叶内含量呈显著差异,并表现出南部种源高于北部种源,西部种源高于东部种源的倾向。但锰的含量却是北部高于南部种源。(4)从理论上进一步证实广西宁明和忻城种源为优良种源。而安徽霍山、浙江庆元为较差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