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高觉新形象,将他定位于一个有着种种心理矛盾的中间型人物。独特的转型期赋予他独特的地位,使其处在新旧文化传统形成的新旧价值观念中间,形成矛盾的心理结构:一边是对家庭权威的服从和传统文化规训的认同;另一边是个性解放、民主独立,二者形成强大的张力,觉新处在张力的紧张中。本文把矛盾的双方看成是角色意识和个体意识冲突的表现,与超我和本我冲突的表现,具体分析人物的矛盾心理及应对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解读这个人物个性化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西方悲剧侧重于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由人物的行动和表现人物命运变化的情节来展示人们对人性最底层、最深刻的自我剖析,是一个由人物的外部行为向其内部心理发展的表现过程。中国的悲剧则是以理想化的表达而又虚构的方式展现当时的现实生活实景和描述人物对其悲惨命运的抗争,是一个由展现人物的个人行为表现整个时代风貌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民间传说故事作为文化载体之一,传达着不同国家、民族的不同的习俗和心理、宗教仪式而成为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的象征,并且作为一种心理积淀物、一种心理气质,能长久的保存在这个民族成员的潜意识中,在生活中,人们会不自觉地把它表现出来。研究中日两国共有而不尽相同的“金鸡报恩”类民间故事,可以看出中日文化的某些迥然的差异,以启示我们为健全和丰富民族文化而努力。 日本的金鸡报恩故事收在日本鸡介编的《日本民间故事》中。题目为《母鸡报恩》(宫  相似文献   

4.
对《创业史》的评价,我们应该像对《三国演义》的评价一样,不能因为作品的思想局限而否定它的艺术成就;在人物描写方面,《创业史》主要采用心理描写,而不是像赵树理那样在故事的发展中呈现人物的性格,塑造了一个多彩的农民意识世界;在结构形态方面,《创业史》不是通过描写某一个人物的人生轨迹来表现主题的“时间”小说,而是通过描绘同一时空下几组人物思想意识的交锋来表现主题的“空间”小说,展现出了一个开阔的农民生活空间,开拓了“宏大叙事”的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在选择品牌时,除了产品的实用价值以外,更希望能够在该产品上找到一种身份的认同感。而这些附加值的具体表现.就是品牌赋予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品牌表现出的名称、符号或图案,还包括定位、历史、产品设计、营销理念、企业行为、服务等等。一个出色的品牌,就是一个鲜活的“人”,她有着自己的性格。而这个“人”恰恰可以代表顾客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6.
“人物”栏日最初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对咨询机构中的领军人物和著名咨询顾问的咨询经历、观点和心路历程的记录,展现咨询的发展脉络和咨询过程中的管理思维。经过几期的运作,我们欣喜地发现,亲历咨询的企业家们——咨询的客户方有话要说!也难怪,咨询这个行业本身就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行业,其咨询成果必定是咨询机构和企业客户的共同产品。所以,说咨询就不得不说企业,说咨询机构就不得不说企业客户,说咨询专家也不得不说企业家。咨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相互了解、合作、探讨、考验甚至是博弈的过程,企业与咨询机构在这种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中相互提升,以此获得一个好的咨询结果。《咨询》专刊从本期开始,在“人物”栏目中推出亲历咨询的企业界人士的专访,从企业的角度说咨询,让企业家来解读咨询,无论对咨询业还是对企业界部无疑是推动管理发展和进步的一个好形式。(如果您有话要说,欢迎联络本刊编辑部:zhaomin@thinktankbj.com)  相似文献   

7.
刘然 《科技智囊》2006,(11):48-50
引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经常会提到“团队”这个词,它不仅可以代表工作小组,也可以指大型企业单位。事实上,我们也可以找出许多和它意义相近的词,如“组织”、“集体”等等。可是,为什么只有它能得到人们的普遍青睐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从这个词的词义入手:“团”可以理解为紧密联合的,团结的;“队”则指一群人。“团队”顾名思义,便可解释为紧密团结在一起的一群人。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个词不仅表现出了单位状况——是一群人而非一个人,并且,它还点出了支撑一个集体或企业最重要的力量——凝聚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团结。所以,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这个词的深意  相似文献   

8.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的态度等。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师生间心理关系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核心和纽带就是情感关系,它对教育的过程、教育的效果能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 哲学史,“简略地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也不是直线的,而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黑格尔曾经把哲学史比做圆圈,在这个圆圈的边沿又是许多圆圈。列宁把黑格尔的这一思想称为“一个非常深刻而确切的比喻! 每一种思想=整个人类思想发展的大圆圈(螺旋)  相似文献   

10.
在资讯日益发达的时代里 ,地球已变得越来越小 ,“地域性”这个传统命题已在人们的生活视野中飞速消逝。然而 ,艺术却依旧如此顽强地扎根于“大地”(海德格尔意义上的 )——这个以地域为依托的沉重字眼召唤着我们 ,在我们尝试着向创作“自由”飞跃时不断提示着我们的限制。地域性首先是贯穿在艺术史、尤其是中国画史中的一个现实。本文试图从历史心理、传统风格的延续和发展等角度解析此概念在中国绘画史中的涵义和价值。另外 ,“地域性”在今天最显著地表现为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汇与冲突。于是 ,它又指示着当今艺术家最为关心的“身份——差异”问题 ,本文最后一部分对之进行了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分野文明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人类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开化程度和精神状态,它既是一种进步状态,一种发展水平,同时也是一种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自身的成果。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就是物质文明,它表现为人们对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的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改善和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追求高度发达的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和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2.
《战争和人》是王火对亲历过的抗战生活进行了长达40年的沉淀和反刍后才创作出来的鸿篇巨制。作品通过童霜威这个国民党的中间派,在抗战期间终于转变为国民党的左派的坎坷人生道路和艰难思想历程,形象地说明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必然失败,腐朽的国民党政权必然崩溃,崭新的人民共和国必然诞生的历史发展趋势。作品由于既深入地挖掘了人物转变的内因,又全面地表现了人物转变的外因,还充分地展示了人物转变的过程,也即历史地描写出人物的具体人性,因而成功地塑造了童霜威“这一个”人们“熟悉的陌生人”。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知识界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即在全球化形成的话语霸权面前,如何分辨、借鉴西方文明的精华,拒绝“现代病”的糟粕,并在此过程中对中国自身的历史和文化重新进行审视、反思和新的认定。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互依存”还是一个很时髦的名词。仅仅数年之后,它又被一个更新的名词取代了,这就是90年代以来风靡世界的“全球化”。对许多人来说,“全球化”使生活的节奏加快,生活方式变得便利了。互联网使“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中国人是幸运的,因为2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过程,恰恰与经济全球化这一世界潮流汇合,有的海外人士甚至将此称做“中国机会”。一位中国学者指出:“全球化对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深刻,这些年间国内和国际发生的各种重要事件,没有一件不与全球化相关。”与此同时,中国人对“全球化”的思考亦在深入。人们在享受经济全球化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困惑。“全球化”?“现代化”?“西方化”?“美国化”?这些都是人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沉重问号。这些问号将会伴随今后好几代中国人。因为在我看来,“全球化”与其说是一个概念,更不如说是一种实践,而人的实践是没有止境的。我以为,无论是对待“全球化”还是实践“全球化”,要紧的是要多一点文化自觉。对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归结起来就是,对现代中国人来说,要想明白“全球化”这个大历史现象是怎么出现的,即它的来路,它的历史渊源。同时也应当尽量看清楚它已显现出来的一些特征,看到它们对社会发展、国家兴衰乃至人类生存所形成的冲击和挑战。“文化自觉”要求我们对时代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文化自觉”是一个观察角度,一种处世心态,一种精神境界,最终应当是对人类文明的终极思考与关怀。  相似文献   

14.
杨骥 《科技信息》2009,(29):339-340
本文通过对产品的外观造型的基本特征及消费者的审美心理的变化趋势的探索,进一步研究怎样借助消费者的审美标准来进行产品的造型设计,以此体现人性化设计的内涵。人性化设计是指在符合人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强调精神与情感需求的设计;它综合了产品设计的艺术性与安全性,就是要在设计中注重产品“内涵”的扩展和深化。人性化设计真正体现出了产品设计对人的尊重和关注,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在设计和制造时都必须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首要的条件来考虑。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出现,集中反映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和人们审美观的多样性,进而影响到产品设计领域。  相似文献   

15.
汉字“以形示义”的功能和汉民族“据形识义”的文化心理,使得人们总是试图对发展后的字形和字义做出新的诠释,以其使新的形义关系得到统一。然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一”部字的大部分形体与原始的构已经不能吻合,其构形笔意主要表现为实物之象、自然景貌、行为动作、人体部位、抽象符号等。其构型笔意相当多变,很难按照一个统一的义群去归类,作为一个部首,它仅仅起着检字之作用,在现行汉字体系中,它已失去了“以形示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阅读既是语言活动,又是一种思维活动,是把语言符号通过心理认知转换成思维符号的复杂过程。英语阅读涉及诸多变量,各变量在阅读中发生交互作用。实际上,阅读理解就是一个信息之间相互交互、动态的完整过程,呈现出一个开放的螺旋式结构。  相似文献   

17.
认知对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每个人都有有序的心理信息系统,凭借这个系统的帮助,人们才得以迅速地理解和计划他们碰到的事情,这种信息系统称为“认知图式”。人在认知操作中表现出来的个体特征又称“认知风格”。认知风格表现为一个人习惯于采取什么方式对外界事物进行认知,它并没有好坏的区分。但当人的认知图式产生系统性偏差时,人的行为也常常偏离正常的轨道,显得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8.
1城市景观要素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谱系中的一枝奇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以大自然的“山水”为基本素材而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是中华民族在认识并改造自然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它追求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与统一,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规划建设。但是,如何充分运用这些自然景观要素,对于现代景观园林来说,需要从多角度和深层次来认识,并将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作为规划设计三元素,最终创造出一个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舒适、健康的场所。合肥市南淝河上游生态园的景观设计,就是这…  相似文献   

19.
关于“意向”的思想古已有之,近现代的“意向性”研究则由布伦塔诺所开创,他提出了第一种意向性概念:心理行为指向内存在对象(色声味等)。胡塞尔在继承和发展意向性研究中提出了第二种意向性概念:心理的感觉内容通过赋予意义而指向客观事物(可简述为心理指涉外物)。关于意向性的存在地位问题现在仍是众说纷纭而尚无定论。但有证据表明,意向性是后天形成的,是经由感知一动作协调过程结合学习联想回忆机制而形成,实为一种整体觉知效应。故意向性不能为心理的本质特性,心理的本质应是“知”(觉知),因为“知”乃是一切心理现象性命攸关的共性,有之则是,无之则否。而且,“知”也是最奥秘的心性,它不可定义,也难以用关系范畴和主客体模式来理解,只能凭借现象学方法来揭示其大义,由之证悟了“明”的境界和“我”的内在,开显了“心”的堂奥。若绕开“知”来论究心理意识将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20.
梅岭  许悦 《科技智囊》2012,(11):I0038-I0041
人人都爱哆啦A梦,但它的商业价值却并不高——这未免有点让人“心碎”。在香港海港城举办的这次“哆啦A梦百岁展”是这个动漫人物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展览,它使得人们对于这个已经出现43年的形象的记忆又重新新鲜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