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以上古《诗经》韵系和中古《广韵》韵系为参照,对曹操诗歌用韵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把它与《诗经》和《楚辞》中的合韵进行比较,以加深对魏晋时期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利用英汉平行语料库和可比语料库,探讨一组英汉对应近义词在搭配行为和语义韵方面的特征。研究发现,英汉近义词在语义韵方面具备相同或相异的特征,二者在搭配、内涵义、语义趋向、语义韵特征、语义韵强度方面呈现不同程度的对应关系。语义韵的对应是确立跨语言近义词对应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韵镜>是图解<切韵>系列韵书的产物.对其研究发现,<韵镜>并非以206韵的顺序一以贯之的.作者的这种用意,实际上反映了其本人对某些韵部具体音值的认识.这样的安排,也可以在其他音系研究的著作中得到证明.这同时再次表明<切韵>是一个庞杂的综合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集韵》《广韵》小韵及反切的对比,可发现《集韵》有新增小韵与同韵内其他小韵重出的现象.《集韵》新增重出小韵共149个.根据小韵重出对象的不同,《集韵》重出小韵可分为四组,同时参照《广韵》音系中有无同韵系内相同声母、韵母拼合等,各组下又可分四声相承类、同部位相承类、新增拼合关系类、新增转移类等四个小类.重出小韵之间的实际差别是深入研究《集韵》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5.
高本汉建立的音韵研究范式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整个研究过程都是在等韵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等韵的框架内研究《切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优势显而易见。但是,高本汉当时对韵图的认识和运用存在某些偏差,使得在等韵的基础上建立的《切韵》研究模式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曾几诗歌数量丰富且影响较大,是研究南宋初期语音的重要语料,对其诗韵的研究可知:古体诗分为21部,其中舒声14部,寒桓与先仙分部,元韵用法特殊,有一定比例的上去通押现象,浊上用如去声的数量高于用如上声;入声7部,保留了完整的-P、-t、-k韵尾。近体诗分为15部,用韵规整,但也有些出韵,借韵现象很普遍,同时存在一些特殊韵字。  相似文献   

7.
杨豪 《皖西学院学报》2023,(1):127-132+150
兰茂《韵略易通》、本悟《韵略易通》、毕拱辰《韵略汇通》三部韵书体例相承、韵字相近、旨趣相符,在形式与内容上具有内在继承性。然本悟《韵略易通》、毕拱辰《韵略汇通》与兰茂《韵略易通》形式上并未完全保持一致,主要表现在韵字的改(错)用、释义的变用,以及反映语音演变的相关批注,形式上的差异内含作者的语音革新意识,如韵部的分并、入声韵的演变、因声母清浊产生的声调变化等。  相似文献   

8.
语义韵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崭新而独特的视角来研究英语学习者的词语搭配行为,对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和英国国家语料库BNC,调查分析了学习者和本族语者的动词BRING ABOUT的语义韵特征。通过对比发现,中国学生中该动词的语义韵呈现出消极语义韵特征,与本族语者的错综语义韵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还对本族语者中近义词BRING ABOUT和CAUSE的语义韵特征作了对比,发现它们的语义韵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运用基于数据的方法,通过对本族语语料库LOB中rather和fairly两个近义词的语义韵的实例研究,揭示了二者的语义韵特征,证明了语料库作为语言研究工具的强大生命力。建议学习者和语言教师在语言的学与教中广泛使用语料库工具,提高语义韵感知能力,促进语言学习和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明代江西词人用韵大体可以分为14个韵部。阴声韵7部,阳声韵6部,入声独立为1部。词作主要反映明代官话语音,同时有方音流露。其中有的用韵特点反映了江西赣方言的内部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从开合口的层面分析汉语语音的发展过程,可以从一个侧面来揭示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以唇音的角度,逐字探讨语音系统所发生的开合口变化,发现在韵部合并及声母的影响下,《韵镜》一系韵图唇音字中的非组三等凡韵合口字发展到《韵法直图》一系韵图时全部变成了开口字。  相似文献   

12.
丘处机的诗词用韵反映了当时的实际语音,与略后于他的元好问的古体诗、词用韵韵系相同,可以归纳为18部。  相似文献   

13.
基于语料库的搭配和语义韵研究为英语同义词辨析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文章在搭配理论和语义韵理论框架下,分析了gain和obtain在FROWN语料库中的搭配形式和语义韵特征,并探讨了搭配和语义韵研究对同义词辨析的作用.研究发现:(1)词语的搭配关系是人类认知的反映,语义韵是认知规律性的体现;(2)搭配是词义引申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4.
《集韵》共新增重出小韵149个。根据反切用字最小语音差别的分析,《集韵》重出小韵可分为反切下字声母清浊不同、反切上字开合对立、唇音帮组与非组对立、重纽对立以及其他情况等四类。一部分重出小韵的对立,反映了宋初的实际语音面貌。  相似文献   

15.
张波 《科技信息》2013,(6):233-235
<正>引言唱和诗是指文人之间的此唱彼和、相互酬答的诗作。其发展经历了从"和意"到"和意兼和韵"再到"和韵不和意"三个阶段。元稹、白居易都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文人,并且是往来三十多年的挚友;在他们两人相互交往的三十多年里,创造了大量内容丰富且体裁多样的唱和诗。大量的唱和诗一方面影响了"元和体"的形成,另一方面产生的"和韵"也改变了唱和诗的体制:从"和韵"到"和意兼和韵"的变迁。元稹《酬乐  相似文献   

16.
从《慧琳音义》的材料来看,尤韵与幽韵已经相混成一韵,形成重纽韵。但只有在牙喉音中有重纽两类的对立,而唇音中只有原来的幽韵字,为重纽B类,原尤韵唇音字按声母的语音条件已分化为侯韵与虞韵。由于韵图没有按照实际的语音情况将尤韵唇音字列到侯韵和虞韵中去,而是仍列在尤韵三等,为了节约一个图,幽韵唇音字虽为重纽B类,但在韵图中也被列在四等。  相似文献   

17.
钟嗣成是元代后期一位重要作家,他所作《录鬼簿》是有关元代散曲家的重要历史资料,引起了前辈时贤的广泛关注。此外他还创作了丰富的散曲作品,通过梳理、归纳和分析他的散曲作品用韵可知:其散曲押韵方式共5种,有两韵部通押现象,但都是在韵部允许的通韵范围内,基本上符合《中原音韵》所用韵部,用韵比较整齐、精当。  相似文献   

18.
考察明代莞籍诗人用韵,并与《广韵》对照分析韵部之间的分舍,归纳出22个韵部:9个阴声韵部,9个阳声韵部,4个入声韵部。明代莞籍诗人韵部系统既不同于历代诗人奉为圭臬的《广韵》音系,也不同于代表当时官话音系的《洪武正韵》,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徐磊 《科技信息》2012,(31):365-365
太极是中国传统的武术类别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样有着它在肢体运动上的独特的特点,在简单的接触了太极之后,发现在太极当中有着很多中国古典舞蹈的形、神、刚、柔的动作节奏,形韵身韵存在着异同点。如果能够把太极拳的动势,灌入中国古典舞蹈中去,深入分析形韵之美,有助于古典舞蹈的身韵、形韵、节奏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薛道衡的诗歌流传不多,但通过与《广韵》相对照,考其韵部分合的异同,从中可以看出《切韵》时代的薛诗多数已经反映出了《广韵》的用韵规律,如:尤侯同用、支之脂同用、歌戈同用、寒桓同用、唐阳同用、灰咍同用、先仙同用、真谆同用等。还有一些诗韵与《广韵》同用独用规律有不同之处,如薛诗中尤月同用、青与清庚同用、支齐职同用、豪叶同用、东职同用等。其中比较典型的是青与清庚同用,反映了当时韵的特点,体现了《广韵》系统之前诗人们用韵的一些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