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大家还记得去年的伦敦大火吗?短短时间无情的烈焰就燃至楼顶,不少人或是被大火吞噬,或是走投无路跳下几十层的高楼。防患于未然是消防安全的重中之重,据资料显示,截至去年7月,上海共有24米以上高层建筑3.1万幢。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就有近600幢,数量、规模均居世界各城市之首。这些高层建筑结构复杂、人员密集,一旦发生大面积火灾,人群疏散和火灾扑救的难度会比较大,易导致  相似文献   

2.
《工程与建设》2011,25(6):772-772
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已经一年。随着城市高层建筑日益增多,高层防火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目前,安徽省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高层建筑已达4 957幢,其中合肥3 203幢。高层建筑是指高度24~100m之间的建筑,其中50m以上称为一类高层,100m以上则称为超高层。  相似文献   

3.
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高度和层数不断增加,高层建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中规定,高层建筑指10层以上的住宅及总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及综合建筑。而现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已远远超过了上述界定,高度超过100m的超高层建筑在很多大中城市都有建造,“全球第一高楼”的记录也一次次被刷新。随着高度的增加,高层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呈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张春 《科技信息》2011,(29):412-412
当前巴州地区共有高层建筑293栋(含在建98栋,投入使用195栋),其中超高层建筑2栋,人员密集型建筑173栋,公共建筑59栋,住宅175栋。高层建筑总数仅次于乌鲁木齐,位居全疆第二。高层建筑整体呈现数量多、分布不均、局部建筑密度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1 前言日本的高层住宅(六层以上的单元住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仅只几幢而己,六十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地价高涨、高密度居住的要求和建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到今天,东京、大板等大城市中已有10%的家庭居住于高层住宅。由于近年来地价进一步高涨更促进了20层以上的超高层住宅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赖远东 《科技信息》2007,(11):93-93,118
随着建筑科技的日益发展,国内外高层、超高层建筑此起彼伏相继建成。筒体结构适用于高层建筑,一般建筑高度均在100米左右,超高层更高。本文主要对高层筒体结构的施工特点及常用的胶合板模板工艺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潘如海 《科技资讯》2006,(24):120-120
超高层建筑在城市节地、提升城市形象、拉动社会投资、扩大旅游和商贸活动等方面有其独特作用,也远非普通建筑可以比拟,因此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雄厚的地区竣工、在建和拟建的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钢结构技术的发展更是助长了建筑超高层化态势,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从1990年代中期的不足200栋一跃发展到目前的近900栋。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不完全统计,在1996年底,全国超高层建筑物中高度在200米以上的只有8栋,而到1998年底,全国200米以上的建筑增加到了20栋,最高达420米,其中高度超过300米以上的有深圳地王大厦(325米,世界高楼第十一位)、广州中信广场(322米,世界高楼第十二位)和上海金茂大厦(420.5米,世界高楼第三位)。从目前在建的如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塔身高度432米)、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建筑主体高度达492米)、广州新电视塔工程(塔身高度454米,总高度610米)等一批工程项目来看,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增长还会伴随着结构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会休止。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新疆、青海、上海等多地高层建筑火患连连,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敲响警钟。据不完全统计,上海、重庆的高层建筑数量均已经过万;北京和广州的高层建筑也已都超过了8000幢;高层建筑数量在1000幢以上的有22个城市。那么,高层建筑安全么?高层化趋势下的无奈选择高层建筑指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在美国,24.6米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米或8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1999,(6)
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在任职期间。视察上海浦东时曾赞叹:这里正在进行一场世界奥林匹克建筑大赛。有资料表明,近5年来,浦东建造的高楼大厦达220幢,其中200米左右的摩天大楼就有20多幢。浦东已成为全球摩天大楼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在浦东这片当今世界最大的城市建设工地上,无论是名列前茅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还是世界第三高塔东方明珠电视塔,都使人们惊叹这里建筑的宏伟与先进。19世纪末,载客电梯的发明和使用,一下子把楼层高度从人体能攀登高度的限制中解放出来。为高层建筑的同世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随着材料、结构、设备、消防等方面技术的发展,美国高层建筑的高度纪录几乎以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中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已经非常常见了,但高层建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一个很深的地下室以及较厚的基础底板。一般高层建筑的基础底板厚度通常为1.5-2米之间,有的已达到2米以上,厚实的基础底板混凝土浇注凝固过程中容易出现因为内外温差产生裂缝,此已成为建筑工程中的一种常见质量事故。如何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成为一个新施工技术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严梅  孙立德 《广东科技》2006,(2):186-187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各个城市的大型和超高层建筑大量涌现.迄今为止,全国高度超过200米的超高层建筑已达20余幢.基坑工程呈现出紧(场地紧凑)、近(工程距离近)、深(越来越深)、大(规模和尺寸大)等特点.目前国内高层建筑地下室最深的福州新世纪大厦地下六层,深度为-26.2m.即将建成的国家大剧院,地下室为三层,基坑深度达-32.5m.深基础施工是大型和高层建筑施工中极其重要的环节,而深基坑支护结构技术无疑是保证深基础顺利施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顾雪峰 《科技资讯》2006,(25):35-36
在上海城市建施中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已经非常常见了,但高层建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一个很深的地下室以及较厚的基础底板。一般高层建筑的基础底板厚度通常为1.5-2米之间,有的已达到2米以上,厚实的基础底板混凝土浇注凝固过程中容易出现因为内外温差产生裂缝,此已成为建筑工程中的一种常见质量事故。如何避免大体积凝土出现裂缝成为一个新施工技术课题。  相似文献   

13.
1968年,日本建造的第一座摩天大楼仅36层,高度150米.经过20年以后,日本的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其高层建筑高度已达300米.现在,日本又提出,21世纪要在东京建一座200层超级摩天大楼.因为日本是一地震频繁国,所以建筑必须结合地震控制技术,基于此.日本将此建筑称为“动力智能建筑(DIB)”.200层摩天大楼计划取名为“DIB-200”.  相似文献   

14.
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提示我们为了跟上现代化的脚步必须进行高层建筑的建设。高层建筑,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把等于或大于24.3m得建筑视为高层建筑。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是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的材料构建而成的建筑物,是一个国家和城市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就目前高层建筑的情况对其施工进行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内各种各类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以北京为例,央视新址234米、银泰大厦250米、国贸三期330米……近年来,全国各地建筑高度不断刷新,在对祖国经济腾飞倍感鼓舞的同时,这一形势也对我们消防部队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央视新址大火到上海"11.15"静安区胶州路教师公寓火灾,新的形势使消防部队面对更大的挑战。超高层建筑火灾灭火救援面临更为巨大的限制因素,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一是人员定位与疏散问题;二是现场大量消防车、指挥车等装备与人员的实时指挥调度,信息通信问题;三是高层建筑火灾水源供给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步伐加快,高层建筑层出不穷,高层建筑的出现,给城市带来了新的面貌。就节约土地的生态建筑观而言,高层建筑有其绝对的优势。但是高层建筑特别是超高层建筑的耗能是一般建筑的6-8倍。巨大的能耗给城市建筑节能带来一系列影响.现就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层建筑的节能措施 :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层建筑的发展不仅数量迅速增加,而且层数和高度都有新的突破。目前,我国已建成的高层建筑达到1万幢左右,建造高度已突破200米。为适应高层建筑发展的需要,建筑结构体系逐渐向各种新型结构发展,各种新型建筑材料也不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促使上海城市建设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近20年来上海以国内外前所未有的速度,大规模高标准地建成了总长425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开拓了快速通道。与此同时,上千幢高于百米的超高层建筑及其配套建设的地下建筑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起,人防工程、地下车库、地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全球首座3D打印的办公楼在阿联酋的旅游与商业中心迪拜开幕,该项目由盈创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承建,使用特制水泥打印,并在英国和中国进行可靠度测试。3D打印机常用来打印制造较小型的塑料品,在建筑物的使用上并不多见。据悉,使用3D打印技术建立的全球首个建筑物只有一层楼,内部空间约为250平方米,为建造这座特殊的建筑,施工方使用一台6米高、36米长和12米宽的3D打印机,只用17天就完成,耗资14万美元。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发展越来越快,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层出不穷、比比皆是。所以在高层建筑中,建筑施工者不得不考虑建筑的电气线路问题。该文分析了现有的高层建筑设计电气线路的问题,总结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设计方法。希望能对今后的高层建筑和更好的电气线路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