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丽从1999年开始创作,在到目前为止的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她的写作已经出现了一次转型。在最初的写作中,邵丽的笔触主要集中于夫妻之间的微妙的情感关系。之后,以中篇小说《王跃进的生活质量》为转折,她的写作开始转向更加宽阔的社会生活内容,社会问题、文化问题、人性问题等诸多问题都成为她在小说中思考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邵丽的小说《刘万福案件》、《第四十圈》直接针对当下社会矛盾发言,引发了极大的反响。邵丽这些小说具有复调小说的特质。通过这些小说,邵丽指出,一些社会恶性案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和事件当事人的个人品质无关,而是社会整体矛盾影响的结果。通过这些小说,邵丽表达了自己对这个时代的忧思。  相似文献   

3.
安妮宝贝的小说以描写爱情为主,但其早期小说中的爱情大多不指向婚姻,而是指向失败和死亡,随着生活的变化,她笔下的爱情开始指向婚姻,开始承担社会责任,这和她的生活变化有关。这种以个人际遇为文学写作推动力的写作,带有明显的青春期写作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河南女作家邵丽凭借深厚的写作功底及敏锐的生活视角在小说创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中小说《明惠的圣诞》获得了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她以女作家细腻深沉的视角聚焦女性生存,记录经济大潮冲击下女性命运的跌宕起伏,呈现乡村女性的生存尴尬,触摸她们内心的真情实感,揭示乡村女性在城中的卑微生存,书写底层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为底层女性的生存发出强有力的质询。  相似文献   

5.
写作是人类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组织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效率,关系到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顺利进行。作为综合表现智能的写作能力也是“交叉型”、“复合型”人材总体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基础写作课历来都是大学中文系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然而由于种种因素,长期以来,基础写作课在文科诸多课程中是一门很难上好的课。基础写作“教学难”的问题,几乎是所有写作教师的共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体系混乱。写作学界本身在写作理论上存在着概念混乱、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官场是邵丽小说创作的聚焦点之一。她的官场小说具有祛魅官场、还原人性、追寻身份的等鲜明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源于作家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验,更受益于多重视点、多元意识的交汇融合,相互辩诘。由此,邵丽的创作超越官场直抵中国经验的深处。她的成功为如何观察并书写复杂的中国经验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7.
徐小斌的作品中,"面具"是个反复出现的意象,对"面具"意象从人性层面进行深入剖析,可以揭示徐小斌对当下人性的思考。徐小斌执著地追求人性本真的理想,但现实社会让她的梦想破碎,因此她选择了写作这种逃离现实的方式。徐小斌的创作在当代文坛体现出深刻的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达夫妮·杜穆里埃是英国20世纪颇具代表性的女作家,她通过在作品中塑造出一系列具有独立和反抗意识的新女性形象,来传达自己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和对新女性的赞扬。本文从杜穆里埃生活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及其个性特质入手,指出其童年的生活体验,少女时代的幻想与尝试,社会环境、文化生活的熏陶,以及写作生涯中对女性写作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其女权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女工》是毕淑敏的创作视角转向底层人物的开始,也是她的底层写作中的力作。作品展示了底层女工生活命运,体现出了作者对社会底层的人文关怀。同时,作品显现出了值得探讨的写作技巧、叙事方式和思维逻辑,我们在关注作品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这些文本元素,因为这些同样是作者创作思想的映射。  相似文献   

10.
唐离 《世界博览》2014,(18):87-87
正我为他买下干酪、酸牛奶、奶油,因为他夜里回来迟了要吃这些东西。他也给我买我喜欢吃的东西,奶油圆蛋糕,水果……我们的爱情就是这样。玛格丽特·杜拉斯视写作为命运,不过她常拿做饭和写作比较:"都处在同样的创意中……都是作者","各种食物经常是一早买来,准备在那里,至时只要蔬菜拣一拣去皮洗净,放到浓汤里,一烧即可。这就好比写文章,动笔写起来就是了。别的也没有什么。"在她看来写作的境界和做饭的状态也是类似的,在《物质生活》里她说:在诺弗勒她乡下的房子里,她下午就在厨房开始准备晚饭,那时候  相似文献   

11.
孙悦 《科技信息》2011,(22):I0186-I0187
伊迪丝·华顿是美国小说史上唯一一位以文学魅力和广泛吸引力而著称的女性小说家。她的绝大多数作品描写了她所熟知的奢华的美国上流社会生活景象。1921年出版的《纯真年代》获普利策最佳小说奖。该作品中华顿大量运用对比反差这一写作手法,生动演绎了美国社会中纽约人与非纽约人之间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形态。本文试图以此为例,从布局场景、人物塑造和小说结构等三方面分析女作家这一独特写作手法,进而为作品的理解提供一个新角度、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杜丽娘是汤显祖《牡丹亭》一剧中的女主人公。她是中国文学中极为独特的一位女子形象。她一直生活在极度封闭的家庭和时代,因偶然一次到自家后花园而开始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她接触春天后青春觉醒了。党醒后的杜丽娘集中体现出了汤显祖的“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社会追求和“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人生追求。突出了“情”与“理”、“法”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体现了汤显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的一种超越性思考。在他的思考中既体现了他的先进性也体现了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鉴于近年来现代写作学理论已开始重视对写作主体行为过程、写作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引人注目的“三级飞跃”理论模式,而这一模式却又有与写作的反映论相背谬之处,故笔者对此质疑,重新审视了写作主体行为的全过程,即生活怎样变成文章,提出了“三级内化”规律,并以某些写作现象和作家个人的内省经验为依据,进行辩证的论述,以期寻找写作理论研究的突破口。结论:“三级内化”活动是贯穿整个写作过程的活动,处于写作主体行为过程的中心位置,有其不可忽视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娟的“羊道”系列是新世纪以来非虚构写作潮流的重要代表作品。她表现了边地牧民的人物性格与风俗习惯,以及边地动物的生活百态等。日常生活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作方法,拉近了边地与中、东部地区的距离,打破了读者与边地之间的隔阂,也代表着一种谦虚、真诚的写作态度,是抵达真实的一种途径。李娟在描写边地日常生活的背后,对现代化进程中边地人与自然的命运进行了深度反思。  相似文献   

15.
吴青蔓 《科技信息》2010,(23):131-131,250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生活和写作均与酒有着密切的关系,她的词作中有关酒、醉、樽的词句多达二十二处,占她现存词作的百分之四十。不管是琥珀、绿蚁、还是玉樽、酒盏,还是残酒、淡酒,都反映着李清照人生的起起伏伏。自古以来,酒与文人似乎有着不解之缘。李清照虽为一介女子,她的词作中却有许多关于酒的佳句。"酒"是她词作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女词人借酒来倾诉自己的心声,展现自己的情感世界。本文结合其创作历程,对其词中"酒"的意象美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朱天文在台北都市空间、在所置身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被不断形塑的过程,以及她的文化敏感与回应需要,成就了她的“末世”书写。本文分析《世纪末的华丽》在朱天文写作中的意义,以及《荒人手记》中的政治与诗学的复杂辩证,揭示其文化政治含义,也指出其写作有“文字乌托邦”的重复衍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复旦大学于2007年开招"文学写作"硕士,一时间引起了有关高校开设"作家班"能否培养出作家的争论,在争辩中"作家班"已成了"文学写作硕士"的代称。而高校"作家班"和"文学写作硕士"这两个诞生年代相差二十几年的概念是否可以一概而论还需进一步辨析,比照二者在生成背景和培养方针上的差异可以揭示出中国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风貌。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社会逐步进入到信息化社会,电子邮件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电子邮件的语用角度,简要的分析了电子邮件和语言会话交际的关系,并从电子邮件的格式、句法特色以及其副语言特征三个方面,浅谈了电子邮件与写作。  相似文献   

19.
正据统计,"圣灵抵抗军"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总共绑架了3万多儿童,其中四分之一是女童,而最小的只有6岁。对于乌干达女孩格雷斯·阿查拉来说,自从逃离恐怖组织"圣灵抵抗军"以后,她的生活轻松多了。不过,最近半年多的经历证明,像她这样的女童子军要卸甲归田、重新融入社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坛独树一帜,她以新鲜,明丽的创作风格给文坛带来了异样气息,她的《呼兰河传》通过描写呼兰河畔小城人们的生活,体现出对中国社会深深的文化思考,与鲁迅有一脉相承之功,同时她以攻文似的场面描画生活的写作方式,更体现出艺术思维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