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大循环,本文概述了人类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变革及其分次.面对正在加速演进的第四次大循环,作为通用技术、核心技术代表的人工智能对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变革、社会变革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大数字科技产业、大健康科技产业、大能源科技产业构成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一体两翼"核...  相似文献   

2.
《广东科技》2012,(18):9
最近,以美国著名趋势学家杰里米·里夫金为代表的学者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呼声引起全球范围内的极大关注。国内专家和学者指出,中国需要全面分析危机后工业化的历史趋势,把握好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世界经济正在孕育新的变革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并呈现如下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是指直接依据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及使用的经济.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根本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武,使得本改变了人类逐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财务管理的一些观念和内容也正面临着挑战,传统经济到知识经济这一质的飞跃,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需要思考研究的新问题.现就财务管理的观念和内容,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技》2021,(2):4-6
新开局、新征程、新气象. 2021年1月30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了《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十四五"是浙江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第一个五年、是打造"重要窗口"的关键期."十四五"发展蓝图将如何擘画,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5.
Internet网络选课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的迅猛发展尤其是IT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浪潮",高等教育管理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通过网络进行选课是教学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和应用之一 从网络选课系统系统软件的设计者的角度出发介绍了Internet网上选课系统的基本设计思想,从选课系统的功能、结构、实现等方面介绍系统的技术特点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五个世纪里,世界上大致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第一次是近代物理学诞生,第二次是蒸汽机和机械革命,第三次是电力和运输革命,第四次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革命,第五次是电子和信息革命。它们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的前四次浪潮,包括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目前第六次科技革命正向我们走来,它将推动世界现代化的第五次浪潮。第六次科技革命将是一次新生物学和再生革命,将主要发生在生命科技、信息科技和纳米科技的交叉结合部,将是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叉融合,但也将带来伦理挑战和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知识百页窗     
《科技潮》2000,(5)
三次技术革命西方科学家对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一种划分论点。第一次技术革命始于18世纪中叶前后,由纺织机的出现拉开序幕,又由蒸汽机的发明推向高潮。其科学技术基础是牛顿力学及机械技术,主要标志是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使用蒸汽动力技术的时代。第二次技术革命始于19世纪70年代,其科学技术基础主要是电磁学理论及电力技术,主要标志是电力和内燃机得到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第三次技术革命始于本世纪40年代,其科学技术基础主要是现代物理学及各种新技术,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及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在正处在第三次技术革命阶段。这次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从省人民政府网站获悉,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柠条塔煤矿厚煤层无煤柱自成巷110工法技术研究"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满潮院士团队创新提出的"利用矿山压力做功形成回采巷道的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开采110工法",被称为我国"第三次矿业技术革命"。110工法已在我国神华、中煤、川煤、陕煤、永煤、  相似文献   

9.
朱敏光 《科技信息》2009,(30):146-146,148
本文叙述了电影技术发展史上两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即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的出现,对人们关于电影本体认识的改变的历史以及回顾了立体电影技术的探索轨迹、成像原理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尝试分析现今的立体电影是否会成为电影技术发展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10.
<正>发展智慧经济,是我们积极拥抱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结合经济社会转型要求的重大课题。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是一场信息技术革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以此为基础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智慧经济内涵十分丰富。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是也是社会发展水平在产业领域的体现。智慧经济发展要跳出经济而论经济、跳出产业而论产业,智慧经济  相似文献   

11.
致读者     
站在2007年的新一天,我们第252次相逢. 新年首期"特别关注"我选择了一个实在但也严肃的话题,成果转倾泄良瓶颈何在?通过对"成果转化不成功"案例的分析,试着探寻究竟是"体质"、"营养"、"抚育"抑或其他环节影响了"孩子"不能健康"长大".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6月,第十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以"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带来什么?"为主题,探讨了如何以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在全球经济漫长的低迷中,全球经济新动能正在孕育,亮点频现: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蓬勃兴起,大数据无疑已成为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的基础性资源.作为战略资源的大数据已成为社会生产的新要素,正在深刻变革我们的科技、产业和管理,为引领经济和社会新常态提供了强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自1788年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爆发起,这样的规律就反复显现。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战后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而在这次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又有哪项新技术,可以担当起拯救世界的重任?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预言: "纳米左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将是下一阶段科技发展的特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是21世纪的又一次产业革命".纳米技术已纷纷被美、日、英等发达国家列入21世纪的国家关键技术和战略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空间角度,分析了现代海岸线对沿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对沿岸地区行政区的空间形态作了必要的规定.一、海岸线要素及其空间结构所谓行政区划,是指国家为了行政管理上的方便,按其领土大小、自然环境、政治经济情况,民族、人口分布、历史及军事防御等条件或其中部分条件,对领土的分级划分.从近、现代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看,技术革命对国家或地区之间,以及国家或地区内部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其空间形态有着深刻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生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带来了世界  相似文献   

16.
提出板材成型技术中存在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以板材成形从工场走向工厂为标志;第二次技术革命以实验成形性评定和实验变形分析为标志;第三次技术革命以理论成型性评定及成型CAD/FMS的出现为标志,它是原材料工业迎接材料科学技术革命的一条有效途径。 板材成型成为一个科学领域必然要与板材生产密切结合,这就提出了发展板材系统工程的需要。板材系统工程的基本内容是:(a)板材生产,(b)板材成型,(c)板材冶金过程与板材成形过程的协同。 回顾计算机辅助成型性分析和工艺优化的发展,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战形性分析体系、计算机辅助成形工艺优化体系及板材成型学科体系并给出了这三种体系的框图。  相似文献   

17.
《杭州科技》2016,(5):4-6
正二十年前,全世界互联网用户可能还不到五万人,全世界的互联网从业者也还不到五万人。但是今天,到云栖大会参加会议的人已经接近五万名,全世界用互联网的人口已经超过了20亿人,真正诞生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强大的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基础。互联网业20年来的变化令全世界震撼。互联网没有边界第一次技术革命释放了人的体力,第二次技术革命释  相似文献   

18.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北部地区,周围有斯坦福大学为中心的大批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从20世纪60年代崛起开始,硅谷已成为其后每10年一次的技术革命发源地和成功的高科技园区象征,为全世界所瞩目.许多国家纷纷效仿,建立了各自形形色色的高科技园区,诸如爱尔兰的"硅沼"、"苏格兰"的"硅峡"、英格兰的"硅泽"以及以色列的"硅壑"等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新技术、新成就的开发利用,医学正在进入第三次技术革命。第一次医学革命是在医疗上运用各种仪器诊断病因和发现致病的病菌、病毒等。第二次医学革命是在此基础上创建的各种治疗疾病的方法。今天,运用生物技术生产的酶和各种蛋白药物正改变着传统的治疗方法,引起新的革命。这种蛋白药物的生产与以往的药物生产方式完全不同,它是把一种生物(即供体)的遗传基因(即脱  相似文献   

20.
远程医疗技术是在第三次技术革命浪潮下发展起来的一门全新的应用技术,它的应用给传统医疗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这里拟从技术历史的角度对远程医疗技术进行研究,追溯远程医疗技术的历史演变过程,同时介绍中国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其与社会的关系,最后展望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