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的书,它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伦理、教育等方面的言论,其中有许多言行是“三”的运用,当然其表现形式又是多样的,如:取“中”而体现着的“三”;求“正”而意味着的“三”;确定实在的“三”的运用;代表多数的“三”;以一引出的“三”,“三”的倍数;三种类;三方面;三要点。所有这些运用都对我们有所影响和启发。  相似文献   

2.
坚毅 《菏泽师专学报》2004,26(1):10-13,9
《孟子》是一部记述孟子言行的书,由孟子与弟子万章等人共同编纂。该书记述了孟子关于政治、哲学、道德修养和文艺批评方法等方面的言论,其中有许多言行是“三”的运用,当然其表现形式又是多样的:取“中”而体现着的“三”;求“正”而意味着的“三”;确定实在的“三”;“三”的倍数;三层次;三要点;等。所有这些运用都对我们有所影响和启发。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思想对我们民族的文化、思想及思维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孔子是运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阐释其思想的?本文以《论语》中孔子的言行为依据,详细地分析了孔子的思维方法。本文认为,孔子在阐释其思想时主要地运用了“叩其两端的思维方法”、“辩证的中庸思维方法”以及“对抽象思想辩证地展开其具体内容的思维方法”,并对这三种思维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思无邪”本出自《诗·鲁颂·?》篇,而《论语·为政》第二则中记载孔子论诗的一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到底指的是什么,历来说法甚多,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一、“思无邪”并非《鲁颂·?》篇的本事本义,而是孔子断章取义,为我所用;二、“思无邪”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三、“思无邪”体现了孔子的一种达观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在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向西方译介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这位多产作家常常弄出许多错误。评述了他三个方面的失误:一是对“法”在孔教中的作用的误会;二是将“发愤忘食”等语译错,歪曲了孔子的形象;三是因未弄清楚“三十而立”的含义,忽略了“礼”在孔子一生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孟子>是一部记述孟子言行的书,由孟子与弟子万章等人共同编纂.该书记述了孟子关于政治、哲学、道德修养和文艺批评方法等方面的言论,其中有许多言行是"三"的运用,当然其表现形式又是多样的取"中"而体现着的"三";求"正"而意味着的"三";确定实在的"三";"三"的倍数;三层次;三要点;等.所有这些运用都对我们有所影响和启发.  相似文献   

7.
孔子及其思想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倍受世人推崇和瞩目,新加坡政府把孔子语录作为推行国民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基辛格根据、20世纪经济发展状况,推断ZI世纪将是亚洲儒家文化圈的时代。西方一些学者则认为当今西方社会是原于巨人和伦理侏儒,而主张用孔子思想来挽救西方伦理道德方面的危机,到目前为止引起世界关注并求之用于治国育民的仅此一人。他们崇信孔子,实际是崇信孔子伟大思想及其崇高人格。本文就孔子论“仁”及其独特个性略述粗浅管见。《论语》载录孔子教育言行有300余款,其中有100多处论及“仁”。据孔子整体思想及…  相似文献   

8.
“三分法”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鼎立统一;对立中介;适度中道;三要素;三重性;三类型;三形式;三条件;三方面;三层次;三阶段;三结果。把“三分法”运用到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中去。那就可以克服人们仅仅在对立两极中思维的旧习惯。从而解决许多长期争论不体的问题,并形成一系列创新见解,有助于实现法学原理立体化。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启发”教育思想,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是贯彻孔子启发教育思想的关键。结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总结了如何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一些做法,如:巧妙制造课堂悬念;合理设计问题梯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媒体直观演示;引导学生温故知新:  相似文献   

10.
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新思潮洗礼的林语堂,在新编历史剧《子见南子》和用英文编撰的《孔子的智慧》中,通过对孔子言行及孔子思想的伦理审评,消解了被汉宋儒家神圣化了的孔子形象,让孔子形象向人性化回归,把他还原成具有再接再厉的可贵精神、顺乎人性的道德修养和近乎人情的、集智慧和喜怒哀乐于一身的活生生的“真人”形象。  相似文献   

11.
从三个方面分析“V个A”格式:1.格式中的形容词是否“名物化”;2.“个”的词性及其用于格式中的特殊语用价值;3.格式中动词和形容词的语义特征。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笔者认为,格式中的动词与形容词之间的关系是述补关系,形容词在格式中仍然作补语,因而质疑“形容词是动词的程度宾语”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12.
试析新闻标题中的悬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新闻标题开始大胆地运用“悬念”。而这一技巧的表达,主要有7种方式一是利用“互相矛盾”的现象,制造标题的悬念;二是运用违反常理的手法,采用逆向思维,制造悬念;三是“映衬”,制造悬念;四是利用比喻、比拟修辞手法,制造悬念;五是巧用标点符号,制造悬念;六是凭借设问,制造悬念;七是采取其他方式,制造悬念。  相似文献   

13.
从教育学的立场来说,朱熹“《诗》教”的核心目标在于“导性情之正”;实施的具体途径,则是根据诗歌的特点令受教育者在《诗经》的阅读和学习中感发志意,将正性情内化为自觉的言行规范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人格学说,是孔学体系中最有现代价值的理论。孔子人格学说的直接历史渊源是发达的周文化;孔子继承和完善了周文化中的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孔子人格学说依“人”、“禽”之辨,“人”、“民”之辨,“君子”、“小人”之辨为梯阶,最后达到“仁”、“知”、“勇”的理想人格境地;孔子的人格学说在回应未来世纪的“文明冲实”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优势;若能加入西方人格学说中的“情”、“意”因素,将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15.
"偏偏+VP"格式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现代汉语中的“偏偏+VP”格式在语义方面所表达两种语义:一是表背离性的“结果义”;二是表一致性的“行为义”。该格式在语用功能方面有两种:一是“凸显”的功能;二是“反驳”的功能,同时反驳具有程度差异。另外,表行为义的“偏偏+VP”格式能形成取舍句,而表结果义的“偏偏+VP”格式不都形成取舍句。  相似文献   

16.
孔子“好古敏以求之”.他吸收前人的思想资料,根据当世的社会需求,重新阐述之,使之成为形式古、内容新的思想.构筑孔子思想主体部分的“仁”、“礼”、“民本”等三个方面观点,无不是如此.孔子思想的特色是德化.从文质彬彬的君子,到弘扬民族文化;从“富民”到“教民”,都是讲究文治与文化.孔子是本民族杰出人物.其思想的精华大致可以为今人灵活地运用.  相似文献   

17.
孔子思想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因素来自老子思想的涵养;老子对孔子的影响,突出体现在“礼”、“仁”、“道”几个核心概念上;老子对孔子的影响,既丰富和发展了孔子思想,同时也使老子思想的传播成了事实。这是我们重新认识孔子思想,检讨中国先秦哲学思想时应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人类社会步入文明的产物。自古以来,我国就重视教育问题,著名教育学家孔子认为,人性本善,但仍然需要礼乐和教育来规范言行,使人成为“知诗书、懂礼仪”的君子。而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教育来规范人的言行,使人变得明智。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语文正是最传统的学科之一,具有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意义,对学生的终生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结合初中语文的特点进行德育教育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先秦诸子中,儒家对于“乐”进行了详尽的美学阐释。孔子从“乐”的内容和形式方面首开论“乐”的先河,公孙尼子的《乐记》则是对于孔子有关“乐”美学阐释的理论总结,荀子则从“乐”的本体和“乐”社会功能等方面对“乐”进行了系统的美学阐释。  相似文献   

20.
孔子被后世推崇至圣,成为“万世师表”,决不是一种历史的或然,也不是时代统治者个人的一时爱好,而是一种历史的、文化的发展必然,是历史诸要素合力的结果。当然,孔子思想的合理性及其学说的实用性是这种结果的内因,而其首开私学,并极力普及、推广其学说思想的有效途径和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性,别直接推动、成就了孔于在中国文化史上“万世师表”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