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虞震东 《前沿科学》2011,5(3):69-72
本文指出了板块构造学说的致命性缺陷和它没有驱动力以及无法预报大地震等问题,具体分析了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汶川大地震的不合理性。本文呼吁,中国的地震研究人员独立思考,摆脱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盲从。  相似文献   

2.
板块构造(Plate tectonics)也有人称做新全球构造(New global tectonics),是六十年代,特别是在六十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大地构造学说,也是当前地学界中最为盛行的地学理论。J.T.威尔逊(Wilson)教授在六十年代后期曾把板块构造学说的兴起誉为“地球科学的革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现在板块构造学说已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地位和丰富了它的内容,而且板块构造理论的影响也已日俞深入到地球科学的  相似文献   

3.
地质学经过一段缓慢的进程后,正在酝酿着新的重大突破。这就是板块构造学说的创立。近20年来,国际上地质及地球物理学家们综合了大量的海洋地质、地震地质和上地幔的研究成果,以地幔对流、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和转换断层为基础,形成了新的全球性的大地构造理论,通常称之为板块构造学说。它对于普查找矿有重要意义。现在国外很多石油公司都在努力将板块构造理论应用到油气勘探上。我们也应当进行探索。板块构造理论可以帮助石油地质学者们站在全球的视野上来认识沉积盆地的形成机理和地质  相似文献   

4.
地洼学说是陈国达教授创立的一种新的大地构造及成矿学理论。它经受了35年的考验和广泛的实践验证,目前已成为在国际地球科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举世瞩目的国际性学派。该学说的建立,不仅使地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在指导找矿和其他有关的生产实践方面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地洼学说起源于我国,它既有别于地槽-地台学说又不同于板块构造理论。它属于创立者把历史论同因果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而形成的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范畴。这个学说采用历史-动力综合分析方法,在兼顾对岩石圈的演化和运动的历史全面阐述和重建的同时,探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论范围,包括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它们在地貌的形成演变过程中,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 七十年代初期,板块构造学说引进我国,不少学者对我国板块构造进行了探讨,取得一定成绩,为大陆板块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对本地区地貌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得到较完满的解答。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西南地区地貌的形成演变与板块构造运动的关系,试作初步的,概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概念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科学革命性的进步.30年来,板块构造学说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它在海洋和大陆上遇到了许多问题一在研究地球演化的过程中,又在古地磁学与古气候学上遇到了不解之谜,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建立新的全球理论来取代板块构造.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诞生的过程及其基本原理,进而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壳发展的基本规律与全球海陆演化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在现代地学领域中,已逐渐引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全球性的造山运动,地震的基本成因,矿产资源的富集,大陆、大洋的分合以及其他有关问题,为现代地学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将着重讨论板块构造与世界造山带的关系,以说明世界主要造山带的形成和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张英杰 《科技信息》2011,(31):397-397
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大地构造理论。该学说的创立和进展,在全球构造理论方面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使得迄今被视为不解之谜的地球活动大多得到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板块构造学的结构及其相互联系,研究了大地构造学的发展及板块构造学的形成过程。认为板块构造学说已构成了拉克托斯(I.Lakatos)所主张的“科学研究纲领”,可以成为大地构造学的一种发现模式。  相似文献   

11.
论地幔柱构造与板块构造的矛盾性和相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揭示地幔柱构造与板块构造的内在关系,针对地幔柱独特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通过与板块构造的对比:阐明了两者虽然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矛盾,但在诠释岩石圈的解体和俯冲带的演化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拆沉的冷板片聚集产生了超级冷地幔柱,由此导致了超级热地幔柱,冷热两个超级地幔柱的活动又控制了板块的运动和发展,由此可见,地幔柱构造理论对板块构造理论起着重要的补充和拓展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球是一个多变的星球,它的一切活动与变化都与人类息息相关。为了解释许多地质现象,探索地体起落和沧桑之变,早在二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诸多学说,特别是近半个世纪,随着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理论的先后涌现,地质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回顾地质科学历史,展望它的前景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镶嵌构造与地壳波浪运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中国镶嵌构造与地壳波浪运动关系的论述,以及形成中国镶嵌构造图案的地质力学机制的分析,概要说明镶嵌构造说的基本观点,并初步提出如何用它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自从近年板块构造说介绍到国内以来[傅承义1972,尹赞勋1973],一些地质工作者立即联想到了地壳的镶嵌构造说[张伯声1962,1965],认为它同板块构造说有“合  相似文献   

14.
南海的构造演化与其周边的板块构造运动有密切关系,一直是地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现对中外学者关于南海成因模式的观点、模式进行综述分析,讨论涉及主动成因10种,被动类成因7种,涉及代表性观点20个,每一观点都能合理解释一些宏观地质现象,也都与另一些地质现象相悖,还需要进一步修正、发展或用新的资料来验证。这是南海研究日趋成熟的表现,未来将会逐渐各个学说融合发展。从史学的角度讨论了"南海观点"之演变,认为未来主要趋向是研究方法多元化、精细化、定量化,认为南海与周围地块之间主被动关系研究、东南亚盆地群响应序列之间对比、岩石圈结构学、区域岩石发展史、不同学说的动力学定量对比与评价是未来的主要研究关注点,并充分考虑外围被动因素,融合南海的发育历史,并将中生代南海的岩石圈禀赋及历史融于其中是南海成因模式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峨眉山主要地质及构造特征。并运用地质力学、板块构造和(?)台学说理论,综合分析其构造应力状态与构造应力分布,进而从板块俯冲的角度论证其地质成因。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教授于1956年发表的《中国地台“活化区”的实例并着重讨论“华夏古陆”问题》,标志着一种新的大地构造理论——地洼学说的创立。该著作的问世被列为自然科学史的大事之一。三十年来,陈国达教授发表了一系列被视为地洼学说及其成矿理论的经典著作。他们编制的《中国大地构造图》和《中国大地构造概要》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并选送到巴黎举行的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展览。  相似文献   

17.
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天体.地壳的构造是什么?演变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又怎样?研究这门科学的学问叫大地构造学.现在,世界上大地构造的学派较多,从不同的角度对地壳作了解释.2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南矿冶学院副院长、大地构造研究所所长陈国达教授创立的地洼学说异军突起,对地壳演化的一些解释,已在我国及世界很多地方得到证实,为世界地质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国际地质学界的一些学者认为:地洼学说和板块学说是决定当代地质学发展的两个新学说.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关于基本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本文仅就自然界的基本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这一重大课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恩格斯关于自然界基本物质运动形式的论述恩格斯认为,在自然界存在着四种基本的物质运动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物运动。机械运动是指天上和地上物体的运动(位移),物理运动主要是  相似文献   

19.
学者认为板块深俯冲快折返假说物理基础脆弱地壳俯冲是板块构造学说的重要内容。27年来,国内外发表了上千篇论文,板块深俯冲快折返假说成了地表柯石英形成机制的主流学说。然而,国内外对板块深俯冲快折返假说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议。2005年以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凝聚态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凝聚态物理系苏文辉教授领导的柯石英研  相似文献   

20.
新地球理论     
新地球理论一书是一本包括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动力学、对流、矿物学、火山学、能量学和地热活动史的跨学科的高级读本,它囊括了内部地球的所有方面,以及地球的起源、组成、演化等方面。本书是安德鲁在1989年所著的地球理论一书的完整升级版,他包含了许多新的图片和表格。并对层析成像、自组织、板块构造学说等部分增加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