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Zhao Xuefei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1996,(3)
利用三维动态热模型探讨了高炉内软熔带的形态及形成位置。实验结果表明,随中心矿焦比降低,软熔带形状由W型向倒V型转变。当采用中心加焦布料方式时能形成充分发展的倒V型软熔带。总矿焦比增加时,软熔带顶点降低,根部升高,形状度I增大,无因次高度h顶减少,料柱阻力增加。 相似文献
2.
宝钢软熔带模型对高炉监测装置要求较高;只有十字测温装置和炉身上部探测器正常时,模型才能正常运行。对该模型的假设条件和推算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给出了新模型设计框图。应用表明,在十字测温仪不能正常使用时,该模型仍然能够运行。 相似文献
3.
为了快速地确定高炉内软熔带的形状和位置,根据质量传输原理和热量传输原理,结合国内2500m。高炉检测装置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软熔带数学模型,并对莱厂2500m。高炉进行了分析,推断出了该高炉在不同操作条件下软熔带的形态,并初步分析了软熔带的形状和位置与操作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宝钢软熔带模型对高炉监测装置要求较高;只有十字测温装置和炉身上部探测器正常时,模型才能正常运行.对该模型的假设条件和推算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给出了新模型设计框图.应用表明,在十字测温仪不能正常使用时,该模型仍然能够运行. 相似文献
5.
为了快速地确定高炉内软熔带的形状和位置,根据质量传输原理和热量传输原理,结合国内2 500m3高炉检测装置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软熔带数学模型,井对某厂2 500m3高炉进行了分析,推断出了该高炉在不同操作条件下软熔带的形态,并初步分析了软熔带的形状和位置与操作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炉软熔带形态变化的热模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温度变化对磁铁石英岩和赤铁石英岩微结构的影响。在高温条件下,由于矿石中矿物成分不同所引起的结构热应力,是造成两种矿石微结构损伤的主要原因,由此而形成的微裂隙导致矿石强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采用醋酸锌水溶液浸泡法制备了不同锌含量的综合炉料(65%烧结矿+21%球团矿+14%块矿),通过初渣形成实验及对滴落物的化学分析,研究了有害元素锌对高炉初成渣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矿石中锌含量增高会导致滴落温度升高,软熔温度区间加宽,透气阻力指数增大,压差波动频繁,并且当炉料加锌量超过一定限度时,滴落初渣中(Zn... 相似文献
8.
通过理论分析及模拟试验研究了高炉软熔带气体力学特性和初渣流动规律。初渣偏流的力学特性表明:初渣的偏流仅决定于其本身的重度和压力场性质,而与粘性力无关。同时通过软熔带结构特性试验可知,软熔带结构对阻力损失及初渣偏流的影响是一致的,即阻力损失越大,初渣偏流越严重。 相似文献
9.
用熔滴实验装置研究了矿、焦层装及混装时矿石软熔层的透气性,发现混装时软熔层的透气性获得大幅度改善。获得改善的原因在于混装时软溶层的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高炉炉况、降低未燃煤粉对高炉的负面影响,利用“Euler-Euler”法对高炉内未燃煤粉的堆积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倒V型、V型和W型软熔带高炉内的未燃煤粉分布,以及软熔带形状对未燃煤粉分布的影响,并比较了三种软熔带高炉堆积未燃煤粉量的多寡和高炉各区域未燃煤粉堆积量.计算结果表明:未燃煤粉主要堆积在高炉软熔带下方;死料柱、风口回旋区下方、软熔区域、软熔带顶部和根部是未燃煤粉容易堆积的区域.W型软熔带是最佳的高炉操作模式,具体表现在:未燃煤粉在高炉内分布相对均匀; 在一定压差条件下可容纳较多煤粉. 相似文献
11.
未燃煤粉在高炉内的分布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未燃煤粉在炉内的分布特性进行了二维模型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发现进入高炉的未燃煤粉主要聚积在气流流动缓慢和气流发生转折的区域或部位;在块状带,主要滞留在矿石层中·在煤气流主通道未燃煤粉难以聚积,对料柱的纵向透气性和压差影响不大·未燃煤粉积聚的不均匀性造成了局部横向压差增加,从而导致了煤气流的重新分布·特别是回旋区前方和前上方透气性恶化,使中心气流难以发展,促使软熔带向“平底的倒V型”或“倒W型”转变·实际操作中,应采取高炉各风口均匀喷吹和疏通中心的操作方针 相似文献
12.
本文模仿高炉风口前燃烧条件,用试验与计算方法,对喷吹煤粉燃烧速度进行研究,按假设条件建立了喷吹煤粉燃烧速度的数学模型,试验与计算结果基本接近,按高炉风口燃烧特性,将模型作了修正,得出了适合高炉喷吹条件下煤粉燃烧速度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在均匀稳定喷吹情况下,高炉适宜的喷煤量应为140—160kg/吨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攀钢4号高炉富氧条件下煤粉在风口回旋区内的燃烧率的数学模拟研究可知:在攀钢4号高炉入炉焦比580kg/t,风温1050℃等生产条件下,当喷煤量超过155kg/t,风中富氧率高于2%,才能使高炉顺行。如果风中富氧低于4%,吨铁最大喷煤量为175kg/t。当喷煤量超过210kg/t,风中富氧率即使达到10%,也不能满足高炉最佳热状态,将造成未燃煤粉量过高,导致高炉不顺。 相似文献
14.
高炉提高喷煤量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煤粉在高炉中的行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改善原燃料质量、高风温、富氧鼓风、高炉冶炼及煤气流分布等方面对提高高炉喷煤量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总结提高煤比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炉--转炉区段物流过程的解析,提出区段经历3次大的发展,形成2种典型布局,简要论述了各工离功能;着重阐述了该区段流程布局的变化及工序间衔接、匹配的重要性;总结出流程布局发展的必然性和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16.
高温煤气除尘半工业试验采用了不锈钢网丝烧结材料作为滤材,整个试验过程由计算机控制和监测.实验结果表明,新开发的高温煤气除尘技术可工作在550~600 ℃, 除尘效率可达到99.9 %以上,净化后煤气粉尘浓度低于10 mg/m3.该技术可用于氧气高炉和传统高炉的炉顶煤气除尘. 相似文献
17.
18.
在高炉生产过程中,只有从风口窥视孔可以直接观察高炉内的情况,操作者十分关注高炉风口区的工作状况,并将其作为判断和控制高炉操作的重要依据之一.风口前的监测可以获得喷煤高炉在风口处煤粉输送情况,还可以根据风口亮度与煤粉燃烧数值模拟结合,研判煤粉在风口回旋区的燃烧状况及温度分布等.简述了国内外在高炉风口回旋区温度检测、工作状态的监控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数值模拟结合,解决高炉风口回旋区工作状况监测和控制的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