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用配位键合理论对疏水性膨体聚四氟乙烯膜(ePTFE)膜进行亲水改性,并对其用于水过滤过程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亲水改性物质与ePTFE膜结合较好,在26.6kPa的过滤压差驱动下,初始纯水通量达2.0m3/(m2·h)以上,纯水通量较大,且随过滤压差的增加而增大。将亲水改性后的ePTFE膜用于含CaCO3微粒悬浮液的过滤过程时,截留率在99.0%以上。对ePTFE改性亲水膜在中药浸出液过滤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水中悬浮物的去除率可达99.0%以上。  相似文献   

2.
采用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混合物为二元稀释剂,通过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多孔膜,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样品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通过改变二元稀释剂的比例,考察二元稀释剂的组成对ECTFE多孔膜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OTP在二元稀释剂中比例的增加,多孔膜结构从液-液(L-L)分相与固-液(S-L)分相并存逐渐转变为疏松的球晶结构。当二元稀释剂中DOTP的比例为50%时,ECTFE多孔膜的通量与单一稀释剂制得的ECTFE多孔膜通量相比提高1.5倍以上。  相似文献   

3.
采用浸没涂覆的方式,以盐酸多巴胺(DA)对聚偏氟乙烯(PVDF)内衬膜进行亲水改性,研究其抗污染性能及对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O-MBR)过程中的影响。通过表面电镜、牛血清白蛋白(BSA)渗透通量、孔径、接触角等表征手段对改性前后膜进行性能分析,确定涂覆条件,对过滤过程中的膜污染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多巴胺涂覆质量浓度为0.5 g/L左右,随着涂覆质量浓度的提高,纯水通量的损失逐步增大,BSA污染后的稳定通量逐步降低。在BSA溶液的膜污染实验中,原膜通量迅速衰减,而0.5 g/L DA改性膜的通量衰减减缓,稳定通量高于原膜。在模拟市政污水应用过程中,改性膜跨膜压差达到30 kPa的时间较原膜延长了30 h。  相似文献   

4.
姚琪范 《甘肃科技》2013,(22):16-17,3
3代无机陶瓷膜盐水精制技术具有过滤精度高、盐水质量好、出水水质稳定、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控制点少、投资少、占地少等特点.经过半年的运行时间看,精制盐水中的钙、镁、SS指标达到了设计指标,为提高盐水质量、降低电解电耗,为离子膜烧碱项目储备一次盐水技术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空气中等离子体改性对聚砜(PSF)超滤膜性能的影响,通过辉光放电空气等离子体对聚砜膜进行表面改性,采用亲水接触角法评价了改性条件对聚砜膜表面性质的影响规律.采用牛血清蛋白溶液作为类蛋白污染物进行试验,评价了改性前后聚砜膜的渗透性、污染率、恢复率等性能.结果表明,聚砜膜表面经等离子体处理后,表面润湿性发生变化,在最佳表面改性条件(放电功率8W,放电时间30s)下,膜表面的水接触角从69°下降到20°.改性后的聚砜膜渗透性能提高,抗污染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交联法制备聚乙烯醇(PVA)复合膜,研究磺基琥珀酸(SSA)交联聚乙烯醇薄膜的电容去离子行为.磺基琥珀酸作为一种交联剂和亲水基团的给体,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聚乙烯醇膜的改性.详细研究了制备工艺(交联剂含量,交联温度)对复合膜电容去离子性能的影响,并进行对比实验,将电容去离子系统(CDI)(仅使用活性炭电极)和采用了PVA与SSA交联的膜电容去离子系统(MCDI)(电极表面覆盖离子交换膜)分别进行吸脱附运行操作.结果表明:当交联剂SSA的质量分数为5%,交联温度为100℃时,交联聚乙烯醇复合膜在电容去离子中的应用使电极的吸附量增强了15%左右,电荷效率平均提高了25%.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中空纤维膜表面亲水改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氧化剂和表面活性剂对聚丙烯中空纤维膜表面进行亲水改性,提高了进行无泡充氧时中空纤维膜的耐压能力。找出了适宜的亲水改性处理剂。试验证明:聚乙烯醇(PVA)是一种廉价、有效的表面亲水改性处理剂。  相似文献   

8.
以聚四氟乙烯(PTFE)微孔膜作为过滤层,聚酯/聚丙烯(PET/PP)双组分熔喷材料作为支撑层,通过非织造热轧技术制备一种空气过滤器用PTFE微孔膜/(PET/PP)双组分熔喷材料复合滤材。讨论了复合滤材的制备工艺,并研究了过滤层(PTFE微孔膜)、支撑层(熔喷材料)和热轧工艺对复合滤材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滤材具有优良的过滤性能,随着双组分熔喷材料中聚丙烯(PP)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滤材的过滤阻力上升;复合滤材的过滤性能主要由PTFE微孔膜提供;热轧工艺对复合滤材的结构和过滤性能都有影响;当PET/PP双组分熔喷材料中PET纤维与PP纤维体积比为30/70、热辊温度为150℃、线速度为8 m/min、辊间压力为180N/cm2时,复合滤材的滤效达到99.95%,滤阻为350Pa。  相似文献   

9.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聚偏氟乙烯(PVDF)膜表面进行改性,并接枝胶原蛋白,研究了胶原蛋白的质量浓度和接枝时间对膜性能的影响.对接枝后的膜材料进行了水通量、接触角、染色性能方面的测试,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膜表面结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等离子体技术在PVDF膜表面成功接枝了胶原蛋白,提高了膜的亲水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改性再生纤维素膜并对改性再生纤维素膜的性能有所了解,以聚乙烯醇(PVA)1750±50、1799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材料分别对纤维素膜进行改性试验,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拉伸强度试验对改性膜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PVA1750±50、PVA1799、MWCNT与再生纤维素有良好的兼容性;PVA1750±50和PVA1799均能提高改性膜的拉伸强度;当PVA1750±50含量为1%时,改性膜热分解温度提高,热稳定性增强;改性膜的溶胀性较纯RC膜均有提高,吸水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11.
结合原位合成法和相转化法,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和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改性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NH 2-SiO 2)杂化膜,然后通过磷酸化处理,固定螯合金属锆(Zr),从而提高杂化膜对卵清蛋白的吸附能力,同时改善了杂化膜的亲水性能。当TEOS质量分数为8%时,改性后的磷酸化Zr+PVDF/NH 2-SiO 2杂化膜对卵清蛋白吸附量达到最大,为150.7 mg/g,且其经过4次吸附洗脱重复循环后对卵清蛋白的解吸附率保持在80%以上,显示该杂化膜具有良好的重复吸附和解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质量分数的聚酰胺酸(PAA)溶液为前驱体,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不同结构的PAA纳米纤维膜,并对其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PAA的质量分数为20%时,静电纺纳米纤维表面光滑且直径均匀。测试不同面密度下PAA纳米纤维膜的过滤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显示,面密度为5 g/m2的PAA纳米纤维膜具有较为优异的过滤性能及力学性能。进一步探究热交联工艺对聚酰亚胺(PI)纳米纤维膜成型的影响,并将逐级交联20 min处理后的PI纳米纤维膜与熔喷层、针织层复合,得到具有多层结构的纳米纤维防护口罩,结果表明,口罩的初始过滤效率高达98.1%,水洗30次后仍可保持81.8%的过滤效率。由此可见,PI纳米纤维膜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与过滤性能,对提升口罩的耐水洗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3步对聚偏氟乙烯(PVDF)膜进行亲水改性,首先采用碱液处理脱除PVDF微孔膜表面的氟化氢(HF),然后通过热聚合接枝在PVDF微孔膜上接枝丙烯酸(AA),最后通过酯化反应在PVDF-g-AA链上酯化聚乙二醇PEG(200),以改善PVDF膜亲水性.优化了碱液处理条件对PVDF膜接枝率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接枝率对膜性能的影响.测定了改性前后膜的化学结构、表面接触角、水通量和蛋白吸附等.结果表明,随着接枝率的增加(≤15wt%),改性后膜表现出优异的抗污染性和亲水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混合液性能对膜污染的影响,提出了污泥过滤指数(SFI)测试混合液过滤性能的方法,并将其与毛细吸水时间(CST)和Kubota过滤方法进行比较。4组不同规模MBR的混合液过滤性能测试均表明SFI法的数据重复性最好。对MBR污水处理厂的SFI进行了一年多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冬季温度降低时SFI迅速升高,此时混合液过滤性能变差,膜污染加重。  相似文献   

15.
聚乙烯醇改性无纺布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表面涂覆法将PVA固定在聚丙烯无纺布表面进行表面改性,运用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扫描电镜(SEM)和X-电子能谱(XPS)技术对改性前后无纺布表面的结构及状态进行了分析,测定了改性前后表面的水接触角,探讨了PVA浓度对表面亲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VA与GA交联形成的薄膜(凝胶层),将亲水性的-C-O-、-C-O-C-等基团引入到无纺布的表面,明显改善了表面的亲水性能;随着PVA浓度的增加,表面亲水性增加,在PVA浓度为0.8wt%时,改性表面的亲水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由于纯碱中的钠来源于食盐中的氯化钠,因此在纯碱生产中,为了提高纯碱产品的质量,盐水的精制成为纯碱生产中第一道重要工序,粗盐水中的主要杂质为钙、镁、硫酸根以及泥沙等,而其中除去会在纯碱产品中产生不溶物杂质的钙、镁离子尤为关键。通过对盐水精制工艺论述及盐水精制反应时间、停留时间的计算和分析,选择最佳的盐水精制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地质聚合物管式无机膜的力学性能和耐温性能,扩大其在水过滤和气体处理领域中的应用,使用高炉矿渣对钾水玻璃激发的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进行增强,直接发泡法制备了管式膜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发泡剂(过氧化氢)添加量为1.21%时,使用1.4 M的钾水玻璃制备的偏高岭土/矿渣基地质聚合物无机膜材料的抗压强...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亲水剂喷淋-烘焙的方法和正交试验对聚丙烯纺黏-熔喷-纺黏(SMS)非织造脂肪纯化材料表面进行亲水整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接触角测量仪、倒置显微镜等仪器,对亲水整理前后聚丙烯SMS非织造材料的微观形态、化学结构、亲水性能、细胞毒性、纯化效果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亲水整理工艺中亲水剂质量分数、烘干温度、烘干时间分别为7%、100℃、140s时,整理后的聚丙烯SMS非织造材料的液体穿透时间最短;亲水整理后聚丙烯SMS非织造材料孔径分布更加集中且无细胞毒性;与医用棉纱布过滤法、离心法等相比,采用经亲水整理的聚丙烯SMS非织造材料进行过滤对脂肪的纯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将聚乳酸(PLA)和载银二氧化钛(Ag-TiO_2)进行混合纺丝,制备PLA/Ag-TiO_2复合纳米纤维膜。将制备的PLA/Ag-TiO_2复合纳米纤维膜应用于亚甲基蓝溶液的催化降解和空气过滤领域,研究其光催化、过滤和重复使用等性能。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对纳米纤维膜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PLA/Ag-TiO_2纺丝液中PLA的质量分数为10%(Ag-TiO_2占PLA的质量分数为2%)时,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纤维形态较好,纤维直径更加均匀;使用50mg复合纳米纤维膜光催化降解质量浓度为5mg/L的50mL亚甲基蓝溶液,反应时间达到80min时,亚甲基蓝降解率达到53.50%,纳米纤维膜重复使用5次后,依然保持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同时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优异的过滤性能,其空气过滤效率最高达到95.70%。  相似文献   

20.
聚乙烯醇渗透汽化分离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描述聚乙烯醇(PVA)成膜工艺制取不同类型的分离膜以及PVA膜的改性处理技术的基础上,给出了PVA膜渗透汽化(PV)分离有机物/水、有机物/有机物混合物的性能,讨论了交联剂、复合膜的支撑膜、高分子网络结构等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PV操作参数如料液浓度、操作温度等对分离性能的影响。提出了PVA膜在今后研究开发中的3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