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现了亚硫酸钠水溶液可以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聚合,并进一步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聚合速率和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硫酸钠水溶液可以有效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聚合动力学方程为Rp=kp[MMA]1.6[Na2SO3]0.44,聚合反应的总的活化能为81.7kJ/mol,所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可达1.36x105,单体转化率高达86.7%.初步讨论了该引发体系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3.
四氟硼酸盐与有机溶剂形成的高浓度电解质溶液已广泛应用于锂电池、高能核材料、有机合成等领域.光谱技术可以通过谱带的变化从分子层次研究溶液中离子-离子、离子-分子的相互作用,成为探讨溶液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本利用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NaBF4在基于乙腈(AN)的二元混合溶液中的优先溶剂化现象,并根据量子化学的计算结果和授体数的大小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采用光引发剂邻氯代六芳基双咪唑、增感剂4,4-二(N,N′-二甲基-氨基)苯甲酮和供氢体N-苯基甘氨酸组成增感引发体系,研究了在高压汞灯照射下,增感体系中各组分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光聚合速率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该体系在液态光致抗蚀剂中的应用.与常规的引发体系ITX/907相比,邻氯代六芳基双咪唑增感体系得到的图像线条更清晰,边缘更陡直.  相似文献   

5.
以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为引发剂、CuBr2/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PMDETA)络合体系为催化剂、辛酸亚锡(Sn(EH)2)为还原剂、苯甲醚为溶剂,在室温(25℃)条件下实现了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电子活化再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GET ATRP)。研究了反应温度、溶剂、单体及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聚合过程中数均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提高而线性增长,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指数(PDI)在1.15~1.31之间。进行了扩链以进一步验证聚合具有活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尿素/三聚氰胺/甲醛原位聚合制备微胶囊化电子墨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为壁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修饰二氧化钛为显示颗粒,四氯乙烯为分散介质的电子墨水微胶囊,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反应体系pH值、不同表面活性剂和固化剂等对微胶囊的成囊效果、表面形貌及壁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为1%甘油做表面活性剂,可适当调节油/水界面张力,抑制微胶囊化过程中的黏结团聚;通过调节体系pH值,控制缩聚反应速率,可有效抑制水相中絮状树脂的产生,得到表面光滑的微胶囊;采用氯化铵作固化剂对微胶囊进行固化,可有效提高微胶囊的机械强度,得到在自然干燥后不破裂的微胶囊.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生物体内电荷跳跃转移的一些新特征。重点阐述了蛋白质电荷转移过程中一种可能的中间体--溶剂化电子--的结构性质特征以及在蛋白质长程电荷转移中的重要作用。蛋白质中存在着诸多基团、分子片或电正性区域,比如:质子化的碱性支链基团、芳香环、极性肽链、螺旋及结构水簇等,它们可以俘获电子、然后释放,扮演着电子跳跃转移中继站的作用。这种基于溶剂化电子的电子跳跃转移模式构成了蛋白质内电子长程转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用过硫酸铵((NH4)2S2O8)/亚硫酸氢钠(NaHSO3)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备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改性甲基丙稀酸甲酯(MMA)/N烯酸丁酯(BA)聚合物乳液,研究了不同引发体系和反应温度下的时间-转化率曲线,得出该体系的最佳实验条件为VTES(质量分数)为10%,氧化剂与还原剂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为50℃.在对乳液和乳胶膜的性能研究中发现,VTES的加入显著提高了乳胶膜的耐水性.由于交联结构的形成,乳胶膜的抗拉强度明显提高,但断裂伸长率有下降.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溶剂化电子的形成及其溶液的性质,并对有溶剂化电子参与的有机还原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在PVA-Cu(Ⅱ)螯合物膜-Na2SO3-水体系中的聚合反应条件,讨论了影响聚合诱导时间和单体转化率的主要因素和规律。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在PVA-Cu(Ⅱ)螯合物膜-Na_2SO_3-水体系中的聚合反应条件,讨论了影响聚合诱导时间和单体转化率的主要因素和规律。  相似文献   

12.
采用K2S2O8/NaHSO3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上接枝聚合,考察了反应条件,如引发剂浓度、温度、反应时间等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CuCl/2,2′联吡啶配位化合物的催化下,以α,α′二氯化苄为引发剂,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与单体转化率成正比,且与理论预计值基本吻合,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也较窄(Mw/Mn=120~130)。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4,4′-偶氮二[4-氰基戊酰(对-二甲基氨基)苯胺](ACPDA)/过氧化二苯甲酰(BPO)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聚合及其动力学行为.考察了聚合反应温度、单体浓度、ACPDA浓度和BPO浓度对聚合物分子量和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测定了反应级数和聚合反应的活化能.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聚合反应速率随单体浓度、ACPDA浓度、BPO浓度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聚合物分子量随单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ACPDA浓度、BPO浓度的增大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该体系具有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特点,其聚合速率方程为Rp=K[MMA]1.57[ACPDA]0.57[BPO]0.66,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38.06 kJ/mol.  相似文献   

15.
<正> 引言众所周知,盐溶于液体中时,必然伴随着溶剂化过程的进行。即溶剂分子通过它们和盐离子的相互作用,聚集在离子周围的过程。这些聚集于离子周围的溶剂分子叫溶剂化分子。并且我们知道,这些溶剂化分子又分为:完全介电饱和的最靠近离子的第一层,叫原溶剂化(primary solvation)或化学溶剂化。这层的溶剂化分子数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第一层以外的溶剂化分子叫二级溶剂化(secondary solvation)或物理溶剂化,这一层的溶剂化分子数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是固定的。  相似文献   

16.
希夫碱钛配合物/三异丁基铝催化MMA本体聚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希夫碱缩合反应,制得水杨醛亚胺配体(1),其Na盐分别与TiCl4和CpTi-Cl3反应合成了新型希夫碱钛配合物{3,5-di-Br-2-(O)C6H2CHN[2(O)C6H4]}TiCl2(2);{3,5-di-Br-2-(O)C6H2CHN[2(O)C6H4]}[TiCl(C5H5)](3).以GC-MS,1HNMR和元素分析对中间产物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以Al(i-Bu)3为助催化剂,详细考察了聚合时间、温度、Al/Cat和MMA/Cat的摩尔比对催化MMA本体聚合的影响.两个催化体系的聚合转化率均可以达到62%左右.2/Al(i-Bu)3(A)催化体系在聚合条件MMA/Cat(摩尔比)=2 000,Al/Cat(摩尔比)=20,T=60℃,t=15 h下,Mη可以达到3.6×105,相对分子质量分布2.14;3/Al(i-Bu)3(B)催化体系在相同聚合条件下,Mη可以达到4.3×105,相对分子质量分布2.44.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B两个催化体系所得的PMMA的间同含量分别为85%和86%左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向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环己烷溶液中滴加正丁基锂(n-Bu Li)的方法原位制备n-Bu Li/十二烷基苯磺酸锂(LDBS)引发体系,研究了该体系引发苯乙烯负离子聚合行为,并采用GPC、NMR、UV、SEM、LPS和TG等手段对苯乙烯聚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引发体系以络合体、聚集体等多种形态存在;苯乙烯在这种特殊微化学环境中的产物由不溶性和可溶性聚合物两部分组成,聚苯乙烯与LDBS紧密包裹形成不溶性微粒聚合物,可溶性聚苯乙烯等规立构三元组的个数分数为41%,等规五元组个数分数为21%;LDBS的浓度和比例增大,引发活性降低,聚合反应转化率降低,分子量分布加宽;利用低活性的PSLi/LDBS体系可在室温下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  相似文献   

18.
具有较好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的四氟硼酸锂(LiBF4),与有机溶剂所形成的电解质溶液较广泛地应用于锂电池、高能核材料、有机合成等领域.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是溶液中离子—溶剂和离子—离子等复杂相互作用的宏观体现,这些相互作用是决定电解质乃至电池性能的根本原因.电解质在溶液中的体积性质研究对于了解电解质的电离、溶剂化、离子缔合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1],报道298.15K时LiBF4在基于碳酸丙烯脂(PC)的混合溶剂(PC DMF,PC THF,PC AN和PC DME)和在基于碳酸乙烯脂(EC)的混合溶剂(EC THF,EC AN,EC DME和E…  相似文献   

19.
N,N-二甲基苯胺-苄基氯(DMA-BzCl)体系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初期聚合速率与溶剂的极性有关。在非质子性溶剂中,DMA苯环上的取代基将降低聚合速率;在质子性溶剂中,推电子基可加速反应,而吸电子基则相反。用DMA和Bzcl构成的季铵盐引发时,初期聚合速率与其浓度的平方根成正比,反应总表观活化能为71.5 kJ/mol。聚合物的紫外光谱证实,用DMA-BzCl混合物或其季铵盐引发时,聚合物大分子中含有DMA的残基。  相似文献   

20.
高亮 《科技资讯》2010,(8):116-117
为了扩大温度敏感材料的选用范围,本文以偶氮二异丁晴(AIBN)为引发剂,N,N-二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通过改变无水乙醇和正己烷(或苯)不同配比来制备聚(丙烯酰胺-CO-苯乙烯)凝胶。用含水率的依温性和交替的脱水-吸水性来检验材料的温度敏感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