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贝尔文学奖年年颁奖,中国作家年年缺席。其原因在于中国文学向西方翻译不够,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以及西方读者无法全面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状况。另外,论文还剖析了评委们的价值观和中国作家的不足也妨碍了中国作家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人难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多数人认为是中国作品水平不够。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将中国作品翻译成英语之后,西方读者,尤其是诺贝尔奖的评选者们不能像中国读者那样去体会该作品的魅力所在,这又缘于文学翻译中难以跨越的语言审美差异、语言转换障碍以及语言地域倾向。  相似文献   

3.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它代表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体现了中国文学的时代价值。这种时代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学的民族精神价值,二是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学的文学价值,三是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学的世界价值。  相似文献   

4.
《创新科技》2012,(11):1
<正>中国作家莫言10月11日获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传来,互联网上立刻轰动。按说中国人应以"平常心"看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的诺贝尔文学奖与世界顶级文学成就的相关度,比科学奖在同领域的相关度要低很多。更重要的是,诺贝尔文学奖的以往表现常有政治化倾向,有点向"和平奖"学。莫言是中国本土作家,也是大陆主流作家,是在中国及世界华人社会被阅读最多的华语文学大师之一。他获奖至少在这一次驱散了中国人心头对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人难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多数人认为是中国作品水平不够.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将中国作品翻译成英语之后,西方读者,尤其是诺贝尔奖的评选者们不能像中国读者那样去体会该作品的魅力所在,这又缘于文学翻译中难以跨越的语言审美差异、语言转换障碍以及语言地域倾向.  相似文献   

6.
王含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0):108-111
《最蓝的眼睛》是一部以空间建构主题的黑人经典文学作品。托妮·莫瑞森也因为其在作品中展现出来的独特叙述方式以及对种族歧视主题的深刻探讨,成为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黑人文学运动第三次高潮的杰出代表。该作品的中译文却由于在宏观结构、人名和表述上存在问题,导致了中国读者对这部小说的误读。  相似文献   

7.
莫言获得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由文学事件向文化现象扩散过程中,满足了中国作家的渴望:当代文学走向成功,进而揭示作家成功的文化奥秘;满足了文学读者的期望:普通民众走进大师,进而展示文学大师的文化魅力;满足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进而宣示崛起中国的文化形象,最终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郭岸 《世界博览》2012,(20):73-74
正几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能评判世界文学的好坏吗?莫言为何赢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肯定?  相似文献   

9.
陶短房 《世界博览》2014,(21):48-51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这是继6年前勒克莱齐奥后,又一位获得此奖的法国文学家。众所周知,1901年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就是法国诗人苏利·普旅多姆,自首届至今,诺贝尔文学奖共颁授过111位各国作家,其中15人为法国籍,占比超过10%,高居世界各国之首。  相似文献   

10.
陈杨 《科技信息》2011,(30):158-158
"以悲为美"是日本文学的一大特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获奖作品之一《雪国》更是继承和发扬了日本传统的悲美美学。本文以这部作品为例,从文学翻译学的视角来探讨"悲美"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强  赵萌 《世界博览》2012,(22):76-80
“中国如果有作家能得诺贝尔文学奖,那就是莫言。到时候,有很多你能拍的好故事。” 整整十年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来到中国,同莫言一起回老家山东省高密大栏村过年。人们更愿意将那里称为“高密东北乡”——莫言笔下大多数故事发生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甘肃科技纵横》2001,30(5):21-22
诺贝尔奖已走过百年,中国人对它的争议与期待最终沉积成为一个"情结".最新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以中国人的思维对诺贝尔文学奖提出了看法--谁是中国人心中当之无愧的桂冠作家、谁是诺贝尔文学奖永久的遗憾、诺贝尔奖对中国是否公正等等.  相似文献   

13.
最后的莫言     
再过些日子,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将前往瑞典领奖,届时无疑将再次引起举世的关注。莫言的获奖圆了中国人的一个梦。中国其实与诺贝尔文学奖蛮有缘的。早在1938年,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以《大地》一作获奖。这部作品的素材就取自邻近我家乡的皖北宿县。几十年后的2000年,一位名叫高行健的法籍华裔作家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但从各方反应来看,这位高作家的获奖实在是没有什么公信力。直至来自山东高密的莫言众望所归地摘取今年的奖项。  相似文献   

14.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黑人女小说家,同时也是首位夺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全部取材于美国的黑人生活,她的作品文笔细腻,充满感情,人物形象充满张力。她的一生致力于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创作,她的作品强调美国黑人女性独立自主追寻自我,实现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不依靠男性,不依附任何其他外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团结同性的力量对抗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为自身命运而抗争。  相似文献   

15.
武侠小说虽然长时间被许多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排斥在自己的视野之外,但其主流却承继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传统,并更多地与中国民间任侠好勇、崇拜英雄的文化精神一脉相承。剖析武侠小说中英雄的成功观、命运观,对认识其兴起、繁荣的原因不无牌益.  相似文献   

16.
荣获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索尔仁尼琴是苏维埃俄国“秘密文学”的卓越代表。他的创作是俄罗斯“秘密文学”光荣传统的一部分。他的创作经历是苏联时期地下作家苦难命运的一个缩影。他以自己的创作,不仅延续和发展了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表现了俄罗斯文学的自由精神与专制压迫的永恒对立。  相似文献   

17.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从某种程度上批判着中国的教育,也有不少教育机构朝着培养“诺贝尔人才”的目标开始努力。不得不说,中国的教育体制的确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然而如果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教育机构都朝着诺贝尔看齐,将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华东科技》2012,(11):4-4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从某种程度上批判着中国的教育,也有不少教育机构朝着培养“诺贝尔人才”的目标开始努力。不得不说,中国的教育体制的确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然而如果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教育机构都朝着诺贝尔看齐,将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翟崑 《世界知识》2008,(2):66-66
2007年,我不断地受到这个问题的刺激。年底,我和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余万里副教授参加了一个以北大学生为主的辩论,主题是中国人是否应该对奥斯卡和诺贝尔奖敏感。我认为应该敏感,他认为不应该,北大多数学生也认为不应该。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作家莫言和美籍作家赛珍珠同为以描写中国题材见长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在题材、人物、主题、形式等方面双水分流,各尽其妙。两位作家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方面都做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