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吉凤 《科技信息》2012,(36):I0046-I0047
美国国债在我国外汇储备中占有很大的比重,2012年1月,中国近半年来首次增持美国国债,之后又继续增持。在美国经济增长依然乏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阴霾重重的时候中国选择了增持美国国债,这对于中国外汇储备的安全、出口需求的持续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中国增持美国国债的问题显得尤为引人关注。本文将探讨中国增持美国国债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规避增持美国国债造成的风险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美国征收碳关税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霂 《太原科技》2009,(9):44-45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通过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法案.在探究美国此举动机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施行这一措施对国际贸易关系、美国本国工业产业以及中国等国家出口商的影响,进而针对这一措施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中心观笼罩下的美国中国史研究,先后兴起了三种史观或分析框架,分别是"冲击—回应"、"传统—现代"、"帝国主义"。这三种史观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对美国人认识理解中国曾起到过一定帮助,但是由于其自身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以及那种天然的"种族优越感",使得这三种史观都对中国历史有一定程度的误识。柯文在上世纪80年代撰写《从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一书,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中心观"的构想。这无疑对美国中国研究起到了纠偏作用,也对我们的近代史研究起到了积极的警示作用。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找中国历史的特殊性,而全然无视西方在近代对中国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1950年6月27日,美国帝国主义在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之后,紧接着又以朝鲜战争为借口,使用武力侵占了中国领土台湾。现在,整十年过去了,美国帝国主义仍赖在台湾不走。这是美国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这也是它自取灭亡的一根绞索。毛主席说:“中国领土台湾、黎巴嫩以及所有美国在外国的军事基地,都是套在美帝国主义脖子上的绞索。不是别人而是美国人自己制造这种绞索,并把它套在自己的脖子上,而把绞索的另一端交给了中国人民、阿拉伯各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和平反侵略的人民。美国侵略者在这些地方停留得  相似文献   

5.
《纽约时报》对华报道分析:1993-1998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媒体如何报道一个国家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主流社会当时对这个国家的看法。冷战后的国际形势以及美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中国的看法,决定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不会太好,这在媒体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传教运动复兴之时,中国北京出现了一所美国的中国研究学院,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这所学校成长为世界中国研究中心。它的沿革历史记录了二战前后的中关关系、中日关系以及整个远东局势的发展轨迹,它的成长体现了美国中国学从传教士汉学向学院式现代中国学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徐书墨 《晋中学院学报》2010,27(1):38-40,7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传教运动复兴之时,中国北京出现了一所美国的中国研究学院,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这所学校成长为世界中国研究中心。它的沿革历史记录了二战前后的中关关系、中日关系以及整个远东局势的发展轨迹,它的成长体现了美国中国学从传教士汉学向学院式现代中国学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荷戟 《世界博览》2009,(2):18-18
2008年12月,美国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提名张艺谋为《时代》年度人物。众所周知,这是因为张氏负责制造了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张氏在这一盛会上恰当地赞扬了“和为贵”的儒家文化以及为世界贡献了四大发明创造的文明中国。世界显然欢迎这样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9.
关云 《世界博览》2013,(14):87-87
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曝光美国的监控与窃听项目"棱镜"之后,全世界一片哗然。美国国内纷纷反对政府侵犯个人隐私,对此奥巴马解释这些监控没有针对美国公民或在美国的人。他的意思是这项目只是监控和侵入世界其他国家的信息传输系统。欧盟为此要美国作出解释。很多中国人更为这一次美国在全世界面前丢脸而扬眉吐气:因为此前几个月美国正大肆渲染中国黑客入侵美国网络,窃取各种信息。斯诺登一爆料,彻底曝光了美国的伪善。一时间美国再也没脸指责中国了,中国此前承受的压力顿时消弭于无形。这可谓天上掉下来的好事。但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斯诺登爆出的美国对中国实行的各种网络入侵行动时,只是很低调地说要和美国沟通,没有趁机对美国大加讨伐。而一些军人评论家却说,因为斯诺登的爆料,美国相当于损失了一个重装师。  相似文献   

10.
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美国在华直接投资与中关贸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美国在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向美国的总出口、工业制成品出口以及中国从美国的总进口、工业制成品进口之间均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与中国向美国的总出口、工业制成品出口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与中国从美国的工业制成品进口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与中国从美国的总进口以及中关的初级产品进出口贸易之间均不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受到中美贸易战影响的某个处于跨国供应链中的美国企业为研究对象,为了降低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商品增加关税这一举措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该企业对增税之前全部由中国供应商制造的产品订单进行决策,决策内容包括增税后是否将中国订单转移至其他国家以及产品在美国销售时的零售价,基于每一种订单分配方案建立利润模型并进行求解计算,得出最优方案。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关税后处于跨国供应链中的中国与美国企业均受到了负面影响。另外,对若干影响决策结果的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基于分析结果给出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通信产业在第三代无线通信系统的机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无线通信市场的重要性 中国的通信产业在最近的五年中蓬勃发展,为中国的经济成长也提供了一定的贡献。尤其是无线通信在这五年中成长了十倍以上,已使中国的无线通信用户总数跃升为仅次於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然而因为中国的人口数是美国的六倍,因此中国的无线通信市场的潜力要比美国大很多倍;而且在未来五年中很有可能取代美国而成为全球最多的无线通信用户市场。这也是为什么全球著名的无线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博览》2012,(20):54-57
正典型的美国家庭在住房和汽车上的开销占收入的一半,典型的埃及家庭则用一半的收入购买食物,典型中国家庭收入的30%用来储蓄,比例几乎全球最高。这是瑞士信贷新兴消费者调查机构询问了美国以及8个发展中国家成千上万的居民后得出的结论。这8个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巴西、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对于汽车、食物和电话费的态度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快速发展超出了美国的心理预期。在中美短暂的“蜜月”后,美国人再次用警惕的目光看待中国。在惊讶之余,美国的政界、学界都在思考对华新定位以及相应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在美国的同窗好友伊莎白·西普莱·坎宁安女士寄来她的一本近著——《迈耶:在亚洲搜集植物的人》。这本书对我很有启发。我和许多人一样,都知道美国的科学技术先进,物质文明发达;中国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从美国搞引进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中国人是否知道美国从中国引进了多少?在本世纪,仅就美国引进中国的植物来说,不但改善了美国的生态平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人民的生活,而且对于美国现在自然风光的形成,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产生了深远形响。为了能使更多的人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我愿简要地介绍这本书的部分内容,以饗读者。 1905年,弗兰克·尼古拉斯·迈耶受美国农业部的派遣来到亚洲,寻找对美国有用的植物。迈耶一开始就来到中国,沿着中国的东北、新  相似文献   

16.
《世界知识》2023,(5):12-13
<正>2018年中美经贸争端爆发以来,美国开始在全球构建所谓“去中国化”的全球化。新冠疫情的暴发和在全球大流行,使得美国加快了这一进程。也有学者认为,全球化开始出现“分裂”的迹象。在这一背景下,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和升级加速了全球化的“分裂”,世界陷入地缘政治冲突的风险加大。正确认识全球化以及乌克兰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关乎中国国际环境变化及其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齐伟 《科技信息》2011,(9):I0191-I0193
对于朝鲜战争的研究,中国史学界多集中在中国政府对战争的政策以及取得的成果,还有从军事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的;世界史学界多数是研究朝鲜战争中各国的政策以及国家间的相互关系,美国史学界对美国对朝鲜战争的政策关注的多一些。很少发现有专门性的对美国与朝鲜战争中的联合国军的介绍。本文希望能够尽可能广泛的搜集资料,填补这一薄弱点。  相似文献   

18.
最近从报上看到,中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的计划因美国将对中国实行纺织品配额限制而搁浅了,实际上是对美国进行贸易报复。这是中美之间的一次新贸易战。据说这已经是今年第十次了。类似的贸易磨擦在中日之间、中欧之间也发生过多次。 美国采取上述措施的原因是害怕中国大量的纺织品进入美国会影响美国的就业  相似文献   

19.
美国《纽约时报》10月9日的一篇文章说,在美国的中期竞选中,中国继续扮演美国经济衰败的"替罪羊"角色。当然,这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却再次被美国政客利用。对美国经济日益下滑感到焦虑的美国民众,会全盘接受这种言论,对中国产生更深的敌意吗?美国民众真的会相信政客的言论——中国抢了他们的工作机会吗?  相似文献   

20.
中美“撞机事件”还没有完结。此事是由美方引起,责任是非世人皆知,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也是不言自明。美国军用侦察机此次撞毁中国军用飞机,最直接的后果,一是进一步损害了美国在中国人民中间的形象,让中国的老百姓感到美国当局确实蛮横、无理;二是深深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美国人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是最宝贵的。而在中国人看来,人当然是最宝贵的,而人心也是无价的,美国此次伤害的是12亿多中国人对美国的人心和感情。美国当局如果不意识到这一点,不改变这种做法,在这世界上伤害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引发越来越多人的反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