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杜梨 《世界博览》2012,(15):68-69
许多人认为动物只有在实验室才能为人类的医疗作出贡献,但动物普同性医学认为,人类和动物患病以及治疗的机理都一样。电影《周渔的火车》里有一个片段,周渔在火车上晕倒了,同车的人让张强给她看病,张强大声说,“可我是兽医啊!”在美国,兽医圈子里流传一个笑话,他们把医生称为“人医”,所谓的人医就是只给一种动物看病的兽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当今艺术的审美拯救功能和市场化与麦田守望者的矛盾两个方面的问题,将《天下无贼》与冯小刚其它电影进行纵向比较,与同时期的电影进行横向比较,讨论冯小刚在该片中一种富于宗教色彩的精神拯救方式,一种自觉的救赎仪式,进而指出《天下无贼》对于当下中国电影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电影《小武》是贾樟柯的处女作,他以冷峻、客观、真实的电影镜头刻画出中国“当下”的人情风物。影片对小武的友情、爱情、亲情分别进行了描述,反映了底层社会小人物的怨恨心理,折射出第六代导演对传统电影的宏大叙事结构、超现实人物、历史语言式叙事的颠覆精神。在这部后现代味十足的电影中,我们看到了贾樟柯那反叛传统电影的眼神,听到了边缘小人物内心的怨恨诉说。  相似文献   

4.
《少年的你》是一部直击青春痛点,揭露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不美好的电影。该部电影聚焦校园欺凌这一现实主义题材,揭露校园阴暗角落,展示青春的痛与光。该电影应该是近期青春题材的电影中最具锋芒的一部。立足于现实,反映社会问题,与各个年龄段观众产生共鸣,引发了社会对校园欺凌的高度关注,传达了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应有的人文情怀。通过分析电影中校园欺凌现象产生的原因,引发人们深思。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必须立足现实,表达人性,传达"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从叙事角度对比研究北村的小说文本<周渔的喊叫>与孙周的电影文本<周渔的火车>,可以看出孙周的影片是对电影艺术技巧的一次新的探索,表现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强烈追求与物质世界、精神追求的二元对立,探讨当下语境中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6.
蔡楚生在三十年代创作的电影《新女性》,既是关于时代女性前途的隐喻,又是阮玲玉个人命运的预言,这部备受争议的电影以巨大的新闻价值而非艺术价值载入史册。今天重新审视这部电影发现。无论从题材深度的开掘,叙事安排,还是影象设计上,它都体现出老电影人在新的社会语境中对电影艺术不懈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蔡楚生在三十年代创作的电影《新女性》 ,既是关于时代女性前途的隐喻 ,又是阮玲玉个人命运的预言 ,这部备受争议的电影以巨大的新闻价值而非艺术价值载入史册。今天重新审视这部电影发现 ,无论从题材深度的开掘 ,叙事安排 ,还是影象设计上 ,它都体现出老电影人在新的社会语境中对电影艺术不懈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文学语篇的解读,就其本质,是一种基于文学文本的读者与作者相互交流并在寻求最佳关联中完成对作品意义的重新构建与认知的语言交际过程,是一个为其各种推测和假设寻求佐证的过程。但思维定式的作用,人们在对具有独特变异性的荒诞戏剧理解和解读总是迷惑不清。本文拟以认知语境理论为指导,从社会历史背景、语篇宏观结构和微观特点(包括舞台设计,语言和肢体动作)等层面对荒诞派戏剧名篇——《等待戈多》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认为对《等待戈多》主题的解读过程就其实质就是认知语境构建的过程。通过对其构建过程中的这些推测和假设的认知解读。有助于读者或观众对潜藏于戏剧中的主题思想进行准确的把握;认知语境观为文学语篇的解读,特别是为荒诞派剧本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途径。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女作家伊丽莎白·哈罗尔的小说《遥远的展望》描写了二战后澳大利亚工业社会的郊区生活,反映了工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持不同价值观念的人们的对立冲突,以及人们物质享乐与精神追求的失衡。本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该小说进行解读,聚焦分析作品中反映出的工商业社会背景下的自然环境、两性关系、人际关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以及非生态环境中成长的小女孩艾米莉对生态人际空间和生态精神空间的寻求,揭示出作品中蕴涵的深刻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结合欲望在当下文学语境中的状况,以墨白的《欲望三部曲》为切入点,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凸出墨白《欲望三部曲》叙事策略的不同。《欲望三部曲》展现了作者对于文体的创新,对人类内心世界与生存状态的深层探索,让我们看到在繁多的低俗"欲望"叙述之外,还有其他人在独立坚守精神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乐府指迷》是南宋末季沈义父撰写的一本词学理论著作,其内容主要是针对雅词创作而言,其主旨是为雅词创作制作艺术规范。而何谓雅词,在沈义父看来则不仅是词的旨意之雅,还包括下字用语的文雅。在其理论来源方面,则主要来自于吴文英的梦窗词和周邦彦的清真词,两者之间又以清真词为主。  相似文献   

12.
余靖是北宋一位内涵丰富、学养很高的文化名人.近二三十年以来,学界对他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余靖生平事迹研究、余靖思想研究、余靖撰述研究.虽然取得了上述成果,但余靖其人和其撰述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现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以期有助于余靖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3.
周淑安是中国声乐教育的先驱,她作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学派的开拓者之一,在声乐教育、声乐理论研究以及声乐教材的建构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艺术歌曲创作在词曲关系上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作曲技法上中西合璧、以形写神,歌曲风格上声琴融合、相得益彰,充分体现出激进、革新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后期,伴着《文化苦旅》的出版,余秋雨先生横空出世,一举成为了世界闻名的散文大家。同时,学术界对他为人为文的批判和非议也接踵而至,措辞之尖锐,火气之猛烈,已经形成了所谓的"余秋雨现象"。本文将从余文的优点、不足及其文学价值等三方面做一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由于相传为孙曹交兵的赤壁古战场有诸种不同说法,苏轼并不确知"周郎赤壁"之所在,三国赤壁之战发生在今湖北蒲圻市的赤壁镇;"故垒"的处所历来注释家都未言明,实是苏轼在黄州城东的住所"东坡";"羽扇纶巾"所指,从史籍记载、三国故事形成与流传情况、诗词艺术创作等角度分析,应是诸葛亮.  相似文献   

16.
韩愈的“文中之诗”,是指其文章作品中所存在的诗体。此处的“诗”是个广义概念,凡用韵语写成的作品均可视为“诗”,相当于“押韵之文”。对韩文中的“有韵之文”的性质判定,我们当从韩愈自道,其时人及后人的看法乃至今人的见解等三方面入手。韩愈的“文中之诗”,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可由此进一步把握韩愈的诗学观、古文观,并由此可见韩愈诗歌多样风貌的成因,另一方面有利于对韩愈“以文为诗”现象的公允诠释与《全唐诗》的“新”辑佚。  相似文献   

17.
序跋文是周作人散文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散文文体的一个分支,从侧面丰富、深化了对周氏散文文体创造力与风格特征的认知,是解读周作人的一个重要向度。表述方式、文体风格、文学语言三位一体,相生相成,共同呈现了周作人序跋文体独特的审美创造,使其真正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亚类型体式,具备鲜明的文体特征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倡导散文的"心体"说,主张把散文的文体创造与作者的个性表现联系起来,把文心与文体统一起来。基于这种散文观,郁达夫的散文以"心"役"体",在笔调、结构、情境三个方面体现出了"体"为"心"用、随意赋形的独特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9.
有关韩愈的研究在近30年来是学界的一个热点,在韩集版本、韩愈家世生平、韩愈诗歌散文及文学理论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绩;而小说、戏曲、宝卷、道情以及民间故事等俗文学中的韩愈形象却是韩愈研究中被忽略了的重要对象。俗文学中的韩愈形象承载着历史文化名人韩愈对后世产生影响的重要信息,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完整的、独立的文学形象,值得“韩学”及文学研究者深入挖掘和认真研讨。  相似文献   

20.
清代中期的重要戏曲批评家周昂在其西厢评本《增订金批〈西厢〉》中,展现了其以传奇美学时空观切入杂剧文本的独特视角,即时间上衔接的合情和空间上转换的合理。周昂的这一独特的批评视角是了解戏曲时空观由写意向写实嬗变的典型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